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2017-07-17邓春英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邓春英

摘要: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纯粹地讲解字、词、句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自觉弘扬中国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从中获得情感熏陶、情操陶冶、思想启迪,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一、利用初中文言文,传承精神文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中,文言文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淘洗,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的精粹,所展現出的价值取向和优秀精神文化是十分丰富的。譬如爱国情怀、浩然正气、赤胆忠心、重义轻利等,对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与教育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言文蕴含的优秀精神文化,充分发挥其审美与教育潜能,用这些经典武装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精神污染。

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与讨论:“愚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的这一形象有何寓意?愚公精神又是什么样的精神?同时,结合当前社会以及生活实际,说说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发扬这一精神。”这样,学生可以在思辨中加深认识、升华情感,意识到不管何时,我们都需要愚公这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与精神,实现文化育人,从而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学会不畏困难,不惧挫折,迎难而上,积极乐观,健康成长。

二、巧用文言文,学习民俗礼仪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文明、民俗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风气的塑造、个人素质的提升都有着重要影响。但现在不少学生不知道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重阳节、腊八节等,或者对这些节日的由来与意义了解不深,却知道很多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愚人节,甚至还能说出其确切的日期与由来。在礼仪方面,有的学生不懂谦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迟到早退、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频出。这些都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亟待解决。

实际上,初中语文教材中体现传统礼仪与民俗的文言文篇目也有不少,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的各种传统文明礼仪与风俗,合理加工与整合,灵活渗透到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丰富多呆的传统文化,了解民俗节日的意义,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学会协调人际关系,提升个人素质,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文言文,熏陶艺术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大多为经典名篇,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启迪人生态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分析字词和句意,既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显得毫无生气,又无法真正发挥文言文的艺术熏陶功能。反之,倘若教师适时引领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涵咏咀嚼,认真鉴赏,学生就可以从中获得艺术熏陶,提升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

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这篇文言文颇具艺术成就,语言隽永、生动而简练,看似轻描淡写,但意境兼美,意蕴深广,令人神往,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音律美与意韵美,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与思想启迪。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学“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如此描述的作用何在?”“假设你来到这般幽雅奇异的环境,会作何感想?”“透过这些描写与叙述,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写了如此理想的社会,究竟有何用意呢?”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探究这篇文章的语言艺术,又能启发学生发掘文本蕴含的思想意义和内涵意蕴,让学生得到人文熏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传承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效渗透,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巧妙地利用文言文,传承精神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文言文的艺术熏陶功能,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