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7-17舒颖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舒颖

摘要:情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有了情感,高中语文教学才能充满活力,而没有情感渗透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就得不到长远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教师陶冶学生性情的情感过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确情感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白居易曾在《与元九书》中有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句中的“情”是指人的情感。因此,高中語文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笔者认为,如果课堂教学没有了情感,那么课堂一定死气沉沉。所以说,情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有了情感,高中语文教学才能充满活力。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进行情感导向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主导着整节课的进展,所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分清真假、是非、善恶和美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做出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等不同反应,逐渐树立健康的情感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课堂是感化学生的场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主导着课堂教学,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以及责任感,还要有高尚的人格。

如在《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文中,长沮、桀溺面对乱世时,他们认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所以他们选择去做一个辟世之士,夫子却选择:“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孔子此时的心境,从而理解孔子当时强烈的改革愿望,以及积极向上的入世情感:“孔子不提倡人们消极避世,认为一个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需要有独善其身的境界,做一个道德修养很高的人。”教师可以通过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勇于担当的人。

2.挖掘课本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文章的灵魂,所以要想挖掘文中的情感,作者须“情动而辞发”,读者必须要“披文以入情”。高中语文课本如同一部百科全书,蕴含着人间真情,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它们不仅能给学生提供知识信息,还能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学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进步的生死观,以及坚韧不屈的精神,促使学生对社会和国家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

3.课外阅读材料的情感拓展

为了拓展高中语文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以及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新教材将《家》《高老头》《红楼梦》等八部经典名著列为高中生的必读文本。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写读后感、书评、读书报告会等,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交流阅读的成果,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

1.借助富含情感的语言触动和感染学生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表达能力和说书人的艺术能力,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因为高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国内外的经典之作,它们有的简洁自然,有的色彩明丽,有的华美富丽,有的意境深远,有的飘逸,有的朴素……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富有启发性,借助富含情感的语言触动和感染学生。

2.借助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判断以及自我教育,这也是高中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

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可以选取课文的精典片段让学生编剧本,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课文所描述的角色中,从而体会课文的形象美。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字、词、句,从而真正掌握课文的内涵,深刻感受美、品味美以及理解美。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