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

2017-07-16郭增鸿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沙漠化西北地区

郭增鸿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林业工作站,青海 海南 813000)

摘要:本文首先对西北地区沙漠化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探讨西北地区沙漠化形成制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加强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几点对策,以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西北地区;沙漠化;防沙治沙

我国作为土地沙漠化危害严峻的国家,特别为西北地区,由于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加,使其在生态脆弱的背景下,致使沙化土地问题尤为严重,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民众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着重土地沙漠化重视工作,加强防沙治沙,已成为西北地区迫切关注的对象。

一、西北地区沙漠化现状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国内现存沙漠化土地集中于干旱、半干旱与半湿润等地,总面积高达334000km2。其中已形成沙漠化面积为176000km2、潜在沙漠化面积为158000km2,而西北地区沙漠化面积占据总比例61.9%,潜在沙漠化面积占总比例48.9%。关于西北地区沙漠化区域如下:寧夏中部、东南沙漠化面积为7686km2;陕北沙漠化面积为21686km2;晋西北则为52km2;狼山以北为2174km2;鄂尔多斯包含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沙漠化面积为22320km2。

二、西北地区沙漠化形成制因

(一)自然因素

依据我国地形结构,西北地区属于内陆范围,且处于亚欧大陆,由海洋对西北地区沙漠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山川峻岭,如青藏高原可对印度洋水汽进行阻滞,导致该地区全面降水量低于同纬度平均值,并逐渐演变为干旱典型地带;基于季风气候的限制,陆地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增多,而西北地区降水量最低,特别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更是少之甚少;排除干旱条件对西北地区沙漠化的影响,风日过多也是制约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成因。

(二)人为因素

基于西北地区环境尤为脆弱的氛围下,人口密度增加、生产经营模式滞后、资金不足、开发利用不合理等,使其严重影响地表覆盖面积,最终造成土地沙漠化。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西北地区沙漠化,具体表现如下:滥垦:未经垦殖条件、防护措施允许的条件下,于干旱、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进行农殖活动;滥牧:远超于草地自然承载力的畜牧行为;滥樵:将灌木、树木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并过度砍伐;滥采:农民、牧民为获取副业收入,无节制、无条件且无计划开展药材和发菜的掏挖行为,造成大量资源植物的匮乏;滥开矿:因生态环境重视力度相对薄弱,使其在完成工矿开采、道路与城镇等基础建设后,导致土层植被损坏、土壤酸蚀或含有重金属,从而面临土地污染、水域污染和大气污染等多项问题,如矿坝坍塌、泥石流与滑坡等;滥用水源:西北地区诸多沙漠化问题,均由滥用水源行为所引起,如水源开发、利用尚未合理化且科学化。

三、加强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对策探讨

(一)提升民众沙漠化防治意识

着重社区管辖,提升民众沙漠化防治意识与防治技能,结合宣传教育、环境培训等诸多手段,将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危害性与严峻性,防沙治沙行为的复杂性与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详细告知民众,使其能够树立和谐共处价值观、生态环境忧患意识,从而将防沙治沙认定为民族意识、社会意识,用以促进民众沙漠化防治主动性以及自觉性的提升。此外,技术培训,科学养殖与特色种植、舍饲圈养与节水灌溉等行为,均是提高防沙治沙水平、效果的核心途径。

(二)杜绝“滥”

“治标不治本”,难以解决现存矛盾。而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治理工作也同样如此,从根本上杜绝“滥”问题的发生。虽然滥垦、滥牧、滥樵等行为均是土地沙漠化的制因,但若从根本上来看,上述行为的发生正是民众基本生活无法满足且保证的真实体现。针对此,若要做好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则应以满足民众生活需求为前提,结合政府政策措施的开展,如贫困地区粮食补贴,以期满足口粮需求;能源补贴,增加民众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如风能和太阳能等,用以减缓煤炭或汽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耗问题;结合旅游特创新发展的优势,增加民众收入;着重关注畜牧业、种植业发展,依据加工业的优势推进西北地区经济进步。

(三)健全法制,深化防沙治沙宣传

从整体上来看,政府部门在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中占据关键性地位。现阶段,国内各级政府、各管理部门纷纷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层面,施行相关法律法规,譬如《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与《环境保护法》、《沙漠化防治法》等,以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和对象、管理措施明确规定的手段,结合资金专款专用管理体系,促使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得以健全。

(四)关注生态修复,建设示范区域

生态修复措施包含以下内容: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木,以风沙源统筹兼顾的手段,对防沙治沙工作内容进行规划,促进各项基础工程建设;申报土地沙漠化防治项目,以此获取国家与政府对西北地区风沙问题的重视度,从而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的投入;促进生态建设,以谋求产业生存之道,改善环境质量。除此之外,设立西北地区防沙治沙示范区,促使民众认识到“富民兴林”的重要意义,结合风沙重点地区的领导示范优势,推动各地区防沙治沙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总结上文,土地沙漠化已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因,伴随沙化土地、沙尘暴的逐年扩张,为该地区民众带来生活干扰,最终衍生为制约民族发展的关键。对此,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通过提升民众沙漠化防治意识、杜绝“滥”、健全法制,深化防沙治沙宣传、关注生态修复,建设示范区域等措施,将土地沙漠化治理工作落实于实处。

参考文献

[1]马耀辉,田华民,李道智.陕北及西北地区森林植被恢复措施的思考[J].西部大开发旬刊,2013(2):18-18.

[2]周兴永.对金昌市金川区防沙治沙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7):48-48.

[3]鄢武先,邓东周,余凌帆,等.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有关技术问题探讨——以川西北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为例[J].四川林业科技,2015(3):62-68.

[4]曲木史哈.扎实推进川西北防沙治沙工作[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5(9):17-19.

猜你喜欢

沙漠化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2009-2017年阿拉善左旗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毛乌素沙地近30年沙漠化土地时空动态演变格局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中国红山文化或毁于土地沙漠化等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在西北地区的兵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