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订单培养深度开展对策初探

2017-07-15薛维忠

价值工程 2017年22期
关键词:订单培养职业院校对策

薛维忠

摘要: 订单培养作为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力的促进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文章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在分析职业院校订单培养取得的成绩和梳理订单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客观剖析订单培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职业院校订单培养深度开展的双重内涵,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给出相应的初步对策。

Abstract: Order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example of Tianjin Sino-Germ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hievements of order training and the order training mode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of order training,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double connotation of carrying out the order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preliminary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macro level and micro level.

关键词: 职业院校;订单培养;对策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order training;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189-03

1 职业院校订单培养现状

1.1 职业院校订单培养取得的成绩

①促进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关特色专业的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德应大)紧紧抓住每一个订单培养项目的机会,一方面选派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在打造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促进了新的特色专业的建设,实现了专业组群建设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在连续举办“空客订单班”基础上,学校与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了天津职业院校独有的飞机制造技术专业,2009年,又成功申报航空电子设备维修技术专业。2010年9月,中德应大与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举办“火箭订单班”,在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中德应大又成功申办航天器制造技术新专业。2012年至2015年又先后成功申报空中乘务、无人机应用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等专业。

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不断提高。中德应大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其中订单培养的贡献占到30%以上。订单培养对就业率的贡献虽然还只占三层,但对就业质量的持续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德应大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数据公司,连续对2012届至2016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质量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质量从收入水平、对口率、离职率等多方面不断提升,特别是收入水平,持续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平均值10%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校友推荐度(即校友推荐亲友等报考中德应大的意愿)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③用人单位满意度大幅提升,具备了良好的口碑效应。中德应大“空客订单班”等的成功举办,毕业生入职后的优异表现,为中德应大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飞机制造、航天领域包括西飞公司、古德里奇、航天液压等10多家企业均来校招聘、选拔毕业生。中德应大与博世力士乐(北京)液壓有限公司举办“博世双元制订单班”、与麦格纳模具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举办的“麦格纳订单班”均已连续开展8年以上,进一步树立了中德应大服务区域经济的品牌形象。

④社会认可度、媒体关注度持续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包括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的“电客车司机订单班”、“车辆维修工订单班”、“值班员订单班”,施洛特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的“施洛特订单班”,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的“电梯订单班”等一系列订单班的持续举办,中德应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央媒体、地方媒体持续进行了报道。

1.2 职业院校订单培养的主要模式

①“双元制”模式。“双元制”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被世界公认。“双元制”模式订单班从大一新生中选拔学生,单独组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整体的培养计划,并共同完成订单班实施和考核。中德应大订单培养项目中,“双元制”模式是采用较多的,如“博世订单班”、“麦格纳订单班”等。

②“岗位定向委托”模式。“岗位定向委托”模式即企业提供相应的岗位,由学校推荐、企业选拔学生后,组成以企业某个岗位命名的订单班。学生不用打破原有班级建制,时间从3个月至1年不等,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如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的“电客车司机订单班”、“车辆维修工订单班”、“值班员订单班”等。

③“2+1”模式。“2+1”模式即大一大二学习计划按照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不变,从大三开始根据企业要求选拔,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单独组班。通过一年的时间,完成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订单培养计划,这种形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如“西子奥的斯电梯订单班”、“森精机机床订单班”、“施洛特汽车变速器订单班”等均采用“2+1”模式。

④“松散补缺”模式。“松散补缺”模式即校企双方合作选拔学生,企业在学校原有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需要补充岗位所需的知识或技能模块而组建的订单班,这种形式比较灵活,既可以打破原有班级建制,单独组建,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集中,整体培养时间也依据补充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需要而定。

2 职业院校订单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有效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虽然订单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还未形成。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企业和院校对订单培养的理解不尽相同,订单培养存在一定的盲目跟风;二是订单受行业整体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订单需求大,经济形势下行时,订单需求不足,加剧了不确定性;三是信息不对称,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都没有相应的平台,订单的促成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2.2 重技能培养,轻素质教育遭诟病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突出的技术能力。订单培养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上岗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需要,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割裂。这也是一些专家学者批评职业教育的工具性被放大,人的价值和尊严被忽视的原因。

2.3 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学生就业面变窄

通过订单培养方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得到强化,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企业的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社会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只培养学生适应工作所必需的少数几项基本职业技能必然会使得学生在专业上缺少进一步提升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生涯的整体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特定岗位工作能力之外,从事其他工作的技能就较差,使其在就业时失去了多样化的选择。这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讲,为了获得特定的订单企业岗位,失去了更多的机会成本。

2.4 实践教学难度大,订单运行成本高

订单培养对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很高,学校专业教师对专业领域通用的技术比较熟悉,具体到某个订单企业,其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学校专业教师相对缺乏,需要进一步学习、消化,这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尚且如此高,在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重新配置、教学实践环节也需要重新设计,这样必然导致订单运行成本高,不仅师资队伍的培养需要成本,满足订单培养的教学资源、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耗材等也会产生大量成本。

3 职业院校订单培养深度开展的对策

订单培养成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一面旗帜,但我们还是会时常感觉底气不足,究其原因,就是订单培养还处在“典型示范引领阶段”,还需要探讨如何将职业院校订单培养模式深度开展下去。深度开展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既有的订单培养模式如何可持续性开展,如何解决当前订单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校企双方的合作潜力,进一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二是订单培养模式如何完善并推广,从而引领更多的企业和院校参与到订单培养中来。结合中德应大订单培养的经验,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职业院校订单培养深度开展提出如下对策:

3.1 宏观层面

①出台相关的订单培养激励机制。国家应出台明确的订单培养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订单培养、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時也使得订单培养有章可循。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给参与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企业在招商引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②需要政府部门在资金上加大投入。订单培养的运行成本比较高,特别是一些紧缺型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来承担,成本都太大。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一旦项目运行成功,将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集聚效应。如中德应大“空客订单班”就是政府为企业承担了一定的技术人员培养成本,以空客为代表的天津航空航天产业已经颇具影响力。③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校企双向信息公开。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搭建一个公共信息共享平台,为有订单培养意愿的企业和有能力的职业院校牵线搭桥。校企双向信息公开,有助于降低订单培养前期调研、洽谈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必将有力推动订单培养的推广。

3.2 微观层面

①职业院校要夯实专业教学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无论什么形式的校企合作,对于高校来说,育人是根本,要培育合格的人才,就需要有好的师资队伍,这是高校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一方面通过订单培养,锻炼队伍,另一方面,通过高素质教师队伍来促进专业组群建设,特别是内涵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中德应大航空航天专业组群正式从“空客订单班”开始,一步步发展壮大的。②校企双方要从学生终身职业规划出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企业岗位技能需要的单一性和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技能需要的多样性存在矛盾,校企双方要着眼长远,除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外,尽可能的培养学生行业发展所需的其它技能,包括道德修养、诚信品质等的培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长远看,有道德、讲诚信的员工,对企业来说多花一些精力也是值得的。③要跟踪订单培养学生的发展,保护订单培养成果,完善订单培养模式。虽然订单培养有了一定得成功经验,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的情况会不断出现,高校要跟踪学生的发展,切实保护订单培养的成果。比如有的订单班学员想回原籍发展,“西子奥的斯电梯订单班”就根据学生的意愿,安排学生到原籍或是原籍附近的公司工作。④扩大订单专业覆盖面。订单培养深度开展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专业覆盖面窄。目前进行订单培养的企业和专业都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涉及的专业也大部分是服务于制造业。对于经管类、语言类、信息类专业,订单还比较少。如何扩大订单覆盖面,使订单培养的成果惠及大部分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探索。

4 结语

订单培养为职业院校搭建了开放办学平台,促进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加快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的局面。虽然目前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提供适当的激励政策,职业院校进一步做好自身内涵建设,不断探索总结,必将有益于订单培养深度开展下去,也必将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欣,丁爱萍.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14).

[2]邓留坤,王秉信,沈文正,周庆安,高睿,董滢.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3]邱丽芳,李德尧,张宇驰.高职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4]谢欣,李山赓.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5]李大卫.天津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订单培养职业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电机与电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