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人工智能” 遇见未来

2017-07-15张申宇

中国计算机报 2017年24期
关键词:大脑人工智能智慧

张申宇

随着计算设备能力的提升,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已经慢慢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从6月15日在大连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就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如今,提到人工智能,相信很多人都不再像以前那样陌生了,人工智能的产物已经慢慢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这一切在二三十年前是不敢想象的。到底是什么带来了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呢?

是計算设备能力的提升。由于过去我们的机器迭代一次需要很长时间。现在则不同了,如今的计算设备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过去要几天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做到了。这也为人工智能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形成产业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撑。

人工智能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可以说,是人类对于自身世界的认知和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它的发展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可以消除贫困、饥饿,提高人类的医疗和健康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气候………

在我们构建智慧城市,构建智慧生活的时候,人工智能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7年6月15日,在大连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以下简称软交会)上,阿里云、微软、华为等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们分享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制造方面的经验和感受。

智慧城市 智慧生活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智慧城市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而更加智慧的生活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早在2004年,韩国政府就曾提出名为U-KOREA的发展战略,旨在建造更加智能、智慧的城市。

2016年10月在杭州举办的“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个“疯狂”的计划:为杭州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城市大脑项目的第一步,是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城市“神经网络”。

而阿里云的“野心”不止于此,在ET城市大脑之后,阿里云还致力于研究ET医疗大脑、ET工业大脑,以及ET环境大脑等,想要为实现全行业智能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构建智慧城市的核心推动力就是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如果没有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想要实现智慧城市的理念是不可能的,因为智慧城市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这里谈到的技术不仅仅包含对硬件的要求,还有对于软件的要求,以及网络的要求。这些综合因素的提升才带来了现在的“万物智联”。

智慧交通解决城市拥堵

现如今,在中国的马路上,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十字路口,除了一些特殊的时期,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指挥交通的交警了,这是智慧交通带来的结果。通过布置在各个路口的监控摄像头,集合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通过机器设备实现智能的交通指挥,以及管控。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简称ITS)的基础上,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智慧交通是在整个交通运输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与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通过建设实时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交通运输相关数据,形成问题分析模型,实现行业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公共决策能力、行业管理能力、公众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交通运输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更舒适的运行和发展,带动交通运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最终有效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而智慧交通的体现不仅仅是在这些宏观的对于城市交通的管控,其实在我们身边就随处可见,比如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它们也是智慧交通的产物。摩拜、ofo的成功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摩拜通过GPS定位,以及“魔方”系统,实现了对单车淤积(即在一个时间内,一个地点出现大量闲置单车)的预测,从而进行智能疏导(即通过红包奖励制度让用户帮助疏导单车),以及人工疏导。同时摩拜、ofo的成功也很好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让更多的人愿意使用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智慧医疗解决看病难题

智慧医疗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这个词也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而智慧医疗这个词现在也不仅仅是只能在实验室里应用在小白鼠身上的研究阶段的技术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的人工智能医疗设备被应用到现实治疗之中。

在此次软交会上。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生物学教授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分享了一个来自巴西的例子。

2014年巴西举办足球世界杯,开幕式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内容:是一个已经瘫痪十年的小孩穿上一套用脑部来控制的机器“外骨骼”,恢复了行走的能力,从而让他在世界杯开幕式上走进球场并完成开球。这一机器“外骨骼”主要是集中在他的下肢,大脑成为一个主导者,实现人脑和机器对话,人脑和机器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人就可以走路,除此之外机器外骨骼与大脑之间还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回应系统,项目组称这套机器外骨骼为“机械战甲”。现在,项目组还拥有诸多的合作者,而这些合作者来自世界各地。同时,项目组还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神经科学实验室,实验室分布在全球多个地点,包括美国、巴西等,各地的实验室在技术上是共享和互通的,在脑机对接研究方面是同步进行的。因为这项技术需要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共同合作来实现。

“病人可以穿上‘机械战甲,电脑的CPU就在头甲里面,可以把脑部的信号传递给其他部位,脚部的感知行为可以传递回大脑,可以感知地面压力等各方面信息。我们称之为共享控制。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想走路或想转弯,这是由大脑做的决定,下肢的一些机器设备是听从大脑的指挥。它们具备非常复杂和微妙的功能。这是依据非常细致的计算功能来实现的。我们选了8个病人,他们有不同时间长度的瘫痪历史。我们想让他们动起来,同时又不想让他们感到无感知的恐惧感。我们给他们装上机器外骨骼,让他们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长达7个月。”米格尔·尼科莱利斯介绍道。

而在国内,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还不太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窄等问题困扰着患者。 “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成了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却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人工智能+医疗”给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中国医疗事业带来了福音。由阿里云研究开发的ET医疗大脑,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医疗诊断准确率80%以上,而在此之前,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只有70%左右。

而联想也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他们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合作。北京联想智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创业成功也标志着联想成功在智慧医疗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了智慧医疗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公司涉足医疗行业,这也有力地推动了智慧医疗的发展。比如,前不久万达与IBM合作,正式进军医疗行业,致力于提高医疗和养老的服务效率与质量。

如今,智慧医疗已经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被应用到了医疗行业中。笔者相信,未来,我们真正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三甲大医院高水平医生的服务,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未来,智慧医疗不仅仅能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能给我们带来整套的健康管理系统,能让我们随时随地掌控自己的健康,通过将包括遗传基因、过往病史、历史病例在内的多种数据整合到云平台上,为每个人提供自己的私人随身医生、健康顾问,在为医院提供及时的诊疗帮助的同时,还能为我们预防疾病、監督健康做出贡献,并最终实现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随身私人健康管理员,这也是智慧医疗最终将实现的目标之一。

从制造到“智造”

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仅是在医疗行业,在制造业也有很多的应用。过去,工厂的一条流水线可能需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工人来进行操作。而现在,同一条流水线,制造同样的东西,可能只需要几个人来进行操作、监管就可以了。这一切的转变也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推动。而且相比之下,一条智能化的流水线的错误率也要比过去非智能化的流水线低得多。

在“智造”这个领域,也有很多国内外的大公司涉足,比如阿里云、西门子、SAP。由阿里云开发、研究的ET工业大脑,可以实现对车间工艺、湿度、空气,甚至是流水线上各个齿轮之间温度的准确监控,从而提升产品的良品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收益。拿一个年利润百亿元的公司来说,使用ET工业大脑以后,可以实现年利润提升1亿元。

在此次软交会上,来自大连的本土企业——大连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翼)也分享了他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经验。

天翼公司是“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大连工业软件领域的核心企业,始建于1998年。在2016年授权为用友首批智能制造战略合作伙伴。天翼智能解决方案全面涵盖了智能研发、智能计划、智能生产、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等生产过程的业务协作和监管控制,致力于帮助中国制造走向精益化、敏捷化和智能化。

天翼在智能研发领域,主要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在智能计划领域,实现有限能力排产,基于有限资源,将企业的生产需求、资源能力、工作日历等生产中的真实情况全盘考虑,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生产任务延迟最小;在智能生产领域,天翼执行MES系统,有效加强MRP计划的执行能力,实现MRP计划和车间作业现场控制,并通过执行系统进行连接。其中,现场控制包括机台工位的任务分配、DNC/PLC控制、数据采集器、条形码、各种计量和检测仪器、机械手等。MES系统还设置了必要的接口,与生产现场的控制设施实现全方位对接。

在智能仓储领域,天翼的仓储条码管理系统将条码技术、手持智能终端、无线网络,以及实时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到仓库作业各个环节管理当中,不仅实现了仓库货品的先进先出,还能使仓库货品的出库、入库、盘点等操作直接通过条码扫描枪来完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仓库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了管理水平、效率和精细化程度。

天翼公司只是国内众多的致力于智能化制造的企业之一,还有很多的企业都涉足了智能化制造。在不久的将来,制造业将实现全面的自动化,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将被应用到制造业中,从而真正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在此次软件会上还有一个展位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就是同样来自大连本地的企业——大连木每三维打印,他们将生物识别系统与3D打印系统结合。在现场的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一台连接上生物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将自己的面部轮廓扫描进电脑中,通过简单的处理和几分钟的等待,就可以通过一台3D打印机“打印”出一个人的头骨模型。同理,通过这套3D技术也可以打印出不同的东西,包括车模、建筑模型,以及一些食品,而且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打印。未来,通过人工智能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制造业可以提高自己的效率,而良品率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智能助理大显身手

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好处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它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医疗、制造这些行业之中。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也包括实现人工智能交流。

说到人工智能交流,不得不提的就是由微软研究开发的人工智能伴侣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

“微软小冰”集合了中国近7亿网民多年来积累的、全部公开的文献记录,凭借微软在大数据、自然语义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方面的技术积累,精炼为几千万条真实而有趣的语料库(此后每天净增0.7%),通过理解对话的语境与语义,实现了超越简单人机问答的自然交互。

自然人机交互,就是让机器变得更自然,学习人的沟通方式,包括语音、手势、表情、触摸等交流方式。这些技术是移动互联网快速成长的基础。另外一个层面,移动互联也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如何让机器更加容易理解人的思想和意图。这种人工智能和以前的AI概念不同,更多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让机器逐渐具有一种基于数据相关性所产生的基本智能。

现在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虚拟机器人的出现,让我们每个人仿佛都有一个助理一般,它可以提醒我们重要的会议、日程,也可以提醒我们关注天气的变化,还可以提供去一个地方的不同交通线路,以及交通方式的选择,甚至可以为我们提供餐饮、娱乐的选择建议,而这些智能的App应用、虚拟机器人,全部都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背景的。拿餐饮、娱乐举例,开发人员将所有的关于一家店商的评价全部放在云上,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从店铺环境、服务质量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地评价一个店商,对于店商来说是一个监管,对于消费者来说给不了解这家店商的人一个更好的、更全面的、更真實的介绍。

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这些提升我们生活质量的功能,它还让我们的财产、人身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证。人工智能在脸部识别、生物识别、情感识别等方面的应用也让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有了一层新的保护。这体现在小到手机指纹识别解锁,大到生物DNA识别系统,好像为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加装了一把“智能锁”。

人工智能改变生活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过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让人们担心。人工智能被赋予更多的权限之后,也会有一些漏洞,会不会对人类有一定负面的影响?这些问题的核心实际上还是如何处理人与人工智能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也是未来对人工智能进一步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目的在于帮助人类拥有更好、更便捷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战胜人类。通过人脑与机器的结合实现用人脑来控制机器,让机器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信大多数人更感兴趣的是人工智能产业的趋势。现在,通过计算手段的优化,人工智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空间。过去,很多人工智能的使用,只能在离线状态下,还不能实现实时的应用,现在则可以实时地加入到行业应用中。这种实时性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在云上做人工大脑,或者工业大脑,将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如今,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只有模拟思维的“弱”人工智能。不过笔者相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创造出拥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强”人工智能。

通过这一次参加软交会,笔者也发现,现在各行各业中都或多或少地应用到了人工智能的技术,而云计算、大数据更是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企业的“上云之路”比我们想象中的快了很多。未来,“智能”会变成几乎所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所有的企业都会将自己的部分业务,甚至全部业务放在“云”上,而利用“云”来提升企业的智能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猜你喜欢

大脑人工智能智慧
人工智能与就业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