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文本阅读之教学设计浅探

2017-07-14毕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教版文本阅读教学

毕峰

内容摘要:多文本阅读是近年涌现的一个新的语文现象,多文本阅读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正说明了它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那么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该如何进行多文本阅读的教学设计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要的探究。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 语文教学

首先,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目的何在?多文本阅读的益处是什么?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普通的语文课阅读教学一直都在进行,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在跟进。无论是单文本阅读,还是多文本阅读,阅读有几个鲜明的作用:提高修养,获取知识,传承文化。那么我们为什么更热衷于多文本阅读教学这种形式呢?因为多文本阅读不同于单文本阅读的地方是:课堂容量大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放在学生的阅读上,老师的讲则必须是精讲,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是同时阅读几篇文章,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这种阅读形式更贴近“阅读”的本真意义,或者说更贴近“阅读”的本色;同时对于老师而言,相比于单文本的深挖掘,多文本阅读也给了老师更多的自由,在教学设计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教学上则更多地体现了老师的个性与特色,语文课进而也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其次,多文本阅读教学如何提升有效性?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怎样的关键意义?

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多老师花费不少精力来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寻找了很多课外的相关文章,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我们的教材在编纂时,已经是按照相同的主题进行了单元的编排,同一单元的文章为什么不能作为多文本阅读的素材呢?再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的《短文两篇》,在同一课之内的两篇文章《陋室铭》和《爱莲说》已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又为什么要寻找那么多课外的生僻古文来学习这个知识点呢?这种做法是否有一些舍近求远呢?所以,我认为,如何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在进行多文本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必须明确的就是“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多文本阅读课,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从课内衍伸到课外,只是同一主题的深化,老师要做的基本就是筛选相关的素材,推荐给学生,稍作点拨总结即可。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读者的精神洗涤的过程,是读者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任何一位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的。而教师的意义更多的应该体现在给学生方法和启迪,“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毕业多年,他依然手不释卷,依然热爱阅读,专注于阅读,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甚至能从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成功的。从这个层面,我认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思路。

再次,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的思路?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思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所谓“同中求异”即在主题与写法相同或相近的文本中发现不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藤野先生》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以及胡适的《我的童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可以就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多文本阅读。但是如果进行“同中求异”的思考,就可以从写人叙事的方法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例如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性即通过典型的事件突出人物的性格,这是“同”,那么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是否还有个性化的“异”呢?通过这种方式的深入思考,还可以发现《藤野先生》在塑造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是,运用了“正衬”和“反衬”这种表现手法,仙台人民是“正衬”,日本学生是“反衬”,而在《我的母亲》这一课,母亲的形象塑造过程中大嫂和二嫂也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但文中没有”正衬”。在《我的童年》中,衬托这种笔法就不明显。这种“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发现。

所谓“异中求同”即在主题与写法不相同或不相近的文本中发现相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雪》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以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三个文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时候,是否可以发现其中隐约存在的共性呢?我认为,它们有共性,即三个文本背后都有一个勇敢不屈的斗士形象,都有一片拳拳爱国心。这种“异中求同”的思維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多文本阅读教学是今后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两个思路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设计,将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笑飞.自主性文本阅读教学浅探[J].才智,2012,(18):58-59.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大召营中学)

猜你喜欢

人教版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