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山的反腐“赦免实验”

2017-07-14褚朝新王露晓

华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乐山市交代光辉

褚朝新++王露晓

“敦促令”的受益者们却顾虑重重,有的不愿主动暴露自己,有的避重就轻。

2017年4月上旬,四川省乐山市大大小小的政府机关乃至村委会都贴出了一张“敦促令”。

“敦促令”,正式的公文名称是《关于对限期主动如实交代违纪问题人员予以从宽处理的通告》,也称为“敦促令”。其中最吸引官员们注意的是这么一句:凡在2017年6月30日前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交代本人违纪问题的,视情节轻重,根据相关法纪规定,分别给予从轻、减轻或免予纪律处分。

“敦促令”的设计者、乐山市纪委书记刘光辉的初衷是,“解脱干部,割裂负能量,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乐山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敦促令”的受益者们却顾虑重重,有的不愿主动暴露自己,有的避重就轻。

省纪委领导当场考问

“敦促令”的出台,有内因也有外因。

刘光辉到地市任职之前,在四川省纪委机关已经干了17年。这17年里,有10年他都在法规室,从法规室副主任科员干到了法规室主任。2010年,他调到了四川省预防腐败局。

2013年5月,刘光辉离开四川省纪委机关到地市担任纪委书记。到一线后,刘光辉发现,有的基层官员因为过去存在的问题惶惶不可终日,“为了一个低保的事情曾经收受过管理服务对象的几百块钱、为了一次卡拉OK打架斗殴等睡不着觉”。

基层官员们的状态不佳,必然影响地方的发展。“基层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组织,就是共产党的根。有问题就说嘛,说出来轻轻松松投入建设,哪能天天背着个包袱呀,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刘光辉脑子里“保护干部”的念头催生了一场“赦免行动”。

2017年1月份,刘光辉在乐山市纪委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护根”的概念。但怎么“护根”,他当时并没有更具体的思路。直接触动刘光辉的,是他的上级、四川省纪委一位主要领导。

2017年2月中旬,这位四川省纪委领导到乐山市马边县调研。路上,刘光辉向他提到了“护根”的思路。当时,省纪委领导没表态,既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在马边是一名官员汇报基层腐败问题时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个村小学,没有对公账户,只有校长的私人账户,一笔几万块钱的捐款打到了校长私人账户。

刘光辉告诉记者,省纪委领导听了当即要求严查重处,“他说,刘光辉,你不是提出了护根工程吗,你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搞落实。”刘光辉答应着,准备继续主持会议,让下一个发言者讲话。省纪委领导打断了他,“讲什么话?刘光辉,你先给我表个态再说。”

当时还没有完整思路的刘光辉,只好临时想,“脑子像个风车一样转。我说准备从四个方面来做:第一拔烂根,严肃查处一批腐败分子;第二治病根,把现在基层一些暴露于外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第三理乱根,把基层的乱象从制度上加以治理;第四育新根,要在基层培育新生机制。”

“我说完之后,他就点头说好,脸色也缓和了,把我放过去了。我长舒了一口气,继续开会。”刘光辉回忆说。

“限期交代给出路”

敦促问题官员限期主动交代问题,是乐山官场“护根”的一个重要内容。

4月7日,乐山市纪委监察局发出了被戏称为“敦促令”的《关于对限期主动交代问题人员予以从宽处理的通告》。

“敦促令”规定的时限是2017年6月30日。乐山市纪委一名副处级官员介绍,“敦促令”在鼓励当地民众举报的同时强调,“凡在规定期限内,拒不主动交代违纪问题,经群众举报或纪检监察机关核查属实的,一律依纪依规从严处理并公开曝光。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据一位乐山市纪委领导介绍,通告发出去一周后,乐山市全市一共有115名基层官员主动说清问题。

乐山市市中区最早进行“护根行动”试点,也是“主动交代问题”的县处级官员最多的县区。该区纪委书记朱学军介绍,“敦促令”一发出,该區县处级官员就带头响应,“一共有22个县处级干部,主动交代了问题,退赔了3万多元。”

朱学军介绍,该区区委书记和区长主动说明,过去曾在公务接待和招商引资接待中喝过高档酒,每个人主动退赔了2000元钱。此外,包括朱学军在内,另有20名县处级官员也相继承认喝过高档酒,每个人退了1000或2000元。

“考虑到我酒量比较大,过去喝得多一些,应该多退一点,我退了2000元。”朱学军说。

乐山市纪委也发现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把纪律审查发现的问题统计进了主动交代问题里;还有一些官员,避重就轻。乐山市工商局几名处级官员交代的问题,都是曾喝过一瓶高档酒。最让刘光辉哭笑不得的是,乐山市沙湾区农业局一名基层官员交代,曾抽过别人一包25元的香烟。

即便交代的只是一些小问题,仍有很多官员持观望态度。

5月8日,刘光辉站了出来。他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的名义就“敦促令”公开做出了“五点说明”。乐山市纪委评价这“五点说明”,“有火药味,更有人情味”。

“五点说明”强调:发布《关于对限期主动交代违纪问题人员予以从宽处理的通告》,目的就是让干部们讲清问题、放下包袱,割裂负能量,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与生活。还在观望、犹豫、徘徊的人,要尽快向组织说清自己的问题,轻装上阵。

针对有些人仍抱着侥幸心理,乐山市纪委领导也放了狠话:“拒不说清问题的,一律顶格处理。当前,越早说清问题将越能获得主动。”

“限期不交代,查证就顶格处理”的震慑力,很快就见效了。5月19日,乐山市纪委统计的数据显示,主动交代问题的基层官员已经近800人,其中70%都是普通的公务员和村干部,退出违纪款已经有256万。6月7日,乐山市纪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市主动交代问题的人达1668人,上缴款物565万余元。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不断有官员提醒乐山市纪委相关领导,要注意分寸。

纪委系统内部,也有人提醒说,“不要把纪委搞成孤家寡人,好像你跟基层是对立面,好像你在搞政绩……”

去乐山实地考察过的学者任建明,把乐山的做法称为“模糊赦免”。“模糊就是指在操作过程中自由裁量的空间太大,就会导致不清晰,政策的感召力不够。”

任建明还担心,会出现老实人吃亏的情况,“如果我们假定存量是100%,到6月30日,只有20%的人主动交代,那还有80%的存量。如果这80%的存量不解决,对于这主动交代问题的20%就不公平。”

乐山市纪委确实遇到过这样的现实考验。一位乐山市纪委领导介绍,当地一个基层官员,醉驾,入了刑,但纪委并不知道。“敦促令”发出后,这名基层官员就紧张了,跑到纪委说明问题。

“这反倒把我们弄得很为难,因为按照‘敦促令要从轻处理,但入刑了必须开除党籍,从轻不了。监察局局长问我咋弄,承诺了要给人从轻呀。后来,我们至少行政上给他从轻,开除党籍,保留了公职。”上述乐山市纪委领导说。

针对有些官员担心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后会影响提拔升迁,刘光辉在“五点说明”中特别提到:积极主动向组织说清楚问题的干部所犯的错误,会按规定择轻处置,“只要问题不十分严重,对这些干部还是要使用的”。

目前,乐山的做法已经得到四川省纪委的肯定。6月8日,四川省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进会将在乐山市召开。

摘编自2017年6月8日《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乐山市交代光辉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春在飞
就在家门口
关于打造乐山市特色水上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交代
交代
盗墓者的“交代”
研究设计应交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