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

2017-07-13梁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梁平

【摘 要】如何尊重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新型教育方法,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师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物知识,调节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的。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环节进行完善与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興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要因势利导,并搜集生物学的最新信息,让学生掌握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动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战胜自然的信心。利用实验教学法,可以使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技能的把握、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获取新知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利于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教师布置了实验的主要内容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精心组织学生,找到学生的乐趣所在。让学生自己亲手参与,实验过程认真观察,自主的探究,学生也可以提出建议,创新性的设计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展性思维能力。学生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将转换成学习生物的重要动力,因此,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出来,同时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动力,实现课堂高效也就有了保障。在生物教学中,直观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使用模型教学,在上“消化和吸收”这一节课时,我用人体模型让学生认识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学生不仅直观的认识人体消化器官位置和形态,而且对各种消化腺开口在什么地方一眼就可以认清。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一下子因为模型的出现而达到最高点。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讲“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上课前,先让学生总结在自己身边的动物对自然界有什么作用。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由外而内、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感官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理解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学初中苏教版《人体的血液循环》时,由于心脏的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利用挂图和课本的插图之外,还准备了一个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视频动画、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以及肺泡处气体交换的动画,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动画,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明白了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原理及血液循环的途径。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形成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直观教学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有较强的吸引力。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导入新课,无疑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课堂进行中,清晰的、可操纵的画面播放,使教学重、难点深入浅出,轻松突破;教学结束时,教学内容的提炼总结,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优化组合,视听感官多重刺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讲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时,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个重要的考试内容,我把这个内容设计成“闯关大挑战”的游戏,知识点变成一个个关卡,只有答对相应的内容,才能进到下一个关卡。通过游戏过关的方式,让学生在电脑上选择相应的细胞结构。例如,第一关,选出植物细胞的结构后按确定,如果全对的,就允许你通过,继续下一关;顺利完成的,最后电脑上出示胜利画面,我就做出评分,然后及时奖励;不对的游戏到此结束,背熟后重来。学生具有爱玩、好胜的天性,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想向老师证明自己的实力,通过这个方式的鼓励,学生很快就把动植物细胞的全部结构记得清清楚楚了。这样的多媒体游戏教学活动目的性强、挑战刺激,学生参与面很广,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活跃学生思维。

三、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提供探究的机会,而应积极指导学生整个探究过程的思路,让学生能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实践,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生物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应是学生从生物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构建、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优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应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过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有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内涵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生物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感受生物学思想与法,认识生物学知识与经验,培养人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与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这样,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使合作交流的互性学习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实验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互动性学习的教学形式,这种互动方式中教师通常采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生设计方案—学生分组探讨”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有什么不同;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这就是主体意识的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澄清疑问。

【参考文献】

[1]宋建基.《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