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处理数学信息,提高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2017-07-13潘艳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提高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巧妙结合教材特点,优化数学信息,精心创设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最佳境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数学信息;提高;学习兴趣

一、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活动与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习内容采用情趣化的数学语言更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享受,才能使他们学有兴趣,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的色彩。

例如,在学习10-2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上各表示什么,向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数学故事:在数学公园里有9个兄弟1、2、3、4、5、6、7、8、9和小妹妹0,他们和和气气在一块玩,可是自从来了“>”和“<”,兄弟之间发生了比较大小、争高低的事情,特别是1和9争得更起劲……最后小妹妹0来帮忙,把1往9的左边一推,1和9紧紧的挨在一起变成了19,然后问大家:“现在到底谁大?”故事到此结束,却留给学生一个争论的空间,在争论中学生明白19中的1是1个十,9是9个一。简单而又生动的语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时常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把一节课的内容创设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的情境。课前我先让同学们进行各种学习用具买卖小调查,上课时,我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同学们和我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1张1元、2张5角、5张2角、10张1角、2个5分、5个2分、10个1分让顾客分类,并让他们认识人民币。接着我又设计了例题:李明去商店买一支铅笔需要花一元钱,但他有2张5角、5张2角、10张1角钱,李明怎样付给售货员阿姨一元钱?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具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单维性,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多媒体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采用直观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我让学生第一行摆5个圆形,然后在第二行又摆15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摆起。我问:“哪一行摆得多?第二行里有几个第一行的圆形?然后让学生一组一组分出来,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分得对不对?学生直观地看出第二行比第一行多出2组,得出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四、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 ”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本人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动手操作练习,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动手。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既动脑又动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物体(红领巾、树叶、积木块、圆片、各种包装盒等)。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和物体,再让他们摸一摸,玩一玩。然后我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这些东西有没有形状相同的?”随即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量出各个图片和物体的周边。”同学们马上动手操作,各組量完后,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总结出什么是周长。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的新知识。

五、让游戏走进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数一数与乘法”时,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概念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了唱“拍手歌”的游戏活动,歌曲结束后,教师问到:“你一共拍了几次手?”学生回答6次;教师接着又问:“我们全班有36个小朋友,一共拍了多少下?怎么列式?”顿时使整个课堂热闹起来“6+6+6+6+……”学生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式子太长了,写起来很麻烦。”“是啊,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计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马上回答用乘法。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课堂上教师要利用数学信息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去观察;能让学生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去操作;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尽量让学生去思考、有交流、讨论的机会,尽量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获得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去获得。就一定会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潘艳丽,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提高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