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7-07-13刘水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养成数学学习习惯

刘水成

【摘 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势下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老师始终坚持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培养;习惯;养成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数学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预习,老师们检查也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上课后的第1分钟必须检查,如果还是有困难,就利用上课后的1-2分钟,让学生浏览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前,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课本、文具、练习本、草稿本等放在课桌一定的位置,上课铃声一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教室,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等待老师来上课。几天坚持下来,效果显著,孩子们责任心加强,自由散漫的现象明显消失了,每个孩子都一听铃声就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二、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一个专心听别人说话的人,才能听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抓住话语中的重点,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首先:从礼仪的角度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他人说话是文明礼貌的表现。我们平时可以采用交换角色听他人讲话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注意力集中听他人说话的好处以及讲话者的心理反应。其次,从教学的结果帮学生分析,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一节课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下来才能很快完成当天的作业,反之,则要花费很多时间。

三、注意培养学生勇于“说”的习惯

课中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说明学生在学习思考,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说的习惯。在课堂中老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引导,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数学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为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说准确的话,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内容。当学生解应用题时,老师必须让学生说明已知?说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计算过程。不论怎样只有学生大胆地说,才能说明学生在思考,经过老师的指正学生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优势,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练习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四、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读”的习惯

数学课,要培养学生读的习惯,那么读什么呢?

1.培养学生自觉读教材的习惯。读教材,就是读教材的主题图,看获得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再读例题,看怎样解答数学问题,是否明白为什么这样解答;最后读算法,看是否学到了新的计算方法。引导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多读题的习惯。数学题一定要学生多读,才能抓住重点字词,明白题目要求,理解试题含义,弄清条件之间的联系,才能根据要求正确操作。

3.认真读数的习惯。小学认数、读数、写数,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步骤,让学生牢固掌握各个数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清他们的结构特点,弄清数位顺序,正确读数。

4.多读基本的概念,常识性的要牢记终生的知识,只有在反复读中,才能记住,才能熟练,才能运用。让学生多读,多记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常识的增多他们会逐渐理解记忆的东西。

五、注意培养学生仔细“写”的习惯

培养学生仔细“写”的习惯,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工整、整洁、认真书写的习惯。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要不断表扬书写整洁,认真的学生,采用比一比的形式,评一评谁写得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认识认真、工整书写的好处,并能努力写好自己每一次作业。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善思的习惯也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算完全掌握了学习内容。为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首先: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设疑激趣,只要有了疑虑,学生又感兴趣,他们就会思考。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思维能力都是随着阅历、知识等等而逐渐升高的,为此我们不能过高要求,拔苗助长,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就能完成的”快乐和成就感。

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每次知识检测中,老师对试卷进行分析时,会有这么一句话:审题不清。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在计算题目时,还要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八、培养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如果学生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教师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学生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如果学生做作业中遇到困难,教师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能做到。

九、培养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这种现象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养成数学学习习惯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