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的优化

2017-07-13缪一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优化研究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教育理念的认识不断更新,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应当将提高全科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相对较为抽象,且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均较大,但是学好初中物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重点研究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的优化,以供教育工作者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要求不仅仅体现在文化素质方面,而且还要体现在实践能力上,而物理恰恰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初中阶段就接触到了物理学科,对物理知识充满了好奇,但由于有些物理在知识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些吃力,有可能会打消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对学生以后的动手操作能力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浮力的相关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1.体验浮力,构建核心概念

针对抽象的浮力知识,学生常常反应很难掌握和理解,在考核中学生对于浮力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并不理想,针对此种情况可以考虑引导学生对浮力进行体验,帮助其完成对核心概念的构建。

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浮力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件稀奇的事情开始课堂教学。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世界上有一个神奇的大海,它的名字叫“死海”,人可以仰卧在上面讀书,也可以日光浴,不需要躺在气垫床上都不会溺亡。在听完教师的讲述后,学生往往都会表现出很惊奇、很感兴趣的状态。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问学生人仰卧在死海海面不会溺亡的原因,经过学生们的一番讨论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死海的密度较大,浮力较大,因此并不会溺亡。

当学生对浮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浮力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一个小实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浮力的理解,进而能够构建关于浮力的核心概念。把铝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面,分别测出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所受到的重力,结果测力计读数不一样,把一个木块放在水中,它不会沉下去,这两个简单的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很好的认识浮力,为以后更好的学习物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感受浮力,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浮力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是个重点,也是力学的核心,虽然生活中利用浮力的现象很多,但可能有些学生的观察力不够,发现不了,所以现在的课本中都引用了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还能让学生去自己体验浮力,并且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阶梯,进而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对浮力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首先找来了乒乓球、铁球、水和容器等,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感受浮力的存在。首先在容器中盛水,然后在水面上依次放入乒乓球和铁球,要求学生观察乒乓球和铁球的运动状态以及最终状态。结果各个小组的学生都发现乒乓球都是漂浮在水面上,而铁球则是在放入水面后迅速沉入水底,如图1、图2。经过教师对浮力的讲解,大多学生都知道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和铁球沉入水底均是因为有浮力的作用。但是在之前的课堂上教师已经讲授过乒乓球和铁球均有重力,那么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水底的铁球均同时从承受着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乒乓球在浮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为铁球在浮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沉入水底呢?

通过上述教学方案,学生可以在感受到浮力的之后自主地对上面的问题进行独立地思考和探索,有助于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在水面上漂浮和沉至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理解浮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浮力的体验和感受,学生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浮力相关地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同时还可以锻炼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多样化人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育工作者还会发现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基础。

要想真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各个方面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讲述浮力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夏天到了,很多小孩子会偷偷去河边玩耍,为什么在下水之后容易溺亡呢?为了预防下水之后溺亡,小孩子在下水之前应该进行怎样的准备呢?家长应该怎样对小孩子进行约束和管教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明确小孩子下水之后溺亡的原因、下水前准备及家长对小孩子的约束和管教。最终由教师根据小组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此问题的探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浮力的理解,还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增强自身安全的意识。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核心素养与教学任务进行紧密联系,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有意识地发展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目的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祥美.通过教学优化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

【作者简介】

缪一锋,大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优化研究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基于组织文化的会计行为优化研究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