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2017-07-13李唯玮

资治文摘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李唯玮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成长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不断丰富,新媒体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剖析了现阶段存在的困境,并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下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大众传媒业的迅猛发展,手机、个人电脑等设备的广泛普及,新媒体异军突起,新媒体时代到来。其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代大学生更是成为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受众群体。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新媒体的时代特征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1.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增强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地位,缺乏主动性,这一思维模式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真正发挥。但在新媒体背景下,每天都有大量信息通过新媒体载体涌出,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取海量信息,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寻找交流的对象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新媒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得教育者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充分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说服性教育向引导性教育转化,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2.信息资源获取的快速便利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获取大量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交友平台与陌生人、世界各地的人建立联系,这几乎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媒介的出现,更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接收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對获取的大量的信息进行独立的判断,并通过自我建立的“媒介”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去。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本身就很强,他们快速获取信息的能量更强,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信息传播方式。

3.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多样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讲授模式,手段相对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被动、单向的接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要的互动略有缺失,学生的主动性较差。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信息可以及时、快捷地传递,它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供思想政治教育参考,教育资源达到共享。一方面,受教育者在课前和课后都可以自由搜索众多信息,增加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开始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另一方面,教育者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继承和创新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可以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以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面对纷繁复杂的时代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得到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1.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快速性,为用户提供了各种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了人们彰显个性的需求,使得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汇聚碰撞。但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在新媒体传播上占据着主流地位,信息传播处于不完全均衡状态。他们时常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设备,极力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意识形态的东西通过新媒体的渠道广泛影响我国的大学生。而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辨别力尚未完全形成,大肆传播的多元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很容易导致其价值观混乱,理想信念的缺失。同时,对于传统的高校舆论引导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舆论导向的控制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网络道德的缺失

相较于现实世界,网络具有隐蔽性、虚拟性等特征,网络给了普通人话语权,给了人们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增强了人们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许多在现实世界不敢说、不敢做的事情,仿佛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仿佛找到了场所。也正是由于如此,缺乏相应的约束,人们很容易在零成本的状况下放弃应有的道德责任,突破社会伦理底线。网络的隐蔽性给了一部分人过度的自由,他们在网络上随意攻击他人、攻击社会,散播虚假消息,无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大学生处于生理不断发育,心理不断成熟的特殊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被影响,容易被煽动性的信息所动摇,加上网络监管的不健全,无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阻力。

3.网络依赖的严重网络的虚拟性和无疆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渴望拥有信息权,他们会不断利用新媒体去获取信息,关注世界的变化。很多大学生从早上一睁眼就捧着手机刷微博、微信、QQ等,一直到睡觉也不舍得放下手机。这一状况除了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大大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社交,“低头族”的愈发严重正是新媒体依赖的产物。许多大学生在遭遇苦闷、沮丧等负面情绪的时候会求助和依赖于网络,通过网络游戏和网上交友寻求感情慰藉,从而忽略现实中与亲人、朋友的沟通。

三、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面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1.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是开放的,多元的,这一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无法避免。我们所能做的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占领网络新阵地,掌握网络话语权,充分发挥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适应网络新格局,广泛传播社会正能量,主动应对网络舆情,确保网络方向不偏不倚。建构校园网络监管体系,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力度,推动网络责任建设。另一方面,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新媒体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帮手,抵制网络副作用。在网络事件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同时,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网络的自由并非绝对的、无底线的自由,我们必须对自身在网络上的言行负责任,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为了应对新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已的综合素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我们不仅要树立敏锐的网络意识,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还要增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去正确解析社会现象,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树立创新意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的推动下,获得了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困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顺应历史发展需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将新媒体的优势充分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