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浅谈电视节目中女性主持的形象与定位

2017-07-13伍时杰

资治文摘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刻板印象女性主义电视节目

伍时杰

【摘要】女性主义浪潮到女性主义融合进入各个学科领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批判和发展,并最终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研究传播现象及其本质。而本文通过女性主义与媒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女性主持的形象与定位的偏见问题,以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透视电视媒介对女性主持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电视节目;女性主持;刻板印象

媒介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主要通过社会学中的功能论、冲突论、互动论等理论分析媒介社会中的现场和问题。对于女性主义这一理论,在社会学的专业书籍中,没有详细地解释和说明。可见女性主义在社会学中,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认识。但是女性主义是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知识活动,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属于评判理论。所以笔者将重点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来分析电视节目中女性主持的形象再现。在此之前,笔者想先阐释女性主义,社会学以及大众媒介之间的定义和理论。

一、媒介社会学与女性主义理论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出现,女性主义便作为一种学术思潮介入各學科中来。而社会学作为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与人类社会性别结构息息相关。实际上,女性主义的研究包括了以社会学的视角、方法。

1社会学中女性主义流派的形成

社会学中女性主义流派就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产生和成长起来,可以说它的出现一定程度解决了长期以来社会学内部形成的对女性或性别问题的普遍忽视。另外,它的出现也使得女性主义研究获得了学术资源和理论养分的补充。

而媒介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同样运用社会学原理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大众媒介的传播过程,传播内容和传播现象的学科,它更加注重媒介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媒介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的规律。而女性主义研究通过研究大众媒介对女性的不平等的现象。分析和批判通俗文化与大众媒介如何用一种不公平、不公正和利用性的方式,在性别不平等和压制的框架内来对妇女已经他们的表现。

2女性主义批判理论

其实,女性主义表达仍然存在一些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大众媒介在如今面对女性问题,解释女性社会形象所面临的困境和两难。而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的目的就是揭示这个性别化分割的世界力量和局限性。

3女性主义理论与电视媒介

女性主义理论的具体化趋势,促成了女性主义观点与方法在媒介传播领域研究领域的引入。

对于女性主义在电视媒介的研究,女性主义学者更多时候,把重点放在肥皂剧里面。因为这一专业针对女性观众而开辟的电视剧中,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一定程度在符号上贬低女性的地位,明显为女性主义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大量素材。但是,实际上电视节目上,主持人的形象呈现上,也能感受到性别形象的差异。

二、电视节目女主持的形象和定位的偏见现状

按照广电总局颁发的播音主持上岗资格证的数据统计显示,有近7成的主持人都是女性。换句话就是在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队伍中,大半都是女性。尽管女性主持人在数量上比男性主持人有优势,但是在主持人的队伍中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的却是以男性居多。女主持人更多的都是昙花一现,经常被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介对女性主持人的固有看法和意识偏见。可以说。女性主持人因为社会性别歧视、娱乐圈的审美取向偏差而逐渐成为泛低俗化、泛娱乐化、泛暴露的牺牲品

1新闻及专业性节目女性主持话语权弱化

在美国,电视新闻节目里,一直都是男性的天下,即使有女性主持,他们也没有充分的专业新闻素养,只是一个花瓶角色而已。

有专家针对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架构,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整体呈现的特别是男性人数略少于女性人数。当是在硬新闻频道里,男性主持人比例与女性主持人比例高,而且男性主持人主要分布在经济科技法制等硬新闻类的频道中。所以可以说。,在主流的新闻频道中,女主持人的话语权比男主持人来说有一定区域的弱化。

2服务类节目女性主持年轻化和暴露化

沈力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位主持人,她主持《为您服务》的时候,已经接近五十岁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服务类的主持人年轻化越演越烈。中国著名的老年服务型节目《夕阳红》改版后,也将黄薇和张悦替换为两个年轻的美女主播。

2012年原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还在的体育节目中安排身穿比基尼的女性主持人,负责播报欧洲杯赛场的天气情况。

其实早在2001年保加利亚私营有线电视频道M-SAT为增加收视,在晚间新闻也曾安排过四位年龄在18至23岁之间的美女轮流作主播,主持“赤裸新闻”,并声称是欧洲电视史上的一大创举。这些美女主播随着节目的继续,她们便慢慢将全身衣服逐一脱掉,直至完全裸露。虽然该有线电视台的用户因此增加了5%。但由于该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全国高达75%的观众抗议,最终被取消。

3访谈节目女主持无知化

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开始在电视荧屏上崭露头角。而女性主持参与的电视谈话节目反映了现代女性的生活状态,讨论了女性群体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展现了新时期的女性形象成为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后起之秀。

但是访谈节目的女性主持人经常会塑造成无知的形象与男性主持人主导的新闻时政访谈节目不同,女性主持人的问题,都是关于嘉宾的私生活的八卦或低级趣味。另外,女性访谈节目主持人经常是通过自己的无知凸现嘉宾的博学。

《鲁豫有约》是一档非常出名的访谈类节目,但是,作为该档节目的主持人陈鲁豫也经常被网友的质疑,问题一成不变。有网友总结小时候的数学成绩是她每次必问的问题问起了对方上学时的数学成绩,还直呼自己数学成绩差,高考时考了110分。此外,“你什么时候感觉自己红了?”“你上网看别人对你的意见吗?”“你小时候父母打你吗?”这些问题也是她经常问的问题。

而已,不少观众还觉得陈鲁豫在节目中喜欢插话、“抢风头”,经常笑得很大声、有失形象。而访谈节目中,女主持人的提问内容更会被质疑为满足窥私欲其实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节目主持人无知形象的偏见。

4娱乐节目女性主持低俗化

娱乐节目中,女主持参与的比例最多。这首先就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八卦无聊的形象,另外在娱乐节目中,女性节目主持人经常成为被调侃的对象或者利用女性的友善形象,对嘉宾做出低俗的行为,为节目增加亮点和爆点。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是国内的王牌综艺节目,由五位风格各异的主持人组成的快乐家族团队共同主持,以何炅(男性主持人)为主线,两位女性主持人有不同的风格地位,“坡姐”谢娜被塑造成大笑姑婆的泼妇形象,经常要靠各种夸张的动作来取悦观众。吴昕被塑造成幼稚的小女生形象,经常靠被调侃各种身体缺陷来取悦观众。

在台湾娱乐目《康熙来了》里,女性主持人徐熙娣在节目中,曾经高喊要压在嘉宾的身上,又捉嘉宾的手抚摸自己的小腿,还令男明星脱内裤。她其后解释是为了节目的效果。但实际上,娱乐节目女主持低俗的行为的议程设置反映得的就是社会女性解放,但实际上,反而塑造了女性低俗愚昧的形象。

三、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下女性主持人形象反思

1传统思想形成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

在现今社会中,男性与女性被社会大众观点所束缚著。男性被要求要具备阳刚的特质,女性则被要求要具女性阴柔的特质。人们赞美男性勇敢,独立,理性等;欣赏女性温柔,婉约等等。无形中在社会观点里把男性与女性的角色清楚划分,大部分的人都被生理的外观差异主导对性别的想像。实际上,这就是社会赋予的刻板印象,美国心理学家将刻板印象定义是指社会上对某一个群体的特征所作的归纳,概括地总合,它并不一定有事实根据,也不考虑个体差异,仅仅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些固定看法,但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却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媒介的刻板印象首先就表现在媒介对传统性别关系的再现上,早在20世界80年代,乔治格伯纳德研究发现。女性在荧屏或广播上出现时,扮演着边缘点缀的角色。在正如笔者之前分析的。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都是靓丽点缀的”花瓶”角色。这种现象表明了媒体依然存在降低女性的重要性甚至忽视女性对社会贡献的倾向。

2媒介的”美女”文化与性别歧视

社会性别论在对媒介传播内容研究中,大部分是对媒介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研究。而社會性别学的一个最核心的观点是,两性的除生物学意义外的差异,均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由社会文化塑造的。男尊女卑,男主女附的思想是就是长期的文化塑造。

媒介女性歧视主要表现在将女性思想弱智化外形暴露化,行为疯癫化。在电视节目里面,女性主持经常只能靠暴露的着装,无知的微笑和出人意料疯癫来吸引观众。

毫无疑问,女性主持人是电视屏幕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女性主持基本都集中在天气预报。娱乐节目和少儿节目中。女性主持出现在体育,经济等专业性节目中的比例不多,硬新闻节目还是以男性主持为主。

3“议程设置”下的“沉默的螺旋”

面对媒介的商业化转变和消费文化”娱乐至上”的媒介思维,女性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的议程设置下被潜移默化了,从而帮助确定核素塑造女性和男性的基本用意义。女性主义学者塔奇曼德话说,这就是“对妇女象征性地迁灭”。在传统的父权社会制度中,女性观赏价值得到普遍认同。在这样的影响下,有的女主持人在长时间的精神麻痹下自觉地接受这种被设置。这实际上就是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

比基尼主持人报天气预报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中一位当事人胡绮琪采访时认为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反而不能理解的是,作为“比基尼小姐”的选手,参加比赛本来就穿比基尼出现在镜头前,现在也不过是换个场合罢了。在当今消费文化盛行的冲击下,她们默认了自己的观赏性,愿意在议程设置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享乐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不少女性主持人的自我尊重意思尚未觉醒。

电视传播的影响力,无形中强化着男权中心文化下的性别秩序。女性秩序总是成为男性秩序表达和构筑完成之后的表达需要。电视媒介同时也在因为这种秩序成见,牺牲着电视中的女性形象。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女性主持人的媒介信息传播主体的功能,重新塑造女性节目主持人在电视媒介中正面的形象和定位,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来认识我们对待女性主持人不公平的偏见和”设置”。

猜你喜欢

刻板印象女性主义电视节目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恢复高考至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变迁研究
污名视域下“屠呦呦获奖事件”解读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