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017-07-13胡定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胡定勇

【摘 要】高中語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活动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语文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基础和兴趣,适时引导学生对课文阅读方式进行拓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阅读的力量向来不容小觑,它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更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广泛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阅读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感悟及体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从基础的文本阅读开始,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策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在理顺了文章的思路、简析了诗的悲剧内涵后,不妨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请问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婚”这一个突发事件,刘兰芝和焦仲卿还会破镜重圆吗?这个“虚拟性”问题,必然“逗”起学生的兴趣,激活了一个个个体对原作的解读。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善于设疑,抓住启发的最佳时机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在讲述《项链》一文时,我们只着重在理解作者莫泊桑构思深意上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在小说的结尾要安排一个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相会的场面?为什么要点明项链是假的这个事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能够没有兴趣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实际上把握了小说全部构思的匠心,也把握了全篇的精华。教师要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阅览课下半节时间及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内容,分享阅读乐趣;利用班级“学习园地”,分组负责,轮换张贴“新书简介”、“读书心得”、“名人轶事”、“开心一刻”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看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文学作品。比如丰子恺、汪曾祺的小说,周国平、迟子建的散文,学会欣赏写景状物优美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感悟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教师和学生可以一同探讨,对学生的分析认识要多加肯定与鼓励,并引导他们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修养。

二、方法指导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古往今来,善于读书的人其实都很讲究读书方法,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苏轼抄《汉书》,朱熹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于彼。”(即读书要循序渐进)又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摘抄等等。在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做摘抄,我规定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精美的笔记本,然后指导他们摘抄、配画、排版,把摘抄本做得让人爱不释手。这就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能动动手,使读书活动变得丰富。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从而体会更多的阅读成功感。还可以指导学生圈、点、色、画,眉批旁注等,加深印象;还可指导学生阅读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特别是小说,散文等文体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把研究性阅读纳入课堂,以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就某些话题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影视、戏剧等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样式,把欣赏画面同延展性阅读剧本优化组合,通过文字和视觉的双重冲击,启发学生作多种形式的探讨。如话剧《雷雨》、歌剧《白毛女》以及许多当代中外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作为阅读课的一部分,以新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朗读教学中,可以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在阅读课上的讨论,教师一定要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着眼,鼓励阅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三、教学实践策略,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着语文的阅读教学,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多看课外书,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的境界,更加全面地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如开展读报、剪报、评报活动,每周由学生小组互评,推荐出各组的优秀稿件,在班级中展示和评比,在浓厚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成就感的推动下,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成了快乐阅读。积极开展阅读专题教学。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作“随笔”的例子,可以作“抒情”的例子,可以作“叙述”的例子,也可以作“第一人称立脚点”的例子。还可以定出各种各样的专题来处理这篇文章。提倡学生拿出自己的书进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墙报、校报等资源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刊发出来,互相借阅,读写结合。如教《拿来主义》时,如果仅仅要求学生掌握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讲了什么道理,其实对学习的益处不大。因为鲁迅先生当年提出的“拿来主义”在今天这个时代早已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了。学习这篇文章关键还是要学习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作者论证的方法、文章语言的特点等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这些知识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学习写作驳论文的方法上来。如对论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注意论点出现的位置,陈述论点的语句的特征等,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特点、作用,以及自己如何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进行写作;对议论文的语言的分析,可以从严密和准确两个特点来对学生进行训练等。规律清楚了,再辅之以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阅读、写作议论文的水平必然会逐步提升。拓展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在讲授人教版必修5中课文《谈中国诗》时,我进行了适时、适当拓展,以使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理解。讲授《谈中国诗》时,更加重引导、介绍、拓展。他文笔犀利、简洁超群,他为人淡泊、正直率真,他有超人的记忆,他博览古今、学贯中西,他是一代文人钱钟书。使同学们对钱钟书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读文中大量丰富的引用不再感到抗拒。分析、品味我们引以为豪、博大精深的中国诗,同学们兴趣盎然,明确学习目标后我们愉快、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我们一起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起回忆起舒婷的《致橡树》,一起想到冰心的《童年》……思想碰撞的火花充满力量充满活力。同时,向学生介绍作者的长篇小说《围城》,散文《写在人生边上》,故事中让人感到真切、自然之情,美文中令人感到静谧、美好。阅读中适时拓展,丰富学生文学视野。

【参考文献】

[1]陈慧丽,庞唯君.《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45-46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Passage Four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