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是中国?

2017-07-13蓝冰可

神州学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德建筑师事务所

Crossboundaries建筑事务所北京办公室管理总监,法兰克福办公室合伙人及总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顾问。2002年至2003年获中德奖学金资助,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汉语,2005年合作建立Crossboundaries 建筑事务所,2016年成为德国注册建筑师并成为BDA(德国建筑师协会)会员,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教授建筑学。

我叫蓝冰可,是一位建筑师。关于中国,我很肯定,大家有很多相似的、有趣的,也是特别的体验。

今天的主题是“中德留学45周年”,这个数字对我来说也很特别,因为这正好是我的年龄。这45年里中德交流的变化,和我的人生经历相吻合,这让我觉得很激动。

27岁之前,我对中国了解很少。我在法兰克福南部的一个小城市长大,靠近曼海姆,那里没有中国人,甚至没有中国餐馆。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学校教育,也很少说到中国。

直到我去了美国,才有了变化。在纽约学习建筑设计的我,在1999年遇到了我现在的丈夫,他是一个北京人。他是我对中国开始感兴趣、而且直到今天还一直待在这里的最大原因。他向我介绍中国,让我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兴趣。来到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和对比。

2001年,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对于我先生来说,是离开5年后第一次回家。对于我,是感觉完全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那个阶段很特别。那年夏天,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到处都是激动兴奋的气氛。可是对于刚来中国的我,其实并不喜欢北京,天很热,很多尘土,我找不到路,我不懂汉字,我不会中文。当然,因为奥运,我先生是很激动的。他的很多朋友也建议他回中国。因为对于建筑师来说,那意味着很多机会。

一年之后,我们又回到了中国,从2002年起,我定居在了北京,已经16年了。

很幸运,因为DAAD奖学金,我可以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汉语。前3年特别辛苦,因为中文很难,学起来很不容易。后来,作为建筑师的我开始在中国的建筑公司工作,因为同事都是中国人,慢慢地,我开始讲中文。

從那时开始,我一步步了解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本土文化,认识了一些好朋友。在建筑公司工作,从专业角度看,也可以丰富经验。我从中了解中国的工作流程、工作节奏、不同的建筑尺度,也对建筑有了不同的认识。

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期,从建筑的角度看,这座城市变得非常快。国际建筑师也参与到奥运会的设计中,在建筑和规划方面有很多的讨论。其实你很少能看到和体验到一座城市的转变,能够见证这种变化我很荣幸。

比如:2001年,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只有两条地铁线,一共大概54公里长。到2008年,新建了6条线路,总长有200公里。而今天,北京一共有19条地铁线,总长超过了500公里。公共交通卡的使用也随之而来,城市里的公共交通都可以刷这张卡。北京城越来越现代,越来越便捷。还有,我刚来北京时,四环刚刚完成。后来又建了五环、六环。

所有这些变化都非常快,它们改变了北京的形象,让城市变得更方便、更开放,让更多外国人可以拥抱这座城市。

对于我来说,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都是关于变化的。也许还有很多关于中国的评论,但对于过去10年的成就和方向,我的态度是很正面的。也许,对于那些比我来得还早的人来说,这些变化可能更加明显。

我来北京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巨大的城市改变,也没有亲身经历过奥运会,所以这些经历变成了我记忆里重要的一部分。

奥运会改变了北京和中国,我也相信,因为这些发展,很多人对中国的看法也会改变。

现在,我负责一家有20多名员工的建筑事务所——Crossboundaries,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参与的项目。每天的工作都有变化和进步,这些也给我带来启示。我觉得自己其实已经是一个老北京了,在这里我有自己的家庭、丈夫、孩子、中国爸妈,我希望能够再在这里待上10年、20年。也许10年之后,我还会有机会再次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感触。

猜你喜欢

中德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事务所
设计事务所 芬兰PES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事务所LLA建筑设计事务所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设计事务所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花开的声音 身心的交响——“2014中德合唱大师班”培训有感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二战中德对英海上封锁的思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