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感官媒介的空间理论探索

2017-07-13刘金龙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1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卢汉触觉物象

刘金龙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410000)

基于感官媒介的空间理论探索

刘金龙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410000)

为了更好的理解感官媒介所形成的感官空间,在基于个体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视觉空间、声觉空间、触觉空间的一些与个体经验相符的空间形态的概念及其产生。试图在感官媒介与感官空间联系的探索中获得对于空间思想的新理解。

感官媒介;视觉空间;声觉空间;触觉空间

当互联网终端使得人类原有意识下的空间世界开始混沌,人出于本能的对原有价值观的坚守而不断的谴责这样的变化,以往的我们所以为的空间概念也在慢慢的开始改变了,这催促这我们去探索和深思这些新的变化,而这也是我关注和探索感官空间的动机。

一、空间问题的出现

一直以来我们主流的传统空间是以视觉经验基础为主导体验的,而且具有一定时空性的理解,正因为这样的媒介基础环境也催生出了许多关于空间思考的理论的出现。但是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更多的是停留在视觉维度上,尽管在接触所有空间的时候都在强调感受力。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也好,还是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也好,许多设计师都从前期的环境设计研究中遇到了空间设计中的“空间问题”。我们知道空间理论的体系一直是不完整统一的,所以进入到整体的空间环境中以我们的五感来感受,以我们的大脑来接触来探索可能存在的理解方式。而这里我们要探索的的是关于感官媒介空间的一些理解。

二、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的提出

我们许多研究者关于空间的研究就像是在打开一个未知的箱子,我们清楚的知道箱子里是装着空间的,又并不知道箱子里具体装了什么空间,我们无法做出很好的诠释。于是,我们只能将自身感官全部置身于空间的问题中来研究。于是基于感官媒介的空间理论就被提出来的。而最早提出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的概念是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在研究媒介与空间问题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不同角度的媒介语言,他用它来研究空间中的物体包括各类建筑室内室外与人工制品所构成的一切,也就是包囊全部的空间本身,他提出我们可以将环境看成是一种结构性的产物来进行研究。在蒂利特在解释罗马人是最先进入封闭空间的人的时候提出,罗马人通过将拱置于一种矩形之内而最先实现了对空间的封闭,而这种空间便是所谓的视觉空间,当然这是相对晦暗的金字塔的内部空间而言,他不认为晦暗的金字塔能容纳空间。但对此卡尔威廉斯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尽管金字塔中的空间是昏暗的,但可以被视为一种相对的声觉空间。

而以上关于声觉感官空间的争论又促使了麦克卢汉对于空间问题的深度思索。于是在《声觉空间》中他是这样完整表述的,麦克卢汉认为声觉空间不是一种可以被装进封闭容器的视觉化的空间,它应该是一种没有边界的并且始终处于一种可变的流动化的的动态空间,并且它无时无刻在生成自己的声觉维度,并写入到意识空间中,这是区别于视觉空间的特点。所以声觉空间可以形容成一个没有固定边界的球体,它是由物象本身构成的空间,而不是容纳物象的空间。很明显,麦克卢汉对于空间的艺术化表现的态度,使他认为空间是超出视觉而存在的。所以麦克卢汉认为人的感官媒介可以产生空间,也就是说所谓的视觉空间只是一种相对于声觉空间或者其他空间而存在的其中一种感官空间形态而已。聋子所看到的空间,也就是视觉所具有的空间化能力而形成的空间。盲人所听到的空间,就是基于声觉所具有的空间化能力而形成的空间。

三、触觉空间的讨论

现代生物学证明触觉是人的第一感觉,与人脑同一组织的皮肤产生的触觉感官的形成先于视觉、声觉和中枢神经作用之前。但是在我们谈及感官空间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或弱化掉其重要性。因为我们觉得相比之下视觉和声觉更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将触觉媒介视为一种身体“视觉”,比如我们摸到一样东西,可以凭感觉描绘出其大致的样子。软与硬、冷与热、粗糙与细腻等等,都需要从触觉获得认知。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视觉空间的视觉则是一种三维的几何视觉体验,所以我们经常将触觉体验视为身体感觉之间的互动或者通感,即所谓的视-触觉空间和声-触觉空间。这是一种比较偏理性的抽象,是一种能够让人从一种感官经验的获取和理解去完善另一种感官经验的媒介。这涉及到我们所有的感官媒介,不过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任何一种感官媒介的主导必然会对另一种或多种感官媒介起到压制作用,所有保持几种感官媒介空间的平衡才能实现人的感知平衡。好比先天丧失视觉和声觉的人而言,他们的世界是靠触摸构筑起来的。散布于全身皮肤上的感官触发装置在外界的刺激下回馈感觉并建立触觉的物象空间。盲人的物象意识是通过触觉和意识想象力来共同参与完成差异化的物体形象。而这种初步触觉空间对于盲人的认知也是有局限的,需要通过自己的意识判断并加工构成潜意识下的物象世界,就像我们所认为的当前看到的物象世界,只是触觉空间相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弗洛伊德提到“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失去视觉空间的感知之后,缺失了一个意识的空间,这个时候相比视觉空间潜意识的作用会更明显。潜意识是人类的意识里隐藏的一个更深层的知觉,比较容易忽视,藏在显意识层之后。按百分比来划分,日常主导的约有5%的显意识,换句话说,另有95%属于潜伏的潜意识。都我们对于外界空间感知层次由多维度下降时,潜意识作用于空间的延续性就会更明显。而感官空间受潜意识的影响比较明显,而且是属于高维度对低维度的感官感受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感官媒介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视觉空间、声觉空间、触觉空间的一些与个体经验相符的空间形态概念。不过这些空间理论尚处在实践与探索的部分,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发现与诠释。感官空间自身也是一种具有独立生长的概念,其扩张的潜力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地方。

[1]高慧芳.论麦克卢汉的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一种新理解[J].国际新闻界,2016,(04):79-93.

[2]刘超.触觉的心灵对话[D].天津美术学院,2015.

[3]李彬,关琮严.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论媒介进化及其研究的空间转向[J].国际新闻界,2012,(05):38-42.

[4]王妍,吴斯一.触觉传感:从触觉意象到虚拟触觉[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93-98.

[5]韩志方.麦克卢汉的听觉与视觉空间理论探究[J].青年记者,2008,(23):25-26.

猜你喜欢

卢汉触觉物象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解放昆明:起义义举中有憾事
卢汉巧与蒋介石周旋—昆明起义前的一场尖锐斗争
是捍卫还是曲解?
卢汉与云南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