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编导学科在高校形体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7-13湖南师范大学410005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编导形体肢体

徐 驰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5)

舞蹈编导学科在高校形体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徐 驰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5)

本研究是对高校形体课的传统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内容进行的探索性研究,为今后高校形体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在高校形体课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计,运用舞蹈编导学科的训练手段,弥补以往形体课训练体系单一以运动科学为基础的技能训练的不足,从审美能力培养、身体语言认知、社交礼仪养成、创意激发等方面进行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设计。

高教;形体课;舞蹈编导;教学改革

大学教育是人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是塑造一个人品格和修养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领域,都对人们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至今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定义,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其中形体课便是高校顺应潮流和社会需求,为大学生开设的重要美育课程。

形体课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动态美的行为艺术训练过程,也是美的教育课程。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形体课,但是在相应的师资配套上面却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基本都是一些舞蹈专业或者体育专业的老师兼职承担教学工作,更有甚者可能成为一些研究生或者实习老师的“练兵场”,这些缺少系统和专业学习、培训的形体课老师,往往只能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背景来进行教学,从而造成教学观念不清晰,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如何发挥形体课的功能和意义,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和多元化,使学生能够从形体课的学习中不仅得到美的训练,更能养成一种“观念”,养成对美的追求,学会发现美、创造美,这是当今社会对于高校形体课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形体课不仅有健美价值,还有独特的美育意义。

目前大部分高校形体课教学使用的是两种模式——体育训练和舞蹈训练。其中体育训练主要是一些健美操、瑜伽、舍宾的运用,而舞蹈训练主要是芭蕾、街舞、交谊舞等形式的训练,可见在现有的形体课教学中,主要还是将目光集中在体态、行为等方面的机能训练上,而事实上真正的形体美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层面,更加重要的是美的意识和认知,真正的美育教育应该从生理和心理以及审美观念和思维上起到引导和教育作用,舞蹈编导学科的进入,对于现有的高校形体课程教学体系是一个很好的补足和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对“美”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挖掘,让当代大学生不仅通过训练得到美的姿态,更能得到“美”的意识和思维。

一、身体的认知——身体语言的训练

舞蹈的动作语言是建立在人类的身体作为媒介的前提下产生的,就像日常交流的语言一样,人类的身体在交流过程中也具有语言性,要通过形体课上对于肢体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首先就要从这一语言的媒介——身体的认知开始。

1.解放身体——动作的发生训练

现代科学的动作研究在本质上探索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肢体语言会透漏一个人的状态、情绪、修养等方面的信息。19世纪末,弗朗西斯•德尔萨特建立了“表情体系”,对身体动作表情做出了系统的科学分析,人体动作科学动作理论,旨在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自己,并通过自我了解,更好地了解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借助舞蹈的手段,将身体(生理的)和情绪(心理的)和身体的能量进行组合,是动作和思维共同发展。通过对自然人的身体进行训练、规训和改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身体语言的知识,并将这种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交往中去。但是这种训练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物理地机能训练上,还需要对艺术观和世界观等认知层面的思维进行启发,我们可以从舞蹈编导学科中引入一些训练方法,来开发学生的肢体语言。

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不是无意义的随机运动,而是一种内在经验的体现,生命有着自身的目的性,动作是智慧、情绪和精神状态的一种可视化呈现,这种呈现会直接被对方所察觉,在这个动作发生的过程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信息的交流。例如我们第一次与人见面时,通常会从对方的肢体动作中察觉到他们的内心一二——这个人的肢体语言是拘束的还是放松的,是自如地还是刻意的,是真实的还是伪装的,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一个人的判断。事实上,这些行为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的,我们可以在课堂训练中,让学生放开一切思想的束缚,仅仅从身体本能冲动出发做出觉得最能放映自己当下状态的动作,将身体运用起来,通过这种“发生”的训练,可以解放学生的身体,让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展示自己。

2.形象情感——动作的表情训练

单纯动作的“发生”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身体、解放身体,尝试去运用“肢体”这一语言媒介。但是,要增加我们肢体语言的生动和准确,帮助我们应用到日常交流中,单纯的无意义的身体动作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将动作赋予形象和情绪,使肢体动作具有语言性,这在舞蹈编导专业中被成为“动作的表情”。

要训练动作的表情,使身体动作具有交流的属性,就需要对单纯无意义的身体动作进行加工训练,使身体动作具有形象和情感,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开发这方面的能力。首先从捕捉形象入手,可以由老师出题,如匆忙的上班族、年迈的老人、快乐的少年等,学生根据题目捕捉形象的特点,构思人物行为,通过自己的的肢体动作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形象的特点、性格、情感进行思考和分析,找到他特有的动态、节奏,以此为准,创造出合乎想象的舞蹈形象,找准了形象之后,学生可以再往深了思考,一个匆忙的上班族应该是怎样的心态,他在上班途中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有可能会遇到什么事,他的态度和情绪会是怎样等等,通过构思这一系列的情节,将形象丰富立体起来,这个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去观察、分析和思考,使动作能够更加准确的贴合形象,使动作语汇能够传递情感,表达想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运用肢体来塑造形象,这样便更加丰富了学生肢体语言的表情系统。

二、 空间的认识——身体交流的训练

众所周知,在人际交往中得体的举止和仪态可以使人产生美好的印象,达芬•奇曾说过,精神应该通过姿势和四肢的运动来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特定的态度,表达特定的涵义。专家认为,身体的放松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人的思想感情会从体势中反映出来,向后倾斜15度以上是极度放松;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热情和兴趣;微微起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后仰,显得若无其事和轻慢;侧转身子,表示嫌弃和轻蔑;而背转人家,则表示不懈。诸如此类的一些动作表情在人际交往中都会传递出许多信息给对方,那么适当的人际交往训练在形体课中则显得非常重要。

在舞蹈编导学科中,同样存在者类似的情况,那就是双人舞编创。由于对另一个身体的陌生感、拘束感,一开始会导致双人舞的创作进行的很不顺利,产生不信任、犹豫甚至是排斥和抗拒,这时候,就要通过一些练习来打破这种尴尬,使两个人的身体能够交流和合作,我想这些方法也可以借鉴到形体课的社交训练中来。

1.接触磨合——信任和默契的建立

顾名思义,就是让身体接触在一起磨合和熟悉彼此,虽然不需要像舞蹈中那样大幅度大面积的接触磨合,但是一些方法的借鉴却是大有帮助,我们可以选择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作为接触的支点,然后从支点开始身体其他部位顺势附随运动,随着支点运动的交织,身体更多的部位参与接触,形成新的支点,这样两个身体在这个过程完成了最简单的接触磨合过程。大家都知道“握手”这个动作在社交中是出现评率最高的动作,那么我们就选择手作为最基础的接触支点,从手开始进行延伸和发展,通过接触、磨合、协调两个人的身体关系,寻找到身体的立体构图,这样两个身体在空间是互相弥补和填空,在肢体上互相碰撞和交错,尤其在即兴舞蹈的过程中,随时处理不可知的情况,这需要彼此的默契。在编导学科中普遍认为,独舞创作重在处理动作语汇,双人舞创作重在处理身体关系,这种接触磨合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从自我的空间中走出来,尝试去了解另一个身体,试图通过身体的接触来交织情感。

除了从身体支点入手,我们还可以通过对重心的训练以达到建立两人信任的目的。在双人关系中,我们可以始终处于各自独立的重心,还可以将自己的重心交给对方,甚至两人共享一个重心来完成双人造型的支撑,这个分寸的把握需要充分的信任和默契。一开始进行训练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因为对彼此不够了解,因而不敢将自己的重心完全交给对方,造成两人之间“空”的关系,这样不能相互依存,继而分崩离析,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身体去感知对方身体的重量,来决定自己将多少重量交予对方,两个人根据重量的大小来调整重心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使身体更加紧密贴合,解放自身的束缚和空间的局限性,对于建立两人的信任和默契是非常有效的训练办法。

2.流动穿插——空间的互动

在形体课中引入双人舞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身体语言的交流能力,学会把握气氛和空间。心理学认为,安全而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对方更愿意沟通,如果沟通双方彼此猜忌、批评或恶意中伤,将使气氛紧张、冲突,加速彼此心里设防,使沟通中断或者无效。要营造和谐的气氛,首先要参与到对方的空间中去,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同时也要学会保持距离,在人际交往中,适度的距离感是对彼此的一种尊重,拿捏这种分寸要学会感受对方的空间和距离,拿捏双方的关系,随着关系的推进,彼此之间的空间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变得更加亲密和放松。总而言之,“空间”在两个人的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双人空间的训练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空间的构图;二是流动穿插。空间的构图主要训练两人的默契配合,一方可以随意构造一个自己的身体造型,另一方观察对方的身体,找到合适的距离和造型来配合他的身体,两个人构造出一个和谐的双人造型。这种方式的训练,既可以训练身体的构图意识,也可以激发创意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形体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更多的身体表达。除此之外,流动穿插的训练具有更高的难度和训练价值,此项训练更多的建立在即兴的基础上,更加考验双方的默契和空间配合意识。具体方法是双方轮流移动,一方根据另一方的移动判断自己合适的移动路线和停止位置,既要考虑配合对方的移动形成和谐流畅的双人关系,还要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对方能够继续将这种关系延续下去。

三、 小结

自从形体课成为普通高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以来,一直在改革和发展,尤其在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如此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培养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将舞蹈编导学科知识的引入,试图寻找一些新的方式来拓展高校形体课的教学维度,使形体课教学不仅仅局限在单纯的物理机械训练,更加能够启发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解放身体,打开身体的局限性,将更多的身体语言运用到日常社交中,希望能对高校形体课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2]章民新.《舞蹈形象的产生——怎样编舞》.舞蹈,1981年第3期.

[3]张建民.《中国双人舞编导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

徐驰(1987.7- ),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湖南师范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舞蹈创作理论与教学。

猜你喜欢

编导形体肢体
试析新时期的电视台编导工作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肢体语言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
肢体写作漫谈
想一夜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