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小学戏剧影视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
——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

2017-07-13叶源哲上海师范大学200234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大学师资

叶源哲 (上海师范大学 200234)

关于中小学戏剧影视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
——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

叶源哲 (上海师范大学 200234)

2015年末,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我国中小学在三年内逐步开齐开足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在内的美育课程。戏剧与影视课程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未来中小学教育的大趋势。而于此相对应的是中小学戏剧影视师资培养机制要逐步完善,其培养模式也要进行不断地探索、思考和改进。

表演;师范类;培养模式;中小学

戏剧影视课程走进中小学校园试点工作已在上海等地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就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伴随着这批课程改革,未来全国范围内将产生大量具有教育学背景的戏剧影视教育人才。目前,试点城市的中小学戏剧影视师资基本为非师范类艺术专业,师范类戏剧影视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用人市场的需求,正反映出高等院校在戏剧影视教育人才培养上存在大量的缺口。以上海为例,目前中小学戏剧影视教育师资由四部分组成——学校文科教师中的表演爱好者、普通表演专业毕业生、校外话剧团体的演员、少量的师范类或者师资方向的表演专业毕业生。可以看出专业的戏剧影视教育人才眼中匮乏。

我国走在戏剧影视师资培养前列的高校有中央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以及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以上三所学校陆续开设了戏剧教育、表演(师资方向)、表演(师范类)专业。其中山西师范大学的表演(师范类)专业,是全国范围内第一所师范类的表演专业。笔者将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分析和思考现有的培养模式。

一、培养现状

1.专业设置开端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前身为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于2014年正式升级更名为戏剧与影视学院。学院于2012年申报表演(师范类)本科专业,并获得批准。2013年7月,戏曲文物研究所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第一届学生男女比例为19比21,接近招生阶段所设置的男女生1:1的既定比例。第一届招生仅面向山西省生源,采用山西省表演专业统考成绩,录取批次为一本b批。录取规则为文化分过山西省艺术类一本线,按专业成绩投档,并按专业成绩排名,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2.在校生情况及毕业生主要去向

目前在校生为14至16级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均为2个行政班

设置,班容量在30至35人。男女生比例在招生阶段设置依旧为1:1,但由于当年报考生源的实际情况,招生比例最大放宽为男女生1:4。2017年毕业季,学院迎来首批毕业的本科生。2013级表演本科班顺利毕业。其中有11人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 另有部分毕业生进入戏剧影视专业培训班及中学任教。

二、课程设置

1.现有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山西师范大学表演(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三个部分——专业课程、综合基础课程、师范类课程及两个实践环节——教育实习、毕业大戏。现有的三部分课程以及两个实践环节相对独立,是表演与师范类专业相加模式,并不是表演和教育两个学科的融合。

专业课程有:声乐、台词、表演基础训练、表演综合训练、多幕剧排练、形体、戏曲表演、导演理论、表演基础理论、化妆、中外剧本分析、戏曲鉴赏、戏剧鉴赏、影视鉴赏、中国电影简史及中国话剧史。

综合基础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大学语文、英语、思想品德与法律修养、创业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军事理论、安全教育、中西文明史、生命科学导论等。

师范类课程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艺术教学论、中小学艺术教学实践。

2.课程建议及对策

中小学艺术教学实践环节,目前和戏剧影视课程的关联性不大,对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的帮助有限。这门课可以进行课改,走出课堂,可以与社会助学机构合作,将学生推向教育市场,使学生的艺术教学实践落实到位,并定期由专业课任课教师对学生在业务上和教学上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实战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导演基础理论可以进行课改,把理论课改为理论加实践课,让学生们学习理论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导演实践机会,从而在中小学任教拥有教学和导演的多重能力。

在中小学任教的过程中,除了要完成戏剧与影视课程的教学任务,还会接到为校园文艺活动作指导的任务。在完成一个戏剧、影视作品过程中,我们要涉及到剧本创作、舞台美术设计、导演、表演指导、演出录制、演出管理等环节。现有的课程,还不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创作模式,建议增加剧本写作、舞台美术设计、舞台技术这三门课程,使学生掌握编写剧本、设计舞台布景、控制灯光音效的能力。作为复合型人才的毕业生,才能在未来中小学校园艺术实践中更加合理化和系统化。

三、配套模式及政策

1.学校实习政策

目前山西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实施3.5+0.5的培养模式,其中3.5为在校学习,0.5为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为顶岗支教,学生要交换到合作的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这些学校多为农村地区学校,对实习生需求集中在文化课程上,表演专业的师范生入校后多为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在戏剧影视教育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也和山西省中小学戏剧影视教育开展相对滞后的外部环境有关。所以笔者认为表演专业的师范生可以把教育实习的单位扩大范围到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开设戏剧影视课程的中小学。在中小学或者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会对本专业的教学能力更有帮助。

2.国家职业资格配套政策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首批毕业的表演师范生在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过程中,有中等职业学校表演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两个选项。其中中等职业学校表演教师要求普通话一级乙等,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求普通话二级乙等。目前在山西范围内,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影视表演专业的学校寥寥无几,拿到中等职业学校表演教师资格证之后,学生的对口就业会受到影响。拿到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的学生会在招聘的过程中受到专业限制等不利情况。戏剧影视教育在进校园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面临师资缺乏的问题,还从国家职业资格政策上提供正确的引导作用。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体系应得到进一步完善,将戏剧、戏曲、影视、舞蹈等专业纳入进来。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提升中西部基础教育中的美育工作质量,将各类艺术课程推广进中小学校园。

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是很多学校在开设本专业时重点思考的问题。中小学戏剧影视教育的试点和普及工作,给予了表演专业、戏剧教育专业毕业生一个新的就业方向。我国目前在鼓励高校开设应用型专业,所以这在高校设置表演专业,尤其是戏剧教育类的表演专业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小学戏剧影视师资的培养,是关系到中小学美育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出高素质的师资人才,有利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健全和发展,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也起到积极作用。也呼吁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专业性、应用型、复合型为目标,为我国中小学戏剧影视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王砾玉.《关于影视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载于《电影评介》,2009年第10期,第67页.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大学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