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英语的翻译与文化

2017-07-13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陶瓷词汇交流

袁 艺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29)

陶瓷英语的翻译与文化

袁 艺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29)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各个民族的文化在差异化的同时又存在共性。翻译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只有在深刻理解异质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简而言之,语言的翻译就是文化的翻译。同时,翻译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陶瓷艺术,因其独属于中国,在翻译上也因其独特性而面临一些问题,但问题的产生也在某些层面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翻译;文化;陶瓷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经说过:“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翻译不仅是把一种文字简单的转化成另一种文字,它更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注重的是文化的参与与体现。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的综合表达,因此,翻译不仅要转达字面含义,还要传达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对于一门语言的掌握,只有在充分了解其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游刃有余。因此,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深入探求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艺术是文化的直接体现,它所承载的是民族的传统,而它所要传达的也是民族的独特精神,表现的是民族的社会与生活。由此可见,艺术英语的翻译更需要体现出民族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传情达意,真切的表达语言的“原意”。在艺术英语的翻译中,文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特别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对于我们所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根植在血脉中的文化传统很难改变,而中外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状态也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中外的艺术观念的不同与文化背景的差异,都会在艺术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产生障碍,而理解与思维的差异,也造成了翻译过程中的问题。

陶瓷作为中国的代名词,是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逐步发展到今天的,许多陶瓷的专属名词都具有浓郁的中国色彩,如唐三彩、青瓷、秘色瓷、釉里红、金丝铁线等等,这些名词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与语言风格,而英语与汉语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加之文化的巨大差异,如何用准确而精简的英语去翻译如此中国化的名词?陶瓷专有名词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翻译”,只有深入掌握了两种语言的使用方法与文化内涵,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到准确达意,翻译者不仅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陶瓷史,还应具备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了解其所蕴藏的文化。

目前,陶瓷专有名词的翻译已能够准确达意,但因中外文化的差异,加之陶瓷名词独有的中国特色,在一些情况下,仍然有一些名词无法用精准的英语词汇做出解释。例如,出现于清末的一种瓷器釉上彩——新彩,旧称洋彩,是由国外引入的一种装饰方法,颜色纯正,由金属氧化物作为彩绘颜料,低温烧成。这样一种现代最为常见的陶瓷装饰方法,仅仅简单的两个词汇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而对其的翻译,仍然无法用简练的英语词汇去进行准确的概括,在英语中只能用xincai的汉语拼音作为它在英语上的转化。这就是文化形成过程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在英语中无法找出恰当的词汇去进行“原意”的一种的传达。而这种“创造”虽然看似是无奈之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翻译陶瓷专有名词的过程中,除了用汉语拼音代替英语翻译之外,也有用相似意思的英语单词来翻译的情况,虽会有词不达意的现象产生,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在交流的过程中便被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例如匣钵的翻译,匣钵,是用耐火泥料制成的各种规格的圆钵,经高温焙烧而成,为装烧瓷器的重要窑具之一。各种瓷坯,均须先装入匣钵,然后才装进窑炉焙烧。匣钵是古时柴窑必备的窑具,是中国独有的发明与创造,在英语词汇中并没有表达同类意思的替换词,在翻译时便用Saggar来指示匣钵,在英语中Saggar的名词含义是烤箱,耐火黏土,动词含义是用烤箱烘,匣钵是用耐火粘土制成的,但显然Saggar与匣钵的所指具体含义是不同的。用Saggar来翻译匣钵虽表达不甚准确,但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流,Saggar一词一旦在翻译中出现,就明确翻译为匣钵。这是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种“障碍”,而也恰恰是这种障碍促进了文化上的互通,使语言不断进化,交流逐渐得以改善。

“吃、穿、住、行”等诸如此类的通用词汇是世界每一种语言都可以直接进行无障碍翻译的,它们是一种世界通用的高频率词汇,几乎不参杂任何文化特色,而对于陶瓷专有名词的翻译来说,它的大部分词汇都是饱含中国文化特色的,加之汉字的造词特点,在翻译上是具有很大难度的。而陶瓷名词的翻译也再次证明了,语言交流上的难题的突破就是文化进一步交流的开始,也是民族文化“走出去”的一个路径,更是不同文化之间传播与学习的契机。

文化的差异性会一直存在,同时,异质文化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进行,文化隔膜也会逐渐减少,互相学习与借鉴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而对于翻译来说,在不同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也为翻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换言之,文化的差异增加了翻译上的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产生也恰巧是文化互动的一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个良性的交流模式,加深了文化上的了解,在很多情况下也创造出了新的互通词汇,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间进一步交流的可能。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朱竹芳.陶瓷英语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3.

[3]廖国强. 英汉互译理论、技巧和实践[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周正平.跨文化视阂下英语翻译中的同化和异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4-46

猜你喜欢

陶瓷词汇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