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迪•艾伦电影中的城市文化解析

2017-07-13张晓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97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伍迪曼哈顿巴塞罗那

张晓明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210097)

伍迪•艾伦电影中的城市文化解析

张晓明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210097)

伍迪•艾伦是当代影坛不折不扣的电影作者与传奇人物。在他的五十多部作品中,他的镜头始终深情对准城市及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真切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及心理体验。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纽约是壮丽而令人惊叹的,巴黎浪漫且迷人,巴塞罗那自由而狂野。

电影;伍迪•艾伦;城市;文化

伍迪•艾伦是当代影坛不折不扣的电影作者与传奇人物,年逾八旬依然坚持每年推出新片,高产且佳作频频。他的镜头始终深情对准城市及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真切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及心理体验。影片中的城市也在导演的激情观照下焕发独特魅力,在叙事上获得了与人物同等的地位,成为有着内在激情与生命的存在。城市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是现代文化的载体,城市生活是进一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历史、文化、风俗和物质文明发展状况的最佳途径。1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纽约是壮丽而令人惊叹的,巴黎浪漫且迷人,巴塞罗那自由而狂野。

一、纽约——壮丽而令人惊叹

没有一个导演能比得上伍迪•艾伦对纽约的热爱。生于斯长于斯,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伍迪•艾伦便经常从布鲁克林乘地铁到曼哈顿闲逛。他说,我去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也的确喜欢某些城市,但曼哈顿确是独一无二的,曼哈顿是地球上最壮观最迷人的地方。2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安妮•霍尔》、《汉娜姐妹》、《开罗的紫玫瑰》等都以纽约为背景,《纽约故事》、《子弹飞越百老汇》等影片仅凭片名便能看出导演对纽约的执迷,《曼哈顿》更是伍迪•艾伦献给纽约的一曲赞歌。影片一开始我们便跟随伍迪•艾伦的长镜头来欣赏曼哈顿的各处美景,画外音是伍迪标志性的喋喋不休的台词,他直接在影片中向纽约告白:“他热爱纽约,将其浪漫化,对他而言,任何时候的纽约都反映在爵士音乐中……他就是纽约的化身,纽约是他的城市,一座永远属于他的城市。”

电影里掠过纽约的地标性建筑,如雪后的第五大道,高耸的自由女神像,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美丽的中央公园,百老汇醉人的夜景,还有纽约客们都热爱的扬基棒球场等,伍迪•艾伦对纽约的深厚热爱使得他镜头下的纽约气血丰满,真实自然,绝不仅仅只是将简单的地标拼凑组合在一起,而被他倾注了深厚的情感,因而他镜头下的城市也具有了非同一般的生命力。这部影片采取50年代式的黑白宽银幕的格式,黑白影调显现出曼哈顿的迷人景致,配以温馨舒缓的古典音乐,影片萦绕在一种浓重的怀旧氛围里。影片大量使用长镜头和远景镜头来表现曼哈顿人的生活,主人公们坐在第59大道河畔的长椅上的场景在他的影片中出现过多次。在这位地道的纽约客导演眼里纽约是一座“人人都说我爱你”“怎么样都行”的城市,纽约是伍迪•艾伦电影的鲜明标志。

二、巴黎——浪漫且迷人

巴黎号称浪漫之都,尤其是追溯到20世纪初,每一个文化人都会热爱那个时候的巴黎。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是对巴黎最美好的赞颂。影片中的20世纪初的巴黎不仅仅是文化盛宴不断、文化名流云集的地方,像电影里所有的小酒馆,小咖啡厅、晚会和舞厅里一样,那个时候的巴黎氤氲在一种温暖欢腾的气氛里,人人都沉浸在一种亲近、欢愉的社交生活中,仿佛人人都认识对方,偶尔的不速之客更能增添宴会的趣味。从《午夜巴黎》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得出来这部影片是一个美国人或者说纽约文化代表对于巴黎情节的诠释。从上个世纪开始巴黎和纽约便形成一种奇妙的镜像关系,只有在审视对方的同时自身的主体性才得以确立。杰出的艺术家和文化精英在两地交流,成为彼此生活的“别处”。

在伍迪•艾伦的镜头里巴黎美得超凡脱俗。街道巷陌,莫奈的睡莲池,埃菲尔铁塔,塞纳河畔,配以悠扬动听的法国圆号的音乐,电影开篇美的像是流淌的明信片。正如影片男主角吉尔所说,巴黎这个城市真的很神奇,很有魔力。不满足于风景的堆砌,伍迪•艾伦真正把握到了巴黎的神奇之处——艺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因为深厚的艺术底蕴而拥有令人着迷乃至着魔的本领。

伍迪•艾伦也重温了一把他三十年前就已玩过的“穿越”,将男主角带回他所热爱的上世纪的巴黎来展现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魅力——对文化艺术名流致命的吸引力及对一切文化艺术形式宽容的包容力。大作家大艺术家在这里可以找到知己和创作灵感,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也能找到知音和支持。只有巴黎才是文化艺术名流的灵魂归属地,纽约太世俗,伦敦太沉闷,马德里又稍嫌奔放。

三、巴塞罗那——西班牙式的自由而奔放

伍迪•艾伦2008年时在奥维耶多拍摄了影片《午夜巴塞罗那》,当地的建筑极具地中海风情,又有许多古罗马建筑遗址,许多著名景点都在影片中以最唯美的姿态出现。不仅如此,景致之外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巴塞罗那这座城市的灵魂——独属于西班牙半岛的自由与奔放。

《午夜巴塞罗那》讲述了两个美国女孩在巴塞罗那的故事。维姬和克里斯蒂娜是好朋友,两人结伴飞到西班牙度假。在餐厅就餐时艺术家胡安过来搭讪,胡安约二人去奥维耶多过周末,性格迥异的二人反应不一,克里斯蒂娜热情的一口应允,内敛的维姬却并不情愿。到奥维耶多后情况逆转,克里斯蒂娜因病而不得不卧床休息,胡安陪伴维姬四处游览并和她一夜风流。克里斯蒂娜和胡安热恋并住在一起后,胡安的前妻玛丽娅突然出现,三人之间形成一种奇特而和谐的同居关系。夏天结束了,克里斯蒂娜回到美国,神色黯然地走出了机场。在这部电影中,伍迪•艾伦重温他热衷的反浪漫爱情剧传统,继续犀利的探索了何为爱情,并解构爱情,影片背后潜藏的是批判与反思美国式的自由观与爱情观。在寻找激情还是真爱的过程里探讨了美国中产阶级社会情感的心理危机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及现代人都市生活中所面临的普遍困惑。伍迪从美国与西班牙的国度对比中将这种批判与探讨深刻化,两位女主角最终都在伦理道德的底线下摆脱了那场巴塞罗那的激情的南柯一梦,但回到美国的那一刻两人都面带迷茫,似乎对巴塞罗那的故事留恋不已。这样一个关于自由与激情、道德与情欲的故事也只能发生在巴塞罗那,因为这是一部离开了特定的故事背景便玩不转的爱情电影类型。

影片里充溢着浓重的西班牙式的浪漫情调,暖黄的色调让人觉得仿佛总是沐浴在地中海的夏日艳阳下,空气中飘来清新的海风的味道,街道上的人热情而友好,似乎随时会跳起热烈明快的弗朗明戈舞。伍迪声称写剧本时脑海里想到的唯一的城市便是巴塞罗那,一个总让人觉得热情的、性感的、奔放的、自由的巴塞罗那也是这个爱情故事发生的最好的载体。暖橘色的色彩基调为影片罩上一层梦幻的面纱,这部电影也是伍迪•艾伦“献给巴塞罗那的情书”。

在伍迪•艾伦的城市电影中,为了不让观众注意到摄影机而沉浸在城市美景和故事里,摄影机的运动有限,大多数是长镜头和固定镜头。同时,出色的画面造型为影片锦上添花。伍迪•艾伦以一个电影作者的身份执着书写,为现代电影中的城市形象增添更多的面貌。

注释:

1.袁萍, 王晶. 现代电影的城市书写——从伍迪•艾伦电影看城市影像符号[J]. 南昌大学学报, 2012,(6):104-106

2.理查德•席克尔, 伍迪•艾伦: 电影人生[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 124

张晓明,女,1990年生,山东枣庄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伍迪曼哈顿巴塞罗那
对标“曼哈顿”,叫板珠江新城!广州海珠湾凭什么?
巴塞罗那达姆旧工厂办公室
看了伍迪·艾伦的食谱,才知美国中产吃这些
伍迪·艾伦妻子:他从未性侵养女
纸盒垃圾箱
炉石·回家
从北京到巴塞罗那
曼哈顿中国城失火一人死亡
巴塞罗那——来自地中海的城市
喜剧大师的畸形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