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豫剧常派的声腔特点

2017-07-13赵玉霞河南师范大学453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润腔声腔吐字

赵玉霞 (河南师范大学 453000)

浅谈豫剧常派的声腔特点

赵玉霞 (河南师范大学 453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与社会的广泛关注,河南豫剧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产生了众多的门派,陈素贞大师创立的陈派,阎立品大师创立的阎派,马金凤大师创立的马派等都是豫剧发展史上重要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推崇。豫剧常香玉大师是豫剧发展的先导性人物。虽然豫剧的派系众多,但常香玉大师所创立的常派是豫剧各种派系中的一枝独秀,且常派的弟子众多,也出现了众多的优秀代表人物,并把常派的风格发扬光大,还赋予了常派新的风格与活力。

河南豫剧;常派;常香玉;创新 ;声腔特点

河南豫剧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河南人的骄傲,广泛受到河南以及周围省份人们的喜爱。同时,河南豫剧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门派,如阎立品创立的阎派,马金凤创立的马派,陈素真创立的陈派以及常香玉创立的常派等。其中常派唱腔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随着时代的发展,豫剧常派也在不断地接收着新鲜血液,逐渐变得现代化,使之易于被广大年轻的豫剧爱好者所接受,也促进了豫剧的唱腔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专业化。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在多种电视节目,网络,报刊等上面都可以看到有关于豫剧的相关报道以及随处可听见的豫剧选段。豫剧是河南的更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些年的《梨园春》栏目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豫剧的传播与发展,央视春晚也能看到豫剧的身影。作为豫剧的代表流派-常派为河南豫剧的流传、发展和创新做出了不可忽视贡献。

一、豫剧常派的发展历程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大多用本嗓演唱,在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所以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之为“靠山吼”,它的前身是土梆戏。建国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老艺术家们的不断发展、整理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归为梆子腔系。豫剧五大声腔中的常派唱腔是影响最大的声腔,深受广大豫剧爱好者的喜爱,其演唱风格更是得到了声乐界的高度认同。

常派的演唱艺术,是常香玉多年来在舞台的实践中,睿智创新和不断探寻的结果。她从小就学习河南梆子中的豫西调,还是孩童的她嗓音清甜优美、韵味醇厚,在艺术实践中,她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成功地将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的唱法,运用到豫西调中,成功地将它们的演唱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结束了以前豫西调只用大本嗓,豫东调只用假声的传统,她成功地在旦角演唱中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并使真假声结合中出现的声音不统一的问题得到解决,提升了豫剧旦行演唱艺术的专业性和舞台效果。她还学习了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秦腔及一些说唱音乐和歌曲演唱艺术的演唱方法,结合河南地方语言音调,不断地推陈出新,容百家之长,结合她自身的嗓音特点,建立独具一格的演唱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常派的艺术特色。

二、浅述常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唱特点

音色多样、音域宽广,音质纯正、运用正确的运气方法,大的腔体共鸣、吐字方面清晰和熟练地润腔技巧,给人以字正、腔正、声圆形美的艺术享受。广阔的音域、细腻的行腔、准确清晰的吐字、浓厚的韵味,使其具有显著的特色,又极具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声情并茂,用吐字、气口、真假声混合、板式组合、音色变化、润腔、创腔等各种技巧,把各个人物形象用不同的声腔刻画的细致得体,不一样感情的音乐形象,不同的人给以不同的面貌,绘声绘色,使其具有让人动容的艺术感染力。

1.在吐字方面,常香玉经常把吐字不清晰形容为“钝刀子杀人”,可见吐字清晰在常派唱腔的重要性。演唱多注重“字重腔轻”,在咬字时首先采取切音的方法,就是用头、腹、尾三部分进行润字。豫剧戏曲谚语中有“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豫剧的咬字特别清晰,讲究的就是嘴皮子功夫,咬字特别注意字头要咬得准、狠、有力量,才可表现出豫剧高亢、激昂的唱腔特色。

2.润腔:常派经常运用的润腔方法有,装饰音润腔、鼻音润腔、顿挫润腔、力度及速度润腔、音色润腔、情感反应润腔等。

3.真假混合声:唱腔旋律上把豫西调只用大本嗓和豫东调只用纯假声的唱法合二为一,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独特、科学的真假混合声唱法。这种唱法能让掌控声带张力的各部分肌肉协同运作,让音域更为宽阔,高音以高昂激越的假音为主,低音以雄浑壮阔的真声为主。声音在演唱中非常统一,丝毫找不到换声的迹象,加强了声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渗透力强,能长时间的演唱,所以被誉为“万应腔”。

4.甩声笑腔:常派的甩声很有特点,用力度的不同,突出人物的感情。常派中的各种人物都用到了甩腔唱法。比如:佘太君、穆桂英、黄桂英等。常派快板中吐字饱满,干净利落,换气自然,顿挫有致。笑声的运用符合人物,使人物性格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让音乐和力度结合的恰到好处,自然得体,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常派的唱腔低音雄浑壮阔,中音清甜柔美,高音清脆明亮,情绪饱满,自然清新,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吐字行腔,巧妙结合的真假声,发音、共鸣、用气科学有理。而常派唱腔在不断的发展与探索中,也在不停地吸取时代因素,将其他剧种与科学的发声方法有效结合,使常派唱腔又吸取了许多西洋因素,在唱腔上不断自我突破,不断地追逐潮流,使得豫剧艺术的演唱更加的科学化,现代化。

三、结语

常派的唱腔和舞台表演具有“创新、融合、变革”的优良品格,区别于封闭、保守的陈旧思想,它表现出的是一种开放的姿态、创新进取的精神。常派的演唱方法很是特别,常香玉所倡导的胸腔、口咽腔、头腔三个共鸣腔结合的“混声唱法”,使当时豫西调和豫东调两派真假声二者不兼容的局面得到了改变,进而增强了豫剧唱腔艺术的感染力、表现力和技巧性。正由于如此,才使她获得了丰富宽广的音色、音域、纯净的音质、精巧娴熟的吐字润腔技巧等独具个性的表演,展现了常派声腔艺术的动态充实美的特点。

[1]陈小香.探究常香玉的艺术人生及声腔艺术.河南出版社,2011年01第1版.

[2]豫剧大师常香玉编辑委员会.豫剧大师常香玉.河南出版社,2005.05.

[3]廖奔.中国戏曲声腔源流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4]麻文琦、谢雍君、宋波.中国戏曲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6]范立方.豫剧音乐通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7]陈小香.常香玉演唱艺术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8]张长明.豫剧文化探新[J].梨园广角,2013,128:14-15.

[9]舒畅.豫剧的演唱艺术[J].戏剧文学,2007,5:85.

[10]于林青.略论常香玉的演唱艺术.音乐出版社,1964年2月第一版.

赵玉霞(1993- ),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研究生,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润腔声腔吐字
“器乐声腔化”三题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绕口令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论滇剧生角唱腔中的彭派声腔艺术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