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演奏中对于作品二度创作的表现

2017-07-13徐文蓓扬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225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二度乐段古筝

徐文蓓 (扬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225000)

古筝演奏中对于作品二度创作的表现

徐文蓓 (扬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225000)

古筝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具有艺术表现力乐器,尤其是在演奏民族音乐风格的作品时,因此,在古筝作品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不管是对传统演奏技法以及作品音乐风格的把握,还是对古筝作品意境的表达等方面,都逐步的显示出对于古筝演奏的多元发展趋势。笔者在研究该问题时结合自己的古筝演奏实践,对古筝演奏过程中的二度创作的具体表现作相关分析。通过对古筝作品中情感的表达以及演奏过程中对于速度、力度和音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在古筝作品的演奏过程中对于作韵技法的运用,华彩乐段的处理以及特殊音响效果的塑造这些问题的研究,笔者希望可以更好的完成古筝乐曲的演奏,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二度创作能力。

古筝演奏;二度创作;情感表达

器乐演奏是一种创造性的技术实践,它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古筝的演奏在其艺术实践中同样占据了较为核心的位置,可以最大程度的丰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通过不同的演奏形式将作品中的音乐思想呈献给听众。因此,器乐演奏的成功与否是音乐作品得到社会肯定的一个加分点。当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音乐思想谱写出来之后,虽然音乐的标记是固定的,但是通过演奏使这些音符转变成实际的音响的过程中就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里就会不同程度的涉及到演奏中的二度创作问题。

笔者作为古筝专业的演奏员在学习古筝演奏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在古筝演奏中对于二度创作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加强笔者演奏理论方面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乐曲表现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并锻炼自己对于音乐的二度创作能力。

一、 古筝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音乐在情感交流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通过乐音传递情感并传达艺术思想。因为音乐不仅可以将人们的喜怒哀乐融入到作品中,还可以借助作品抒发自己不同方面的情感。因此,演奏者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演绎时,就需要借助古筝的具体表现手法,才可以更好为作品情感的表达以及意境的塑造方面做出更好的诠释。因为只有在作品的演奏细节中对相关技巧等方面的处理加以细致化的运用,才可以使作品中的情感在演奏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现。在演奏之前应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内容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才可以在作品演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对于作曲家情感的抒发以及作品情感的发展有更为宏观的把握,更有利于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演奏过程中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

很多的古筝作品中都有着不同程度表达情感的例子,如作曲家周延甲根据陕西音乐编曲的《姜女泪》就根据“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编写的,表达了孟姜女悲戚苦痛的生活描述,曲调优美凄凉。在作品中的华彩乐段,演奏者就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自己的激情,加强左手颤音演奏部分的幅度与力度,上下滑音的缓慢,将主人公内心的冤屈通过演奏体现出来。之后出现的八分音符的重音演奏,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指尖的爆发力,控制好演奏速度,以此来推动音乐的戏剧性发展。在演奏力度上强弱的对比以及在不同乐句演奏过程中手指力度的控制,都可以增强音乐的情绪渲染,通过对古筝演奏技术以及技巧的控制与运用,可以使音乐的情感更加的深入人心。

二、 对演奏速度、力度以及音色表现之间的关系把握

在对作品的演奏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古筝演奏技巧方面的要求。做到更为全面的把握。古筝演奏速度的快慢可以非常直接的反映出作品音乐情绪的变化。如在河南筝曲《汉江韵》中的开始部分中就出现了大指的快速托劈演奏,要想在速度上达到作品的演奏要求,就需要以手腕的活动为主,通过手腕将整个力量传送到指尖,以此来带动整个大拇指进行快速托劈,在演奏时应该加重对于音头的强调,不仅速度要快而且需要用大指的大关节运动,还应该注意整个作品的连贯性。从作品整体的音乐情绪出发,渲染热情的音乐氛围,同时也将作品中人民愉快心情给体现出来。因此,对于古筝演奏速度的控制对于作品整体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力度的把握对于音乐戏剧性的整体体现也是至关重要的,演奏时力度的大小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在古筝的强音演奏过程中,右手演奏位置将力量落在接近岳山的地方,这样的演奏所发出的声音就会更加的坚实有力;在演奏弱音时,更多运用的是手指的力量,位置大致是在靠近琴码的位置,这样所发出的音色就是较为柔和的。除此之外,在整个过程中,演奏者的力度控制也应该与气息的控制相联系在一起。因为演奏者如果可以很好的控制演奏过程中的气息,那整体的情绪也就更趋于稳定。演奏者具备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可以更好的帮助乐曲有更为准确的力度表达,也可以更好的体现作品的戏剧性张力。

演奏中对于古筝音色的把握更多的是指古筝的声音特性,因为它自身就有着较为丰富的表现力。因此,演奏者可以很好的通过古筝音色的变化与对比加强其音乐的表现力。通常来讲,古筝的前岳山与琴码之间的这一段弦,在古筝的演奏中就具有一定音高的音响演奏范围。在该段弦的二分之一处所弹奏出来的音色较为朦胧、缥缈。向右移动音色就会变的更为坚实、明亮。在琴弦上,音色最为干净、纯粹的音是在琴弦的八分之一处。我们由此亦可以看出琴弦上手指的不同触点对于古筝演奏音色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在古筝曲《晓雾》的开始部分,就应该体现出古筝音色的缥缈,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帮助作品塑造出乐曲整体的音乐意境。作品的引子部分中主题旋律在右手部分展开,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虽然这一段的音乐进行在乐谱的呈示上较为规整,但是在作品的整体演奏效果放面给予了演奏者非常充足的发挥空间。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根据不同乐句之间的划分,加入一些自己的即兴性处理。在这一作品中,对于作品演奏力度的处理也是较为重要的,从P—mp—f之间力度的不断转变,将整部作品的音乐意境营造的恰到好处。使旋律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变换性。

演奏者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时,应该综合考量古筝演奏的速度、力度以及音色甚至气息等方面。如在演奏较为朦胧、飘渺的音色时就应该运用速度缓慢以及力度轻柔的演奏方式进行演奏,这时的演奏者,气息也应该要有所控制,在演奏较为明亮的音色时,应该要适当的加强演奏过程中的演奏力度,气息在华彩乐段之前就应该准确的找到换气的气口,保证演奏过程中气息的平稳性。

随着古筝音乐的发展,古筝作品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乐曲的风格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在调式的不断发展与演奏技法的不断创新等方面,古筝音乐在音响效果的呈现与作品性格之间的关联也变得更为密切。在古筝演奏的二度创作中,速度、力度以及音色等因素之间并非是独立存在于作品之中的,通过它们之间的共同作用,在音乐中共同体现出不同因素对于作品表现力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才可以在古筝演奏的二度创作中更好的为作品的演奏所服务。

三、 对作品中华彩乐段的处理

古筝作品中的华彩乐段通常都是在作品情绪发展的高潮部分,通过一些技巧性的演奏展现出作品情绪的发展,并推动乐曲的继续发展。在很多的器乐作品中,华彩乐段带有很多的即兴性,这就对演奏者的基本功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深厚的技巧能力以及高超的演奏技术才能更好的呈现出作品的音乐表现力,来完成对乐曲中整个华彩乐段的完整呈示。

如古筝曲《莲花谣》中出现的华彩乐段就是采用较为自由的处理方式完成演奏的,在作品的曲谱中就有较为明确的标注,很多地方都是慢起渐快的演奏。乐曲中右手的摇指演奏,配以左手的和弦,包括右手所演奏的八度和音,演奏者在演奏时都要触弦干净有力,这样所演奏的声音才会更加干净利落。在这首作品的演奏中富有浓郁的江南气息,表达了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清新高洁。听众一听到演奏者的细腻演奏就可以有一种地域的代入感。随着音乐的不断的发展,演奏者在进行二度创作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到音乐的连贯性与演奏的流畅性。最后,在华彩乐段的尾声演奏时,高音区出现的摇指,演奏者应该通过力度和摇指密度的控制以及经过左手三连音的推动,使音乐情绪到达高潮,给人以内心的震撼。在演奏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右手摇指的连续演奏中,应该准确的把握好换气的气口,通过对气息的调整将身体的力量传送到指尖,这样更利于古筝演奏二度创作中对于华彩乐段的准确处理。

四、 对作品中特殊音响效果的塑造

在古筝的演奏中对于作品中出现的特殊音的处理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术,利用古筝的任何部位,演奏出传统的古筝演奏中所没有的音响效果,在古筝演奏的二度创作中也有一定的运用。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古筝作品发展至今,很多作曲家都在作品中对特殊音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运用。如赵玉斋先生创作的《庆丰年》中,就创新性的运用了特殊音效的演奏,把左手贴在琴码之上,并轻轻按压琴弦,使右手拨弦时可以产生闷击锣鼓的声音,以此来体现出人们对于丰年庆祝场面的热闹非凡。之后,王建民先生创作的古筝独奏曲《幻想曲》一曲中,通过拍击琴弦、琴板等特殊的演奏手法使古筝产生特殊的音响效果,也是其音乐想象更具动感性。随着古筝演奏技术的不断丰富,在演奏过程中对于特殊音效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作曲家陶一陌先生在《风之猎》就采用了特殊音响效果,通过左手叠擦等新的演奏技法描绘出猎人在追逐,猎物在奔跑的激烈场面。为音乐的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这同时也为演奏者在进行古筝演奏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增加了发挥空间。

总之,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对于特殊音效的使用会更大程度的给演奏者提供充足的演奏空间,也可以在二度创作的领域为他们拓宽创作思路。因此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对于创新演奏手法的探索,也可以在古筝演奏的二度创作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在今后的古筝演奏中也应该结合作品的实际演奏需要,结合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对其进行二度创作,这才是现在二度创作所真正需要的。

五、结语

古筝音乐因其美妙的音色以及古色古香的外形条件而备受现代人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古筝、演奏古筝。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众多优秀的、古筝音乐家广开思路,创作了大量的新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丰富了现今的古筝音乐形式,使其更具多元化。好的作品需要有好的演奏者进行诠释来进行音乐的传达与交流,而演奏的过程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它不单单要求演奏者拥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更需要理解作曲家的创作目的以及情感内容,从而能够通过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运用演奏技巧进行彰显。因此,我们能够看出二度创作事实上是建立在演奏者对于作品有着正确的理解之上,以更为新颖的写作方式进行的表现手段,它能够激发演奏者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其想象空间。良好的二度创作能力能够展现演奏者的综合能力,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展现。笔者希望通过对本论题的研究,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二度创作的重要性,从而对推动我国古筝音乐艺术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理论建议。

[1]杨旸. 论古筝教学中对筝韵美的把握[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2]陆莎莎. 王建民古筝作品中的音乐色彩分析[D]. 上海音乐学院,2014.

[3]张腾. 中国现代五首古筝曲创作技法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4.

徐文蓓,学历大专,职称二级演奏员,单位扬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二度乐段古筝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图说·“梅”开二度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第一次弹古筝
课后二度设计的两个“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