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有低音提琴的室内乐重奏—《鳟鱼》

2017-07-13厦门爱乐乐团361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鳟鱼低音提琴重奏

郑 植 (厦门爱乐乐团 361000)

带有低音提琴的室内乐重奏—《鳟鱼》

郑 植 (厦门爱乐乐团 361000)

首先来谈谈与重奏息息相关的室内乐。室内乐(Chamber music)是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最早出现在西方,本身是早期贵族的宫廷中由为数不多的人奏唱(演奏,演唱),只为了一部分的听众(大部分是贵族和皇室成员)而演出的音乐,这种形式和当时早期的戏剧音乐和教堂音乐有所不同。发展到了近现代,是由一件或几件不同和相同的乐器演奏的小型乐曲,乐曲有重奏曲、弦乐曲、管乐曲和小型管弦乐曲,和大型管弦乐曲又不一样。原本所说的室内乐应该包括各种声乐独唱和器乐独奏,而现在大家所说的市内乐通常指一件乐器担任独立声部的器乐重奏和声乐乐曲中带有伴奏的重唱曲。四重奏作为室内乐的一种是各种乐器组合中最理想最常见的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以细腻的织体和精妙的韵味见长,适宜演奏具有纯粹风格的音乐,由两把小提琴(Violins)、一把中提琴(Viola)、一把大提琴(Cello)组成。

室内乐的类型多元化,除了弦乐四重奏还有木管五重奏,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如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K.581》,贝多芬《降E大调钢琴与木管五重奏,作品16号》。铜管五重奏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专门为铜管五重奏创作的音乐并不多,但是从古典到爵士,改编曲目却是十分广泛,潜力无穷,比如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号手的假日》和Bach(巴赫)的托卡塔和D小调赋格曲等。在林林总总的重奏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最初低音提琴在乐队中只是作为一个数字低音, Brun (2000,p.69)所叙述的:“低音提琴演奏者的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基础的音符,基本的节奏律动和标点”,所以在室内乐中的应用也如出一辙,但是在众多的重奏作品中,作曲家们却没有应用低音提琴,即使用上了也就是演奏几个主音长音而已。

以写作艺术歌曲见长的舒伯特,对于弦乐四重奏情有独钟,但是他却破天荒的写下了他唯一的五重奏作品:鳟鱼五重奏。这首五重奏收录在Otto Erich Deutsch的作品目录,其正式名称是“A大调钢琴五重奏Op.114”,作品编号D.667。而“鳟鱼”只不过是第四乐章的副题,而并非整个五重奏的名称。

22岁的舒伯特于1819年完成这部重奏曲,曲目的第四乐章是舒伯特根据自己创作的艺术歌曲《鳟鱼》写成,名称由此而来。。《鳟鱼》和之前人们所认知的重奏曲有所不同,传统的五重奏也称之为钢琴五重奏,其编制是一组弦乐四重奏加上一台钢琴,也就是两把小提琴(Violins)、一把中提琴(Viola)、一把大提琴(Colle),一台钢琴(Piano)。而舒伯特的这部鳟鱼,是由一台钢琴与一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还有一把低音提琴(Double Bass)也就是贝斯构成。这里简略说一下低音提琴,是体积最大的弦乐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和其他弦乐器相同有4根弦,但定弦为E,A,D,G的四弦琴。另外一种是在这4根弦的基础上加入定音为C的第5根弦,名为5弦低音提琴。这里要说明一下,由于5弦贝斯在国外非常普及,但在国内却很少,所以用4弦贝斯演奏就需要把扩展在5弦上的音翻高八度,根据曲目有可能把一个小节的音域全部翻高八度以便于融合于乐曲当中。很多作曲家作品里面都有运用到5弦贝斯的章节,比如古典主义的贝多芬,浪漫派晚期的马勒等等。作为浪漫主义早期的舒伯特在《鳟鱼》里增加了一把贝斯,令整个作品的低音部分更加深厚,强有力,增加了乐曲的厚重感,它和高音诙谐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就舒伯特而言,写作此曲纯粹是游戏,最初是因为几个朋友在聚会上各执乐器,一起玩一把。1817年,他写出艺术歌曲《鳟鱼》,甚得友人喜爱。两年后的1819年夏天,舒伯特与朋友一起到奥地利斯戴尔小镇游玩。在当地一个名叫鲍姆加特纳的业余大提琴手的家里,一起夜宴,外加演奏。他请舒伯特写一首五重奏,要把歌曲《鳟鱼》的旋律用在里面。舒伯特一蹴而就,杰作就此诞生,如今竟成为他最受演奏家与乐迷喜爱的作品。看似游戏的即兴制作,舒伯特的表达却能钻骨入髓:一条上下回旋的鳟鱼活着,呼吸着,别有魅力。

这部作品问世以来深受各个音乐大咖的喜爱,其中最著名的版本由: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小提琴)+ 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大提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 )(钢琴)+ 祖宾.梅塔(Zubin Mehta)(低音提琴)+ 平查斯.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中提琴)演奏的鳟鱼五重奏成为了前无古人的绝唱。这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演奏家所演奏的鳟鱼五重奏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在音乐会中表现的那么收伸自如,美轮美奂,用天衣无缝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鳟鱼》有五个乐章,分别为活泼的快板,行板奏,谐谑曲,变奏曲和最快板。其中低音提琴的演奏的音符和旋律与大提琴在谱面中的记法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同一个音,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实际上音高是相差了一个八度。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在交响乐之父海顿创作的交响乐和莫扎特前期的作品中都是没有运用低音提琴声部的。现代人们在演奏他们的作品都是后人加上的贝斯声部:直接演奏大提声部的谱子!但是从古典乐派的作曲家贝多芬开始在他的著名的几部交响乐当中就采用了和大提琴几乎相同谱面的音符,只是有些乐段用拨奏代替大提声部的拉奏,基本还是把低音提琴当成大提琴声部的延伸。一段时间后,随着作曲家对于低音提琴优美醇厚的发音和其独特的音域又有了新的认知,把低音提琴作为单独的声部为其谱写伴奏和旋律,并且很多作曲家还经常写一些独奏片段(低音提琴solo)最为乐队交响乐演奏画龙点睛的一部分。

舒伯特创作的这首鳟鱼对于后期的作曲家影响深远,不仅仅加上低音提琴。现代阿根廷作曲家皮拉佐拉就经常用两把小提琴,一把低音提琴,一台钢琴和一个手风琴,或者是一把吉他这样的组合来演奏带有爵士风味的小曲。作为先驱者的《鳟鱼》面世至今,人们对此仍乐此不疲,这个弦乐和钢琴五重奏的体裁非常难得,加之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其成为演奏家们爱不释手,演出频率极高的一部作品。

[1]《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

[2]林逸聪编撰.《音乐圣经》.华夏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3][美]梅纽因著.《人类的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4]张蓓荔著.《弦乐四重奏的技巧与风格》,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5]张蓓荔,杨宝智著.《弦乐艺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鳟鱼低音提琴重奏
恭喜中签“京”喜EU见-北京汽车推钜惠3重奏+无忧7项礼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阮重奏作品的演奏与教学探微——以阮八重奏《剑器》为例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对称
年年有“鱼”
低音提琴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聪明的鹰
新西兰鳟鱼生存之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低音提琴演奏技术对其音色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