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两当号子的音乐形态及传承保护机制研究

2017-07-13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730070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号子曲调机制

张 燕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730070)

浅析两当号子的音乐形态及传承保护机制研究

张 燕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730070)

两当号子作为汉族民歌中非常独特的种类,从古至今都拥有“陇南乐府”之称,其高亢的声音、丰富多变的曲调、以及动人的节奏感,让两当号子当地广受喜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两当号子的音乐形态和传承保护机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分析研究两当号子的音乐形态和传承保护机制,希望能够对两当号子的传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两当号子;音乐形态;传承保护机制;研究

本文为:2016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协同创新保护研究YB19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两当号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特征和音乐特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两当地区人民群众共有的文化记忆。研究、保护和传承两当号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当号子是甘肃省两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当民歌中的一个。两当号子是祖辈留下来的音乐。像歌曲一样,号子也是一首一首的,各有名字,各有不同的曲调旋律。追根溯源,两当号子发祥于山高林密、地广人稀、接陇通蜀、物产丰富的广袤两当县南部山区,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早期居住在这的人们大多来自两湖、两广、四川、贵州等地,因为战争逃到了这里,过着原始的生活,被当时的清朝政府称之为“棚民”。这些人们在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相互依靠,生存了下来,并在漫长的岁月里保持了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和习俗,这些习俗和文化相互交融成了独特的“棚民”文化。两当号子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两当号子的表现形式灵活、自然、极富旋律和节奏感,吸收了四川、贵州以及湖南地区号子的艺术精华。

从古代到当今社会,两当号子一直是两当乃至甘肃地区人民群众极其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两当号子的曲调主要有羽、徵、商三种调式,不同的曲调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当前流行的曲体结构有一段体、两段体和三段体,其旋律幅度跳跃较大,演唱时的表现力丰富而又强烈。两当号子有“花号子”和“排号子”两种。前一种曲调高亢、音域宽广、旋律跳跃的幅度大,音调变化多,但是却没有唱词,只有“咦、哟、哎、咳、啊、嗬、呀”等虚词,在民间演唱的曲目较多。无词号子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的艺术音乐,具有十分高的艺术境界。歌唱者需要利用声音的高低和变化来模拟大自然中的现象和事物,展现出了一种轻快、明亮、和谐的场景。时至今日,人们听到这种号子音乐时,就像聆听到天籁之音一样,够感受到畅快的感觉。“花号子”又可以细分为“唢呐号子”和“鸡公号子”两种。所谓“唢呐号子”,就是演唱者用声音模仿唢呐吹奏的音调而演唱的号子。两当号子的另一种曲调“鸡公号子”就是演唱者模拟公鸡报晓啼鸣的声音来演唱号子,有独唱、对唱、领唱、齐唱、合唱等表演形式。其对唱形式非常有趣,两个演唱者站在山坡上,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对唱,甚至可以连续唱上几天,一直到其中一方无法继续唱歌才结束。非常像广西民歌中的对唱场景。这一曲调号子让听众觉得十分有趣,又富含人生哲理。后一种曲调一般有唱词,但是歌词大部分也是即兴创作的,曲调要比前一种低一些,旋律的幅度也要稍微小一些,也是两当地区很常见的号子曲调之一。“排号子”又可以细分为“拉箱号子”和“山歌套号子”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和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明朝清朝以来,很多商客在两当地区建造了很多的采矿场、炼铁厂等等,但是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很低,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五到六个人一起拉推风箱,因此工人们就喊起了号子。“拉箱号子”也就是这么诞生的。这一曲调号子的歌曲流传到今的还有几首,例如《箱夫子歌》。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两当号子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十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古老传统的两当号子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年轻人对号子文化了解很少,更谈不上对其感兴趣,而老一辈的号子传承人逐渐的老去,两当号子这一民间文化失传和消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传承保护机制,把号子民间文化更好的传承发扬下去,是我们必须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建立健全两当号子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作用,加强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两当号子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做好两当号子传承的工作。可以在两当地区挖掘出具有潜质的民间歌手,分级建立传承后备人才库,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为这些传承人才提供必需的生活保障,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号子传唱中。三是要充分发挥两当地区各乡镇文化站的作用,使得当地的号子群众活动能够定期的开展,此外,还可以聘请老一辈的号子艺人来进行授课指导,提高各层次号子喜爱者的音乐水平。四是两当地区可以每年定期举行规模大、影响力强的歌唱比赛,选拔优秀的民间号子歌唱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激励当地人们自发的投入到两当号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

综上所述,两当号子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音乐形态和文化价值都值得得到关注和重视。我们相信,只要能够建立好两当号子的传承和保护机制,不断提到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两当号子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1]许伟明. 两当号子:在秦岭深处吼唱.[J]《农村.农业:农民》. 2015 (1):55-57

[2]杨晨雨. 对保护和传承两当“号子”的思考[N].陇南日报.2009,(01):14—16

[3]杨晨雨. 两当号子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N].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14

张燕,女,出生年月:1979年10月,籍贯:陕西西安,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民族音乐,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号子曲调机制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开山号子喊山歌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皮革机制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