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日报》民族团结一家亲栏目话语分析

2017-07-12杨建蓉周丽

今传媒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新闻报道

杨建蓉+周丽?

摘 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新疆日报》作为新疆地区最具权威性的省级党报,通过新闻报道推进民族团结是其一项重要使命,而其中的民族新闻报道不仅是对新疆各民族现状的真实反映,更对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本文通过抽取的2016年下半年的两个人为周里《新疆日报》关于民族团结内容的报道进行分析。从报道形式和数量上进行统计分析,对下半年民族团结内容的报道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族团结;《新疆日报》;多民族地区;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137-02

一、引 言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领导的《新疆日报》作为新疆地区最具权威性的省级党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报党刊宣传的排头兵。新疆共 13 个世居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区。这对以多种文字出版的《新疆日报》的新闻报道,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新闻报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

2016年3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了民族团结动员和部署会议,决定在2016年面向全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3]。自3月30日启动以来,《新疆日报》对于民族团结的各类新闻的报道也随之增加,10月开设“民族团结一家亲”专栏。特别是自治区第九届党代会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在“民族团结进步年”的大背景下设立的有针对性的活动专栏,既有明确的导向性也传递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专栏报道,全区的民族团结工作和典型事迹、典型人物集中体现出来。在此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在模式、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将受到语境的影响。通过总结此类报道的特点、方式可以为今后的此类报道给出参考。

本文在抽样中采用人为周的方式对2016年下半年的《新疆日报》民族团结专栏的报道进行抽样。以7月4日为全年第27周的周一开始,以12月25日为最后一周结束,共25周。共抽取关于民族团结的报道31篇,本文将基于这些样本进行研究。

二、民族团结新闻报道的语境形成

1.数据统计中的样本特点

本次抽样使用随机数表进行抽取,两个人为周共计14天,其中9月30日报道国庆主题,11月1 日报道主题为自治区党代会,没有相关主题。样本中有关民族团结相关报道共计31条,通讯12篇,消息11篇,评论2篇,图片新闻6篇。相关栏目6个,分别为民族团结一家亲、欢度双节共话团结、边疆万里行、团结聚力共圆梦想、创造新业绩迎接党代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由样本可以看出,在民族团结新闻的报道形式中40%为通讯,35%为消息,占用版面篇幅大,信息多,以人物故事和典型团体为报道对象,紧跟民族团结工作进程和宣传导向进行报道,消息、通讯配合刊发。

图片新闻占报道总数的19%,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主。图片作为视觉符号,在表达中更为直接也更具有冲击力,大容量、多角度的反映某一事件或主题图片新闻,简洁、直观地反映新闻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新闻的在直观性上的不足,也提升了报纸整体的说服力。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人物故事描写

人物故事是《新疆日报》民族团结报道中的常见题材,通过对典型人物事迹报道,体现不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以人物为切入点,进而体现各族群众亲如一家,报道少数民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帮助的事迹,体现各民族的团结友爱,具体文章以《阿米娜家多了位亲人“马大哥”》(2016.10.21,第五版)为例:

“马大哥来了,快请进……”看见工作组组长马建波和其他工作组成员进门,阿米娜赶忙放下手里的水瓢,一把推开客厅的门将客人往屋里头迎。“不坐了,要赶在变天之前把玉米棒子全部剥完,送到产业园区!”马建波说着,一屁股坐在玉米堆上剥了起来,手里的动作迅速且熟练。其他工作组成员也熟练地帮着剥,眼前的空地转眼间堆成了一座金黄色的玉米小山。

报道中,对人物的动作行为生动描写,用词有画面感,读者可以通过文字内容还原当时的场景,以成功案例的具体表现展示了结对子活动的成果和互帮互助的精髓。反应了党代会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进程和具体要求。

案例二:事件描写

在民族团结的报道中,以工作组在村中的见闻和具体工作为报道的客体,既还原了真实的新疆乡村,也反应出住村工作的重点、中心、各组特色和亮点工作。以《“一家人就要多来往多走动”——自治区林业厅46名干部职工结对认亲记》(2016.10.24,头版)为例:

“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必须有固定的打工收入,现在的关键是给依明找一个固定的工作。一般只要家里有一个打工的,就可以解决贫困问题。”张建江想好了对策。

“我下次来带些塑料布,我们兄弟俩一起把羊圈封起来,你用好工作组送你的铡草机,好好养羊。”对张建江的提议,依明频频点头。

在这类的报道中,干部在结对认亲工作之后,了解“亲戚”的实际需要,提供及时的帮助,生动形象的展示如何把工作从文件落实到实际是报道的核心重点。通过细节描写和直接引语来介绍结对子中的细节,相较于平铺直叙的叙述来看,在对新闻现场的描写中暗喻了民族团结的要义和结对子工作的实际操作方式。这就为受众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具体指导,也是对政策的一种新的解读。

四、结 论

作为民族团结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日报》的民族团结宣传是其身为党报的责任和义务,而《新疆日报》的民族新闻报道更是首当其冲。面对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这一敏感主题,《新疆日报》在多语言、多宗教、多文化这样复杂的背景下,通过多种策略,加大民族团结宣传,营造民族团结氛围,与其它多种宣传形式一起形成了新疆地区民族团结宣传的合力,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1]。

民族团结是新疆工作的重点之一,做好这项工作是新疆其他事业发展的基础,《新疆日报》作为党报,正从曾经的依靠传统渠道,如派发给党政机关,发展到现在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扩散至普通人群,这无疑增强了其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民族团结进步年启动以来,新疆日报社提出,记者可以用自己最擅长的话语方式,以较短的篇幅,讲述新疆民族团结的故事。对民族团结的大量报道,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传递出党和政府工作要点的重要信息。

把民族团结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报道用语贴近生活,让更多的群众、基层工作者了解新疆工作的最新导向,通过报道典型人物的故事,激发广大人民群眾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扩展思维层面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世峰.从《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看其民族团结报道策略[J].延边党校学报,2013(6).

[2] 梁世锋.论《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与民族团结[D].石河子大学,2013.

[3] 李彧.《新疆日报》民族团结报道的话语分析[J].传媒,2016(9).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俄罗斯 民族团结日
故事细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