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按需出版的发展现状

2017-07-12邱芬韩跃杰李洋

今传媒 2017年6期
关键词:美国中国发展现状

邱芬+韩跃杰+李洋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按需出版作为一种数字出版方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发展。按需出版通过先进的数据处理和数字出版技术,实现“即需即出”,省去传统出版流程中的制版等环节,快速实现读者需求。按需出版虽在中国有多年发展,但仍与国外的按需出版差距较大。本文对美国和欧洲按需出版的发展模式、特点进行了对比,指出了按需出版发展需要的3个条件,分析了中国按需出版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期对中国按需出版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按需出版;发展现状;美国;欧洲;中国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083-02

按需出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首先是基于数字处理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数字印刷大大简化了图书的出版过程,只需一套按需印刷系统就可以完成图书信息的输入、存储、印刷、装订成册的整个过程,实现一本起印,摆脱了传统印刷对一定起印量的限制[1]。目前,很多国际大型印刷设备厂商纷纷研发并推出按需印刷设备和系统,图书的按需出版可以更快速便捷地实现。其次,由于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图书品种数量大大提高,而单品种书籍的印刷数量不断下降。出于对最低印刷数量的限制,传统印刷出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按需出版很好地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一些断版、绝版书籍的出版,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此外,按需出版还满足了环境保护、文化资源保护等社会需求。

简单地说,按需出版即按照需要出版,按需出版在其出现最初往往与按需印刷混淆不清。按需印刷是指一种数字化印刷设备提供的印刷工艺,它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原色印刷技术结合起来,按照需要进行印刷,这种印刷方式也被称为数码印刷。按需出版作为一种出版方式与按需印刷有根本的不同,比如一个开展按需出版的出版社,其业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按需出版短版书、再版书、专利文献等,另一个也会为了增加利润,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数字印刷服务,如个性化印刷品、广告传单印刷、会议资料印刷等。

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几个最本质、最明显的区别在于:1.按需出版是出版方式,按需印刷是印刷方案;2.按需出版是包括编辑、印刷、发行等环节在内的活动,按需印刷只是其中一个环节;3.按需出版对象是纸质出版物,按需印刷的对象即印刷材料可以千变万化,纸质材料、金属材料、塑料等都可以作为印刷的对象;4.按需出版目的是为了减少库存,避免盲目生产,节约成本,并解决断版、短版书的出版问题,按需印刷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于个性化印刷的需求,按需出版注重出版内容,按需印刷却是注重出版物的印刷形式。

中国的按需出版开展时间比较早,按需出版的观念也被大家熟知,并在一些领域(如短版、断版、小众、古籍类图书出版)积极实践,然而,按需出版在中国还仅仅是传统出版的一种补充,未能形成发展规模。有研究认为,中国是喊着按需出版的口号,干着按需印刷的活儿,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按需出版,更没有形成出版转型的基础[2]。本文将对美国和欧洲按需出版的发展模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中国按需出版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期对中国按需出版发展提供借鉴。

一、按需出版在美国

美国的按需出版分为按需印刷业务和按需出版业务。

1.按需印刷业务。美国的按需印刷业务主要是由一些大规模的发行商、出版集团或是印刷集团等提供,并且这种模式的企业数量比较少。以Lightning Source Inc(LSI)公司提供的按需印刷为例,它主要为出版商和发行商服务,如大学出版社、学术科技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等传统的图书出版社、按需出版机构、图书馆和书店等。印制后的发行有两种渠道,一是批发到世界各处的书店或是图书馆,另一种是发给出版社,按出版社的要求发到其仓库或是以其名义直接发给作者。LSI公司每周7*24小时不间断地为客户服务,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不同装订形式的印刷品。

由于采取了自动化的管理和连续的运转模式,LSI有效降低了印刷成本,提高了印刷效率。在整个出版流程中LSI定位自己既不是出版者,也不是發行商,而是出版中的印刷环节。由LSI印刷的图书,LSI仅收取大约图书定价20%的印刷、仓储、邮寄的费用,其他的利益都属于其合作者,出版者占26%,零售发行商占54%[3]。

2.按需出版业务。在美国,按需出版机构通常被认为是提供出版服务的一方,并不会被认为是出版方,只有作者才是真正的出版者。有按需出版机构参与的出版流程为:作者通过网络提交数字内容,按需出版机构按照作者的要求提供各种出版相关服务并最终完成出版。

按需出版机构向作者提供包括出版服务、编辑服务、营销服务、图书印制发行服务等。这些服务中有些是免费的,如出版服务中的提供平装书和电子书出版版本,提供书籍的书号和条码,在出版机构相关的网站或是实体书店销售并在交易完成后支付作者相应的版税等。收费服务一般包含一些专业服务,如文字编辑、后期制作等,或是其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来满足作者的各种要求。

按需出版的图书的销售由出版社、网上书店、实体书店销售实现,其中,书店占10%,销售商占30%,作者或其亲友占到60%。

3.美国按需出版特点。美国按需出版最显著的特点是充分运用了普及的互联网和网络技术,所有的出版流程,包括稿件提交、签订合同、出版服务、销售及发行等都通过网络实现。无论是数字内容资源和运行管理资源都有稳定而强大的数据库支撑,准确而迅速,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二、按需出版在欧洲

不同于美国按需出版作为提供出版服务的一方单独存在,欧洲的按需出版则是由出版社、发行商或是销售商(书店)作为一种附加服务来提供的。

1.出版社提供的按需出版。大型出版企业Springer Science为其用户提供按需出版服务(My Copy)。读者登录Springer E-books网站,选择自己所需图书、出版格式和印刷材质等信息进行提交,之后一本按照读者要求定制的图书即被生产出来并邮寄给读者。再以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为例,在基于其丰富的学术文献资源基础上,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实行了金色开放存取模式,向广大用户提供了所有图书和期刊的数字内容。如果读者或作者需要纸质图书,可选择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的按需出版服务。

2.发行商提供按需出版。作为传统出版过程中间环节的发行商,在按需出版的过程中针对脱销图书、绝版图书等具有市场缺口的图书资源,从出版商手中获得数字出版权,制作成为按需出版的对象。如英国发行商National Book Network International(NBNI)即是如此,在从出版商中获得版权后,NBNI在其平台上提供按需出版服务,并将需要出版的订单交由书刊印刷商Edwards Brothers按需印刷,最后交付订购读者手中或是订购图书的零售商[4]。

3.零售商和图书馆提供按需出版。零售商提供的按需出版更像是一种销售手段,他们利用按需印刷的独特性来吸引读者和客户。如在店内安放按需印刷的设备,引入自助出版方式或是提供个性化印刷定制服务等。比如安放著名的Espresso Book Machine(EBM)机器,读者可以在EBM机器上选择获得授权的电子书籍,或是在EBM机器上对Google Books的共有领域书籍进行印刷,或是将自己的日记、博客、食谱等装订、印刷成册。

图书馆提供的按需出版更多地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很多欧洲一流大学的研究型图书馆都购买了数码印刷设备,为读者提供按需出版的服务。

4.欧洲按需出版特点。不同于美国的按需出版平台,欧洲传统出版的各个环节中都从自身出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按需出版方式,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顾客的同时也更好地发展了自己。

三、按需出版在中国

由之前讨论的按需出版在美国和欧洲的现状可以得知,按需出版的发展需要3个条件:内容极为丰富的书目数据库;成本低廉的数码印刷,成本需要接近甚至低于传统纸质印刷;政府支持及传统出版的各个环节可以接受按需出版的方式。

按需出版在中国出现很早,但始终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出版市场的主流。据统计,中国只有10%的数码印刷设备是被用于按需出版生产的,而即使是在这10%中还有超过70%的业务是用于出版样书。由此可见,中国的按需出版并没有真正进入出版市场。造成中国按需出版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内容丰富的数据库建设。按需出版的实现并不是添加几台数码印刷设备就可以解决的,这只是硬件的需求,真正重要的印刷内容还远远没有达到按需出版要求的丰富水平。实现按需出版,首先需要建立内容丰富的书目数据库。中国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虽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并没有实现完全的数字化存储,或是实现了某个出版社内部的全文数据化,却没有达到数据共享的程度,因而不能很好的利用。没有印刷内容,自然不可能有材料以供按需出版。

2.严格的出版书号制度。由于中国的书号管理比较严格,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按需出版的发展。知识产权出版社在完成大量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开始按需出版业务,并且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对于书号的特殊政策支持。可这样对于开放书号的有益于按需出版的尝试也在2005年结束,按需出版再次进入“冷冻期”。

3.按需出版的印刷成本较高。数码印刷设备成本比较高,在国外是利用规模化的生产,如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如大规模印刷不同内容、不同样式的图书而不需要暂停印刷设备,要求必须有十分高效、精准的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按需出版的过程中,需进一步降低按需出版成本,提高效率,丰富和提升按需出版服务的内容、形式和质量[5]。

四、结 语

按需出版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然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按需出版在中国并没有广泛地实践起来,还是处于按需出版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欧洲按需出版市场现状的分析对比,给中国的按需出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随着数字印刷设备、管理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和消费者思维方式的不断发展,按需出版必然会在中国取得更为深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强.按需出版的成本初探[J].今传媒,2011(7):73-74.

[2] 周茹茹.我国按需出版的现状和问题[J].编辑学习,2014(6): 32-36.

[3] 董铁鹰.美国按需出版掠影[N].中华读书报,2005-11-23.

[4] 许洁.按需出版:欧洲数字时代出版发展新动力[J].出版广角,2012(8):41-43.

[5] 赵鑫.按需出版:数字媒体时代学术出版的发展路径——以众书网为例[J].中国出版,2015(21):10-13.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美国中国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