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学而导,在思辨中理解深化

2017-07-12皮丕琴余艳

湖南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移山愚公子孙

文︳皮丕琴 余艳

顺学而导,在思辨中理解深化

文︳皮丕琴 余艳

在一次语文研讨活动中,我听了《愚公移山》一课,有一个片段,让我深受启发。

当时,课堂即将结束,老师想拓展一下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寓意的理解,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两千多年前,列子塑造了愚公这一伟大形象,愚公要移山的毅力和决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问题一抛出,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很积极。有的说:“愚公移山,这种为了给子孙后代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说:“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对正在努力建设强大国家的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发言,老师给予了肯定。

正在这时,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手又缓缓放下,这一举动被老师看见了,便走过去问:“你有怎样的见解,说出来听听。”这位同学犹豫了一下后站起来说:“我不太赞成愚公的做法,愚公的做法有些不尊重客观实际。”他停顿一下继续说,“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太行山是很大的山脉,王屋山海拔也有一千多米,愚公在有生之年不可能移完这两座山,即使他所有的子孙都帮他挖,恐怕到今天也未必能挖得完。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老师听了他的发言愣了一下,显然她对这位学生的观点感到意外。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也一下子屏住了呼吸,看老师怎样点评。老师很聪明,她没有立即予以评判,而是顺势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赞成这个观点吗?”这时,居然有几个学生表示赞成,老师随机示意让这些学生继续说。

一位学生说:“我也不赞成。试想,山就这么移下去,至少需要好几代人,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难道都用来移山吗?再说他的子孙如果不愿意移山呢?作为长辈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子孙身上。”

另一位学生接着说:“我也不赞成。如果把山挖平了,那山上的动物怎么办?它们便没有了栖息之所。从这个角度上讲,移山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吗?”

还有一位同学补充说:“他们想改善居住环境,可以选择搬迁呀,像我们今天的政府,为了帮助大山深处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将他们搬出大山,多好啊!”

这些学生的理由看起来是那么充分,但也让我们感觉到学生对《愚公移山》这则经典寓言的实质精神还没能真正理解。显然,黄老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她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继续问:“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这时,学生静了下来。看来刚才几位学生的发言,让其他同学都有些懵了。为了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老师说:“前面六位同学围绕‘愚公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的话题,表达了‘赞成’与‘不赞成’两种观点,陈述的理由都十分充分。哪种观点更符合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待学生读完,老师要求大家在组内先讨论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经过讨论后纷纷举起了手: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同学们,通过刚才再读书,我认识到先前的观点有些偏颇,我只注重做事的效率和获得的利益,而没有从寓言所蕴含的意义上思考。愚公移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造福,他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也感动了我们。”

另一个接着说:“是啊,智叟为什么要反对他的这种做法呢?说明智叟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文中塑造智叟这个人物正好衬托出愚公无私的精神。”

还有学生说:“前面同学说得对,移山是为大家造福,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给乡邻,留给后人。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就是要告诉子孙,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不能逃避。”

班长说:“我觉得不管我们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但他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利他主义,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顽强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这种精神,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这正是这则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啊!”老师顺着学生的话随机做了总结。

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课的老师们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鼓掌!我们为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乐于表达的精彩表现鼓掌点赞;为老师尊重学生,把话语权充分让给学生的豁达胸襟鼓掌点赞,更为老师那充满智慧的“导学”艺术鼓掌点赞!

面对课堂中出现的不同观点,老师没有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正确答案”去评判,而是抓住课文的主问题顺学而导,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中自己去读书思考,去与伙伴争辩探究,去弄明白课文所蕴含的真正意义。这个方法真是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啊!

(作者单位:澧县九澧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移山愚公子孙
现代愚公
山里的深秋
1911年的枪
《移山》『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
First Man
移山
谁更应当“愚公”
愚公移山
水和水的子孙以及冰雪河流(之七)
水和水的子孙以及冰雪河流(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