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对策

2017-07-12彭晓静宋国学

关键词:商贸物流业河北

彭晓静,宋国学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经济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对策

彭晓静,宋国学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经济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对河北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自身具有的条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河北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应围绕“全国、现代、重要”三个关键词,着力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分类有序推进大型商贸物流载体建设、加强与京津的区域合作、强化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等。

河北省;现代商贸物流;物流基地

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河北四大定位的首要定位,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主要承接北京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转移,包括“农副产品、基础原料等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功能外迁”、“服装、小商品、建材等区域性专业市场的整体迁出”,也就是说,河北承接北京的商贸物流主要是农产品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及区域性批发物流和批发市场。这一定位确定以来,对河北商贸物流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基地建设及承接北京商贸物流业转移过程中还有很多盲点和障碍,亟待破解。从全国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实践来看,这样的定位比较罕见,更没有成熟的经验和做法能够复制和借鉴。同时,学术界对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研究甚少,针对河北怎样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研究更少,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物流业发展、物流园区、区域物流合作等方面。因此,无论从具体实践还是学术研究上,研究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都是个崭新的课题,其研究成果可以对河北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提供决策依据。

一、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条件

(一)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有利条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确定京津冀三省市功能定位上,立足长远,注重三省市功能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差异性,充分体现三省市的特点和优势。河北之所以能够确定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有其自身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好。在河北GDP及服务业增加值中,物流业占比最高,2016年前三季度,河北物流业增加值1 909.5亿元,同比增长6.1%;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4%。物流总额63 451.3亿元,同比增长6.4%。河北社会物流业的构成主要是农产品物流、工业品物流、进口货物物流及省外流入物品物流,其中工业品物流、省外流入物品物流占比较大,2016年前三季度,分别占社会物流总额的58.7%和34.6%(表1)。

表1 河北省2016年1-3季度社会物流总额构成及占比

数据来源:河北省统计月报。

2.发展载体日益增多。目前,河北正在建设32个省级物流园区、10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50个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拥有年交易额超百亿元批发市场8个,超10亿元批发市场77个,规模以上物流企业417家。同时,在40个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平台中,有5个商贸物流平台,分别是秦皇岛滨海高端商务区、廊坊商贸物流园区、石家庄物流产业基地、石家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保定白沟新城。这5个商贸物流类平台已完成生产总值79亿元,销售收入333亿元,财政收入4.4亿元。这些平台在承接京津商贸物流业转移上的作用已经凸显。

3.设施体系日益完善。河北海域自然岸线长487公里,拥有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规划港口岸线长257公里。截至2014年,已利用岸线59.4公里,建成生产性泊位15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21个,2014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9.55亿吨。通车总里程5 888公里,居全国第2位。2014年河北省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在全国分别排第5位、第4位。其中,铁路和公路的货运周转量分别在全国排名第1和第2名(表2)。同时与京津相比,2010-2015年,河北的货运量与货运周转量远高于北京和天津,以2015年京津冀货运量为例,河北货运量是19.8亿吨,占京津冀货运量(26.7亿吨)的74.2%(图1-2),物流业发展空间巨大。

表2 2014年河北省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而成。

图1 2010-2015年京津冀货运量(万吨)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而成

图2 2010-2015年京津冀货运周转量(亿吨)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而成

4.“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根据研究,人口疏解呈黏性特征,企业疏解则呈现跳跃性特点。人口向外疏解的距离一般集中在30~70公里范围内,企业疏解则集中在60~120公里范围内。河北在地理区位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燕郊距北京约30公里、香河距北京约45公里、武清距北京约71公里、廊坊距北京约40公里、固安距北京约50公里、涿州距北京约55公里、永清距北京约60公里、保定距北京约140公里。随着北京“动批”、大红门的产业转移,这些地区将成为承接北京商贸物流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京津冀区域的商贸格局将会产生巨变。

(二)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不利条件

虽然河北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优势明显,但是要想构建联通全球、面向全国、服务京津、带动周边、发展自己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及高标准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1],还有一定的不足。

1.商贸物流基地的服务半径较小,全国性商贸物流集散地发展滞后。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全国,即服务半径要大,不仅要立足于河北、立足于京津冀,还要立足于全国甚至全世界。但是长期以来,河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发育不足,货物运输需经京津两大枢纽集散,沿海港口尚未实现由传统卸载港向现代“商港”转型,缺少标志性的大型商品集散地,为本区域服务能力较弱,为周边地区、为国际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2.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够广泛。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现代,这就要求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加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从实践中看,河北有的园区虽然有信息化基础设施,但由于运营成本较高、缺乏专业人员操作,其利用率不高、设备空置现象突出。有的园区虽然是4A级物流产业集聚区,但是园区的企业或项目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传统物流服务,在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全程物流服务等物流增值服务的高端环节,缺少相应的物流企业或项目。同时传统的物流方式,易导致货车找货、配货时间长、空载率高。

3.商贸物流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结构仍以传统物流业为主。 一是传统业态占比较大。比如,2014年河北规模以上服务企业第一大行业为道路运输业,集中了全省22.1%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其中货运占70%多[2]。在货运业务中,占比较高的钢铁、煤炭等资源性物流以过境运输为主,虽然运输量很大,但落地增值不多,利润率很低,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河北的商贸业发展比较晚,在分割的市场中占有的比例较小,资本量相对较小。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基本以批发零售为主,粗放式经营比较普遍。二是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2015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审批通过的5A级物流企业,京津冀地区38家,北京25家,占65.8%,而天津仅4家,占10.5%,河北9家,占23.7%[3]。三是布局比较分散,焦点不够集中,难以形成集聚效应。虽然河北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的空间布局是:一环、两通道、多节点(5个国家级物流枢纽、6个区域性物流枢纽、10个有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100个县域特色产业交易平台、1 000个单品交易平台)。这些区域与节点的有机连接就可以实现物流基地建设的宏伟蓝图,但由于各地区政策差异较大,某些节点与节点之间政策相悖,致使很多节点还处在离散状态,存在着相互争夺客户的现象,规模效应、集聚效应难以形成。

4.社会物流费用较高,制约了要素的自由流动。以2016年前三季度为例,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7.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4.5%,比2015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河北社会物流总费用4 093.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2%,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更不容乐观的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态势明显,比2015年同期增长3.9个百分点。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占比最高。以2016年第一季度为例,社会物流总费用1 162.3亿元,其中运输费用804.2亿元,占物流总费用的69.2%,这与河北的物流运输方式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密不可分(图3)。

图3 河北省社会物流费用构成及占比(亿元,%)数据来源:根据河北省统计月报整理而成

5.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较差,多式联运及设施发展滞后。目前,物流体系包括公路、铁路、空运、水运等多种形式,最主要的还是公路运输。未来,多式联运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来提供高效的运输服务,其使用多种运输方式,在最低成本条件下提供综合性服务,能够降低物流成本约30%。目前,河北多式联运处于起步阶段,到2017年装箱海铁联运比例仅能提升至2%以上,而美国多式联运的货运量达到货运总量的9.2%。原因在于:一是由于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足够的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国家运输系统和地方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多式联运枢纽设施投入力度不足,对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基地建设发展形成制约。二是物流体系发展不健全,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良莠不齐。在四种运输方式中,河北铁路和公路运输优势明显,而空运和水运发展滞后,致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无缝衔接。以水运为例,2015年河北货运量19.8亿吨,但水运货运量仅4 544万吨,仅占全省货运量2.3%,而天津水运货运量占全市货运量20.2%。

二、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机遇与挑战

(一)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机遇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三地首次进行了定位布局,其中“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作为河北“三区一基地”的首要定位,要求河北主动承接首都商贸物流功能转移,加快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体系,引领京津冀商贸物流融合联动发展,带动商贸物流资源要素跨区域整合和创新提质增效。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对河北商贸物流业的定位,赋予了河北商贸物流发展更大的空间和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纲要颁布之后,2015年7月,河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建设不仅要立足于京津冀,还要立足于全世界。2016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2016-2020)》,首次对该定位的发展目标、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进行了五年规划,战略部署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16年11月,河北省委九次党代会又提出今后五年要着力强化四大发展功能,其中提到,要“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培育世界级商贸物流产业集群,现代商贸物流业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这是河北省委首次把这一定位纳入到经济社会的四大功能中,虽然仍然是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同时,河北省委、省政府多次提到要把现代物流业发展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可见,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省级战略,都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建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首先,“去产能”给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带来的机遇。去产能的过程中能够腾出大量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转移到基地建设过程中。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北斗导航、物联网等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多式联运技术等新型物流管理方式不断涌现,其在商贸物流产业的应用会显著提升商贸物流产业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河北的服务业快速发展,2015年,河北服务业占GDP 40.2%,但服务业结构仍然呈现“四快四慢”:一是传统服务业发展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慢;二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慢;三是中低端服务业发展快,高端服务业发展慢;四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慢。因此,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优化服务业结构,在承接北京商贸物流转移过程中定会对转移的产业进行甄别,注重中高端要素的引进。最后,降成本给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带来了机遇。河北出台了《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可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挑战

1.面临“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对物流业发展的挑战。商贸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融合互动发展的,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物流业的需求量增长潜力有限。特别是河北,长期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工业品物流为主的社会物流结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型升级和化解过剩产能的迫切要求下,经济增速和工业增速放缓对河北物流的增长会造成影响。

2.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到河北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转化为物流产业发展优势的挑战。虽然北京要大量疏解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物流批发市场,但是欲承接其功能疏解的地方也随之增加,纷纷为商户提供了优惠政策。例如,天津西青区推出了税收、工商、子女入学、社保医保、专项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在交通设施上,大型的商贸物流项目设在高铁站附近,并开通北京、河北等地的公交车和长途客车。河北虽然在承接北京商贸物流转移上区位优势明显,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商户担心子女教育、客户流失、交通不便利等问题,搬迁意愿降低,使政策打折扣。

3.面临着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北京商贸物流业的转移会使社会物流规模迅速扩大,人流、物流、车流快速上涨,城市交通压力加大。传统物流产业的转移和高能耗的运输方式,会加剧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加深省内资源能源短缺的程度。

三、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对策建议

从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来看,河北的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应该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站位高远,不仅要立足京津冀,更应该立足全世界,以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为支撑、以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为龙头、以大型商贸物流园区为载体、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综合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把河北打造成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核心功能区、国际贸易新兴增长极。

(一)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构建大交通支撑大物流的格局

物流园区的辐射半径为145公里[4],其服务半径十分有限,必须通过打通物流通道,增强园区的辐射能力。根据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物流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首要因素是交通便捷[5]。因此,河北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扩大服务半径,必须交通先行,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1.着力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重点解决“断头路、瓶颈路”的问题。未来河北要形成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京津、1小时现代商贸物流圈、服务周边2小时现代商贸物流圈,必须要以便利的交通为先决条件,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提升国省干线技术等级,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形成河北与周边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半小时生活圈”。

2.建设现代化综合港口群,推动河北港口服务由单一货物装卸、仓储功能向物流配送、商贸、信息、金融、客运等综合服务功能拓展。《纲要》中提出要“构建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明确了津冀的港口定位。其中,天津要成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河北的港口主要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为主,同时大力拓展服务功能。按照《纲要》的战略部署,河北必须延伸发展港口运输相关联的物流配送、商贸、信息、金融和客运等服务链条,拓宽发展空间,提高产业增值率。在物流配送上,打造全程物流产业链。秦皇岛港应依托煤炭集散地的优势,在现有内蒙、山西、新疆、上海、广州等办事处的基础上,进一步谋求在南京、武汉等长江沿岸和珠江沿岸等海进江地区设立办事处,不断完善与港口物流相关的铁路、公路等物流配送网络,积极打造煤炭全程物流产业链。在物流信息上,强化港口信息枢纽功能。依托河北港口集团,深度整合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区、黄骅综合大港等煤炭信息资源,建设环渤海煤炭交易信息平台,进而打造国家级大宗散货交易平台。在物流贸易上,打造物流园区,发展商品贸易。唐山港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可依托邻近首钢、河钢(唐钢)的优势,黄骅综合大港可依托邻近河钢(邯钢、邢钢)集团的优势,大力发展矿石和钢材贸易,并延伸发展辐射周边区域的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在金融服务上,与金融企业合作发展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围绕港口物流业务发展延伸配套金融服务,积极进行开发试点,这既是港口经济的增值扩展方向,也将对港口物流进出口业务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实现良性互动。在游轮运输上,打造成未来水上客运的增长点。随着旅游消费的规模扩张和层次升级,游轮将逐渐成为重要的休闲旅游方式,河北可依托自身丰富的海岸资源和旅游资源,拓展相关发展空间。

3.以铁路干线运输为依托的公铁海联运大物流操作平台,形成长途货运以铁路为主、货物提取配送由公路辅助的多式联运的物流格局。借鉴德国不莱梅港陆海空多式联运的经验,发展多式联运,一是要顶层设计,充分论证,合理选址,遵循“350公里以内使用公路运输,长距离适用于铁路运输,大宗货物则倾向于港口运输”的原则,找到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的最佳切合点,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二是创新开发模式,鼓励采取PPP模式,与大型企业集团、产业园区运营主体等社会资本合作,共同进行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是争取河北多式联运建设纳入到国家多式联运工作建设中去,更多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4.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通国际物流专列和航线,建设国际综合物流通道。目前,河北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合作项目,已占到全省对外投资合作项目的70%以上。其中,制造业基地占全部境外制造业生产基地总数的66%。一是加快推进钢铁、装备、石化、建材、纺织、医药、食品等优势产能国际合作的力度,通过制造业的转移带动境外配套物流园区的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河北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的集装箱业务,开通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的集装箱航线。

5.加快推进“互联网+”物流业的发展,发展智慧物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一是完善河北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构建服务京津冀、面向国内外的商贸物流大数据库。抓紧完善钢铁、煤炭、农产品大宗商品物流、商贸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等各种物流信息数据库建设,将运输、储存、加工等物流信息子系统汇成省内区域信息网络系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信息应用系统联网运行,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推进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合作。二是推进河北标准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按照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加大“物流河北”“物流京津冀”等平台建设,同时,在全省11个设区市分别搭建标准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方面作用,最大限度实现省内物流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借鉴佛山和成都智慧物流双城联动的发展模式,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推进与京津及至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对接进程,实现平台间互联互通。

(二)分类有序推进大型现代商贸物流载体建设

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按照“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的原则,建设符合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要求的商贸物流载体。

1.深入分析11个地市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交通条件,明确物流园区的定位,错位发展。可以把河北的物流园区分为三类:一是着力建设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石家庄利用正定机场、廊坊利用北京新机场的条件,建设国际性和区域性空港物流园区。秦皇岛、唐山、沧州利用三大港口条件主要围绕煤炭、铁矿、钢材、汽车、精细化工钢铁、煤炭、化工等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张家口、邯郸重点发展仓储中转物流园区。二是着力建设特色产业物流园区。主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分类,邯郸、承德、邢台、衡水主要围绕钢材、金属制品、新型建材、食品等产业重点打造园区。石家庄、保定、廊坊围绕箱包皮具、服装服饰、家居用品、中药材、农副产品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物流园区。三是着力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加快推进10个有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100个县域特色产业交易平台、1 000个单品交易平台建设,使之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拓展大宗商品平台经营渠道,定期发布交易价格指数,着力发展大宗商品平台经济,提升河北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改造提升现有的物流园区。一是重新制定现代商贸物流的行业标准,增加行业集中度,规范管理。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要改变传统以土地为主要投入要素的模式,加大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因此,必须按照现代商贸物流发展的要求,提高入驻园区企业的门槛。如,对物流企业按照主营业务、营业收入、就业人数等指标进行明确界定,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不能挂牌,只能叫仓储企业和运输企业。二是建立园区企业的退出机制。对现有物流园区进行摸底排查,借鉴处置“僵尸企业”的办法,发挥好政策倒逼作用,对于不符合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建设要求的园区进行整治,防止园区陷入“有企业无产业、有生产力无竞争力、有产值无税收”的尴尬境地。

3.着力培育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发挥物流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一是着力吸引京津物流龙头企业来河北投资,鼓励河北本地的制造企业分离物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二是支持河北域内基础好、有条件的企业跨区域、跨园区、跨企业重组,改变物流业发展“小、散、弱”的发展格局。三是重点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示范企业。河北在实施商贸物流十大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选择一批典型的港口物流企业、制造业物流企业、快递物流企业、农产品物流企业等给予政策倾斜,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强区域合作,深化与京津商贸物流全方位合作

1.共建商贸物流产业链和价值链。河北承接北京商贸物流业的转移,不能仅局限于区域性物流基地及物流批发市场,更要全面承接北京的商贸物流功能,利用北京较多的先进生产要素,合作打造集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展示展销、品牌塑造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在承接中提升河北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

2.共建商贸物流配送体系。河北环京津地区的燕郊、涿州、固安等地建设环京津蔬菜基地、奶源生产和肉类供应基地,实现京津冀三地间“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和直供直销。借助京津城市物流功能外迁的契机,引进京东、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建设交易仓储、区域分拨、城际配送中心,等等。

3.共建物流管理机制。一是强化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推动建立区域统一的物流法规政策、管理服务、技术标准。特别是在进京运输车辆管理上,享受与北京运输车辆同等待遇。二是推动京冀商品检验检疫信息统一标准,检疫结果互认。比如,广西和江西联合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在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产品原料基地监管、疫病检测鉴定、信用管理、风险管理、打击违法等领域统一监管标准,实行结果互认。

(四)强化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1.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公共服务供给短缺是制约北京商贸物流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通过搭建绿色通道,即在工商、税务等方面降低商户的进入门槛,简化资本注册程序,对于O2O经营的商户给予1~3年的税收或租金减免。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仓储、物流、金融、电商等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创新创业搭建高效便利的服务平台。增加教育、医疗的供给,加大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使商户能够享受到与北京同等的教育和医疗福利。

2.建立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监测制度和评价体系。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对河北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也是艰巨的战略任务。《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2016-2020)》制定了14个主要指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5-2017年,第二个阶段是2017-2020年。为了确保能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应建立动态的监测制度和评价体系,明确需要率先突破的领域,如指标中快递业的发展,是需要加快发展的,要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同时能够把各项任务进行分解,具体到省直、市县等相关部门,并对推进情况进行考核,对于不达标的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1]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2016-2020年)[Z].冀政办(2016)9号,2016-02-19.

[2]彭晓静,苏炜.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河北的作为[J].开放导报,2016(4):98-101.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5[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117.

[4]成耀荣, 单华夷, 刘丰根.物流园区辐射范围的确定及物流量分摊计算[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6):122-126.

[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研报告[R/OL].[2015-08-10].http://www.China wuliu.com.cn.

【责任编辑 郭 玲】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the Important Base of Modern Commercial Logistics in Hebei

PENG Xiao-jing,SONG Guo-xu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CPC Hebei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condition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mportant base in Hebei national modern logistics are analyzed, and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important base construction in Hebei national modern logistics should focus on three keys words: “ national, modern and important”, and efforts should be put forth 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orderly classify the large logistics carrier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with Beijing and Tianjin, strengthen system innovation, policy support and service guarantee.

Hebei; modern commercial logistics; base of modern commercial logistics

2017-03-1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研究”(HB16YJ070);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研究”(A2016001107)

彭晓静(1983—),女,河南南乐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F061.5

A

1005-6378(2017)03-0097-08

10.3969/j.issn.1005-6378.2017.03.014

猜你喜欢

商贸物流业河北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画像即墨商贸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物 流 业
孙婷婷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