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拉库拉》、《夜访吸血鬼》以及《暮光之城》中吸血鬼主人公形象的比较简析

2017-07-12邓丽蓉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3期
关键词:库拉暮光三本

邓丽蓉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外语航空学院

《德拉库拉》、《夜访吸血鬼》以及《暮光之城》中吸血鬼主人公形象的比较简析

邓丽蓉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外语航空学院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吸血鬼小说的出现,人们对吸血鬼小说中吸血鬼的研究也随之增加,这些吸血鬼小说在完善吸血鬼形象的同时也丰富着吸血鬼文化。其中有三部经典的小说可以堪称为吸血鬼小说中的里程碑,即《德拉库拉》,《夜访吸血鬼》和《暮光之城》。事实上有许多论文和文章已经分别对这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做了研究,但是鲜有文章将这三部小说主人公放到一起做比较分析研究。因此,本论文运用文本比较的方法,将这三部经典小说的主人公形象放到一起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三部吸血鬼小说中的吸血鬼形象更加地趋于人性化,这种演变反映了人们对吸血鬼这一超自然事物态度的转变。而吸血鬼形象的人性化在逐渐改变着更多人态度的同时也丰富着吸血鬼文化。通过此分析,希望人们能对这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一个简洁清晰的了解,同时能对吸血鬼小说和吸血鬼文化有更好的理解。

吸血鬼形象;异同;《德拉库拉》;《夜访吸血鬼》;《暮光之城》

1.三本小说的背景简介

无论哪个时期,人们都无法很好地解释超自然现象。但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超自然现象已经有了合理的解释,人们对这些超自然现象的态度及观点已有所改变。吸血鬼就是其中一个典例。过去,人们害怕吸血鬼,将他们视为魔鬼。这些所有的感受都源自科技的不发达还有文明程度不高。然而,随着工业革新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吸血鬼的消极情绪已渐渐转变为积极情绪,比如说写吸血鬼小说,拍吸血鬼电影、电视剧,赞美吸血鬼的外表、性格还有信仰,同时,人们也对吸血鬼充满好奇。所有的这些情感和想法都能通过诸如小说等文学形式表达出来。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被不同时期人们对吸血鬼的不同感想所影响。

吸血鬼小说很多,其中有三部可称之为里程碑:《德拉库拉》,《夜访吸血鬼》还有《暮光之城》。这三部小说作者不同,成书时代也不同,所以这三部小说也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吸血鬼不同的态度。第一部小说《德拉库拉》由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写于1897年,为吸血鬼的形象翻开了新篇章,为吸血鬼的流行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小说《夜访吸血鬼》则由美国女性作家—安妮·赖斯(吸血鬼之母)写于1976年。该小说为吸血鬼文化开启了一段新旅程。而第三部小说《暮光之城》则由美国女性作家—史蒂芬妮·梅尔写于2005到2008年之间。讲述了人类与吸血鬼之间的爱情故事。

《德拉库拉》出版以来已经引起了很大关注,有报纸称《德拉库拉》是有史以来最恐怖的故事之一。布拉姆·斯托克也被称为“吸血鬼小说之父”。在国内,很多人已经对该小说做了研究,如在2006年黄禄善对《德拉库拉》做了宏观讨论;在2009年,戴煜讨论了《德拉库拉》对吸血鬼文化的重要性。媒体也对《夜访吸血鬼》有很高的评价,如《书单》杂志说:“如果你只想读一本吸血鬼小说,就读《夜访吸血鬼》。”许多人已对这本小说进行过研究。在2010年,汪冬梅女士分析了《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的形象;谢欣欣女士同样也在2013年对该小说中的吸血鬼形象进行了分析解释。而对于第三部小说《暮光之城》,同样也有许多媒体提到它。《时代》周刊说:“充满着爱恨情仇的张力,但又优雅精致如简·奥斯丁,达到了浪漫小说的一种极致。”许多人已对该小说进行了研究。在2012年,高苏彤讨论了《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元素;同年,王博探讨了《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文化。

显然,吸血鬼小说已越来越流行,与其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许多文章都对吸血鬼进行了探讨,其中不乏对吸血鬼形象的研究。有些文章分别研究了这三本小说中的吸血鬼形象,但很少有将这三本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放到一起来进行比较研究。鉴于这三本小说在吸血鬼小说中的重要性,将这三本小说中的主人公吸血鬼形象放到一起来进行简要比较分析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2.对主人公形象的简要比较分析

所谓形象指的人一个人的外表及其性格特征。本章不仅分析吸血鬼的形象,还将对吸血鬼的特殊功能、被杀死的方式进行阐释,因为这些能丰富吸血鬼的形象,让人们对吸血鬼有更好的了解。因此,本章将对这三部吸血鬼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的异同进行分析。

2.1 吸血鬼的起源及三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共同点

2.1.1 吸血鬼的起源

在对三部小说主人公形象进行简要比较分析之前,对吸血鬼的起源进行简要介绍非常有必要。事实上,吸血鬼来源的说法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一种说法来自圣经:该隐(亚当和夏娃得第一个儿子)杀死了他的兄弟亚伯。但上帝听到了亚伯的血液在地域里的嚎哭,于是上帝诅咒了该隐,该隐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吸血鬼。所以在很多的吸血鬼小说中,吸血鬼惧怕十字架、圣水还有银器因为吸血鬼本身就是反宗教的。但在另一种说法中,吸血鬼则是来源于疾病的传染。在14世纪,欧洲爆发过一场瘟疫。为了避免被传染,许多患者被活埋了。几天之后,当然人们打开棺材,他们发现这些尸体都没有腐烂(因为人才死不久),而且浑身血污(他们死前大力挣扎)。所以人们说这些死了的病人变成了吸血鬼。还有种说法是说吸血鬼来自于一种古老的病—卟啉病。得卟啉病的人只能生活在黑暗中,不能见光。他们皮肤上满是伤疤。他们的牙齿因为腐蚀而尖锐,牙龈破损,所以嘴里常常满是鲜血。卟啉病让人面色看起来很苍白。所有的这些症状都与吸血鬼的外貌很相似。科学在那个年代无法合理解释这种病。最后,在那个时代的人们都相信有吸血鬼的存在。

2.1.2 三本小说中吸血鬼主人公的共同点

众所周知,人们通常会通过小说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吸血鬼小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们对超自然事物的畏惧。在这三本小说--《德拉库拉》、《夜访吸血鬼》还有《暮光之城》中,主人公的形象非常典型,让人印象深刻。所以将三本小说的主人公进行一个简要比较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在外表上,他们有共同点:《德拉库拉》中的主人公—德拉库拉伯爵,他有着尖锐的牙齿和苍白的面容。在第二部小说--《夜访吸血鬼》中,主人公路易,莱斯特还有克罗地亚也很苍白,牙齿尖利。而在第三部小说《暮光之城》中,主人公爱德华同样也很苍白,虎牙很尖锐。

所以我们可以明白在这三部小说中,所有的吸血鬼主人公都面色苍白,白白的牙齿很尖锐。这些是他们外表上的共同点。而且,无论这三部小说中的吸血鬼是让人恐惧的还是吸引人的,他们都很优雅,又有礼貌。他们优雅的性格与他们的外表相符。而他们在特异功能上也有共同点。他们都能快速移动,以血为食物。

2.2 三部小说中主人公的不同点

2.2.1 三部小说主人公外貌上的不同点

除了上述这些共同点,这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还有很多不同点。在外貌方面,《德拉库拉》的主人公德拉库拉伯爵更像一个恶魔。在这部小说中,德拉库拉伯爵有着强悍的脸型,鹰钩鼻,额头饱满,耳朵苍白,耳廓上部非常尖,手指长而尖,毛发浓密。

《德拉库拉》的作者显然为读者细致描绘了主人公的外貌,这恐怖的外表会让读者将他看成一个怪物。但在《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的外貌就变得美丽一些了。在这部小说中,吸血鬼衣着华贵,主人公路易身着裁剪精良的黑色外套,系着黑色的丝绸领带,头发黑亮,面容英俊,举止优雅。

从《夜访吸血鬼》的描写中,吸血鬼被描写成为一种很优雅,很美丽的生物,这使得他们看起来更像贵族。而在第三部小说《暮光之城》中,吸血鬼的外貌更加完美了。这部小说中有很多不同的吸血鬼,他们的外貌也大不相同。例如,主人公之一—埃美特肌肉发达,头发黑而卷曲。另一个女主人公罗莎莉看起来像雕塑般完美,身材非常好。而小说中最重要的主人公爱德华则体型颀长,有一头乱糟糟的棕色头发。很显然,他们的身材、身高还有头发的颜色都变得很漂亮,而且很有个性。他们不仅仅有共同点—美丽,还有他们自己的特性。他们美丽的外表彰显了他们的贵族气息与优雅气质。

经过比较发现,吸血鬼主人公的外貌经历了变革。即从第一部小说中可怕的外貌到第二部小说中为人所接受的外貌,最后到第三部小说中的完美外表,都显示出人们已经从外表上逐渐接受、喜爱吸血鬼。

2.2.2 三部小说主人公特性上的不同点

事实上,三部小说中主人公具有不同的信仰,也具有不同的人物个性。在《德拉库拉》中,德拉库拉伯爵嗜血。他坚信“血即生命!”。(斯托克,1995:171)他渴望鲜血。而工业革命中的伦敦非常繁华,成为了他的新目标。他渴望去这座城市,得到更多新鲜的血液,为了吸血他不择手段,甚至勾引伦敦一个患有梦游症的女孩—露西。所以德拉库拉伯爵的思想近乎邪恶,缺少人性。他只是遵循吸血鬼的天性—嗜血。所以德拉库拉伯爵渴望鲜血,非常凶残。

而在《夜访吸血鬼》中,主人公的信仰有所改变。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之一—路易,他误杀其弟的愧疚感让他选择成为吸血鬼,他对鲜血的渴望不如“德拉库拉伯爵”那么强烈。在他将克罗地亚变成吸血鬼后,他和克罗地亚朝夕相伴,他们之间的感情介于亲情和爱情之间。他拒绝伤人,喝动物的血。在克罗地亚死后,路易用火杀死了那些杀死克罗地亚的吸血鬼,为克罗地亚复仇。他可以区分善恶。所以在这部小说中,吸血鬼更加有人性,他们有了人类的情感,换言之,就是该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没那么凶残、嗜血。

而到了第三部小说《暮光之城》中,主人公之一爱德华有自己的信仰。他认为吸血鬼是一个怪物。所以他跟随他的吸血鬼爸爸—卡莱尔(将爱德华变为吸血鬼的吸血鬼)变成一个素食者—即只喝动物的血。他尽量不和人类的血,以免自己变成个怪物。当然,他也杀人,但都是写坏人。爱德华有坚定的信仰,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尊重人类的生命,不想成为一个杀手或是怪物—吸血鬼。

从《德拉库拉》到《暮光之城》,吸血鬼的心理在改变。德拉库拉伯爵更像动物,他遵循自己的本能,控制不了对鲜血的渴望。而《夜访吸血鬼》中的主人公路易则想要控制自己对血的渴望。而到了《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则有了自己的信念,尊重人的生命,不愿变成嗜血的怪物。这三部小说中吸血鬼主人公信仰的改变显示出吸血鬼形象越来越人性化。

3.总结

《德拉库拉》中德拉库拉伯爵的形象让人惧怕,在那个年代,人们将吸血鬼视为黑暗与邪恶的象征。这种令人恐惧的恶魔形象反映了人们对吸血鬼的恐惧与想象。而该小说对德拉库拉伯爵形象的细致描写则加深了人们对吸血鬼得恐惧。

而《夜访吸血鬼》中的吸血鬼形象则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美丽。主人公路易保持着人类的爱。人们也不那么害怕吸血鬼了,反倒是对吸血鬼更加好奇。人们从该小说中了解到吸血鬼跟人一般敢爱敢恨。

而到了《暮光之城》中,吸血鬼变得非常强大,面容俊美,并且有自己的信仰,非常具有魅力。当今社会的人们受该小说中吸血鬼形象的影响,对吸血鬼保持好奇心,甚至将吸血鬼看成偶像。

所以,在这三部小说中,吸血鬼们从《德拉库拉》对阳光的惧怕到《暮光之城》中不再惧怕阳光,从黑暗中的恶魔慢慢成为众人所追捧的偶像。人们也从一开始惧怕吸血鬼,到对吸血鬼好奇,最后到赞美吸血鬼。人们的思想同样也从恐惧的黑暗走向了喜爱的光明。吸血鬼的形象越来越丰满,趋近完美,吸血鬼小说也变得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吸血鬼小说涌现,吸血鬼文化也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吸血鬼文化也因此而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1]Stoker,Bram.Dracula.London:Penguin Books,1994.

[2]戴煜.《德拉库拉》在吸血鬼文学中的意义.剑南文学,2009(10):41-42

[3]高苏彤.议《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元素.群文天地,2012(6):65

[4]黄禄善.阅读吸血鬼—布拉姆.斯托克和他的《德拉库拉》.译林,2006(5):179-182

[5]王博.从《暮光之城》感受吸血鬼文化.时代文学,2012(10):138-139

[6]汪冬梅.解读《夜访吸血鬼》中的吸血鬼形象.电影文学,2010(14):105-106

[7]谢欣欣.《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形象的多视角解读.北方文学(中旬),2013(6):64-65

猜你喜欢

库拉暮光三本
Who is your favorite Halloween character?谁是你最爱的万圣节角色?
“莲菊两歧”与甲戌、己卯、庚辰三本成立的序次——《红楼梦》创作过程研究又一例
大城市里的小象
暮光
会思考的食物
鸟人
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