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雪公主后传》中的黑色幽默艺术解读

2017-07-12李淑敏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河南信阳464000

名作欣赏 2017年23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巴塞尔白雪公主

⊙李淑敏[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 河南 信阳 464000]

《白雪公主后传》中的黑色幽默艺术解读

⊙李淑敏[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 河南 信阳 464000]

《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情节与人物关系的戏仿与重构,再现了后现代社会的混乱状况与人物的异化,被公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黑色幽默以及荒诞派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拟从小说的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反讽等方面分析这部经典之作所表现出来的黑色幽默艺术特征。

唐纳德·巴塞尔姆 黑色幽默 《白雪公主后传》

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1989)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之一,曾被誉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新一代之父”。他在形式、语言和风格上对传统小说进行的实验性变革使他在当代美国文坛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Snow White)是对经典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的戏仿,作品在其形式和内容上都打破了文学惯例,并以松散的片断拼贴的后现代主义手法再现了这个童话。国内外学者从多种角度评论和探讨了这部巨作的丰富内涵,比如其后现代主义特征、写作技巧、语言特点、主题研究、解构与重构的趋势、美学特点等。巴塞尔姆不仅是位语言大师,还是个喜剧天才,《白雪公主后传》这部经典之作无论从主题、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带有黑色幽默的特征,呈现出黑色幽默的艺术魅力。本文试图从其荒诞的主题、拼贴的叙事手法、反讽的语言、异化的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渗透于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元素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美国文坛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黑色幽默小说是一种“既富有喜剧意味又使人毛骨悚然”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阴霾下,美国社会局势动荡、民心躁动,传统的价值观与宗教情结遭遇挑衅、批判与颠覆。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反文化运动、性解放运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接踵而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黑色幽默以其怪诞的喜剧手法展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悲剧性事件,从而揭示当时社会的畸形以及人性的扭曲。“它以辛辣的讽刺、古怪的挖苦、哭与笑的反常结合等方法,在小说里形成一个可恨、可怕和可笑的世界。”黑色幽默文学主要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尤其是萨特的存在主义等种种反理性的哲学和社会思潮为理论基础。存在主义强调人和世界存在的荒谬性,认为荒谬的世界是造成人类异化的根源,因而人类的存在显得滑稽可笑。因此,黑色幽默小说涉及的常常是社会的阴暗面,诸如战争、死亡、世界的荒谬等主题。正如尼采所说的:“人类独自在世界上承受如此大的痛苦,因而不得不创造笑声。”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中的“黑色”内涵尽管在不同的作家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不同,却始终表现世界的荒诞和混乱,通过幽默的手法表达个人及其精神的分裂,使人们对荒诞社会背景下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深度思考。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黑色幽默呈现形而上的主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散乱怪诞以及语言化的情节、寓言性等特征,运用“以喜写悲”的风格表现人生、社会,乃至世界的荒诞,或人与外部生存环境的矛盾与冲突。《白雪公主后传》中的黑色幽默元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讽的语言

在《白雪公主后传》中,巴塞尔姆以后现代的文体、反讽的语调叙述了一个看似杂乱无章的反童话故事来还原现实生活,反讽是黑色幽默小说语言上重要的特点。反讽是指用赞扬之词来暗示责备或用指责的话暗示赞扬,也就是“言此意彼”,是西方美学史上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模式,反讽“成为文学现代性的决定性标志”。以反讽手法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叙述事件情节,不仅含蓄委婉而且耐人寻味。《白雪公主后传》的反讽手法在人物刻画、语言修辞上都有着明显的体现。小说一开始作者对白雪公主做了这样的描述:“她是一位黑美人……身上长着许多美人痣:胸上一颗,肚子上一颗,膝盖上一颗,脚踝上一颗,臀部上一颗,脖子后面一颗。它们全长在左边,从上到下,几乎能列成一排……她的头发黑如乌木,皮肤洁白如雪。”如此一个身上长着一排痣的美人和传统童话里的纯洁可爱的公主相比无疑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喜剧效果油然而生。作为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白雪公主对每天煮饭、擦洗炉灶、清洗烤箱这样的“家庭煮妇”身份感到厌烦,并且厌倦了七个“加在一起只等于大概两个男人”的“矮人们”的陈词滥调。她渴望另一种生活,希望某个“王子”能来解救自己。她甚至把乌黑的长发垂下窗子以吸引异性,希望有人顺着头发爬上来,“让庸俗之辈大吃一惊,让我的性生活恢复活力”。显然,白雪公主所渴望的另一种生活,期待的有着高贵血统的“王子”的出现,不过是在等待男人的解救,或者寻找一个新的性伴侣,“一个梦求女性解放的朦胧愿望,却陷落在依附男人的俗套中”。因为厌倦了男人们的陈词滥调,白雪公主写下了一首四页长的“伟大的下流诗”,事实上,“她创建的词汇和她的自由诗产生了另一种语言垃圾”,而且这种以模仿陈词滥调反抗陈词滥调的行为,本身就产生了一种幽默效果。还有一种悖论语言反讽性反讽,其特征为:双层相反意义同时出现于字面上,因而将不相容的事物并置而产生反讽效果。在《白雪公主》里,这种语言上的反讽也较为明显,比如“塑料的通红的铁鞋”“卓尔不群的糟糕”等。作者用反讽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其目的在于对主人公的缺点、不足进行嘲讽,让人物性格在不同发展阶段前后对照,描绘出其性格发展的脉络,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由此反映20世纪60年代美国男权制社会里女性从属地位和悲剧命运以及人们颓废的情绪和混乱的生存状态。

二、黑色幽默化的人物

反英雄的人物刻画是黑色幽默作品的特点之一。黑色幽默小说着力表现的是西方社会环境下人的异化以及虚无乃至病态的心理,所以黑色幽默小说作家往往通过“刻意塑造滑稽可笑、俗不可耐和无足轻重的‘反英雄人物’形象”来反映人的种种异化形态。与传统小说中的那些英勇高大的正面英雄人物形象不同,黑色幽默化的人物都是一些地位卑微、事业失意、品德低下的平凡的小人物。他们对现实社会不满,内心渴望摆脱困顿的生活状况,渴望跻身上层社会。《白雪公主后传》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与传统童话中的人物大相径庭。白雪公主不再是童话故事里美丽善良、纯洁、高贵的公主,而是一位22岁的现代女性。她受过高等教育,却自甘堕落。她厌倦了自己“家庭煮妇”的角色和“矮人们”的陈词滥调,内心充满改变现状的渴求。但她只是消极地等待着“王子”的拯救,为求改变现状,她甚至盼望能有人顺着她垂下的黑发爬上窗台,让她的“性生活恢复活力”。童话故事中解救白雪公主的七个善良勇敢的小矮人变成了以刷洗楼房和制作中国式婴儿食品为业的七个猥琐的都市男人。他们同样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完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他们内心极度空虚,充斥着邪恶和下流的欲望。这七个矮人是那些“与社会格格不入、对现实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现代美国青年的缩影。小说中“王子”的化身保尔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人物”形象。童话故事中的王子的使命是解救白雪公主,使她免遭巫婆的谋害,但巴塞尔姆笔下的保尔却是一个无业游民,虽然有名门望族的高贵血统,却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他的“宏大”志向就是与某个需要他的美人私通,“将她救出,横放在他的坐骑鞍前飞驰而去”。但他从小说“一开始就对白雪公主的出现给他本人的生活带来的预示表示忧虑”。当他看到白雪公主从窗户垂下来的长长的黑发时,觉得紧张得要命,于是他躲避在一家修道院。他甚至在白雪公主的房子外面挖了地穴,安装了观察系统,成为一个观淫癖者,以至于白雪公主在对保尔失望之余,意识到她高估了保尔,保尔只是只青蛙,不可能承担解救白雪公主的使命。所以,保尔的结局是误饮了简为白雪公主准备的毒酒,脸上冒出绿色的泡沫,痛苦挣扎而亡。这样的结局无疑是对他的“王子”身份和高贵血统的强烈讽刺。虞建华教授在《后现代环境与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后传〉》中评论说:“巴塞尔姆笔下的人物常常像行尸,缺少灵魂。”通过反英雄人物的刻画,作品向读者展示了现代人们对现实的厌恶,抒发了他们苦闷、颓废的情绪,表现了他们思想上的混乱和生存状态的荒唐、颓废,进而揭示了小说中人物企图摆脱荒诞却又力不从心的绝望心态。

三、荒诞不经的主题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黑色幽默小说的贡献在于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含蓄而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乃至“二战”以来的美国社会现实。黑色幽默小说在主题思想上解构了现实主义的价值体系,试图通过对社会中存在的弊端的尖锐批评以达到针砭时弊的作用。《白雪公主后传》是对经典格林童话的戏仿。巴塞尔姆沿用了格林童话的框架,在人物、情节、结构、文字、叙事手法等方面进行解构的同时,重构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后现代世界。《白雪公主后传》彻底颠覆了原经典童话中的纯洁、友善的人物关系。白雪公主和与她朝夕相处的七个小矮人不再是相亲相爱的和谐关系,她为矮人们煮饭、做家务,也让他们轮流在淋浴房同她一起洗澡。矮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却又无法从生活中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最终将怨气出在他们的“头儿”比尔身上,将他送上了绞刑架。他们的这种行为正是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青年形象的直观描写,七个小矮人的空虚荒诞、毫无意义的生存状态也是那个年代美国青年的共同特征。整部小说以这样一个非常黑暗的色调,向读者披露了后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异化、信仰的缺失和道德的迷惘。现实再不能维持造就一个英雄所需的价值,这点白雪公主在把垂在窗外的长长的黑发收回来时就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本身也有毛病,连提供个王子都做不到。”童话般的美好的世界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枯燥乏味、庸俗、无聊甚至堕落的美国社会。

四、碎片拼贴的叙事艺术

《白雪公主》完全是由不完整的、打破句法的语言碎片拼贴而成的文本。由于作品中作者对情节的设置是跳跃性的,传统的线性的时间被彻底打破,因此黑色幽默小说很难像传统小说那样借人物和情节表现主题,反之,整部小说看上去就是一部没有意义的碎片构成的作品。这些碎片涵盖新闻标题、广告、学术著作片段、各种奇谈怪论,等等。作品共有三部分,由一百余小节组成,篇幅从一二十字到一两页乃至三四页不等,没有标题和序列。作者只是通过转页和首字母大写作为各节划分的标识。各节间的叙述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小说中间或出现的类似标题似的句子和词组也并不能形成一个连续的叙述方向,不仅没有主题而且荒唐、杂乱无序。比如:

《好朋友》前言,1892

家庭煮妇论家庭煮妇业

接受角色,心理学家呼吁

塑料袋

榨蒜汁机 (《白雪公主后传》第48页)

作者把这些完全不切题的词语组合放进作品,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有机整体性。由于突破了传统小说对结构、叙事等方面的限制,整个作品就像是一幅由凌乱、无序的碎片堆砌、拼贴而成的现代画卷。托马斯.E.肯尼迪这样评价巴塞尔姆的作品:“巴塞尔姆的故事充满古怪的句子碎片,贴在其他古怪的碎片之上,创造出不协调的对比,经常产生骇人的滑稽感。”小说这种混乱荒诞的结构很显然恰恰突出了小说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所呈现的支离破碎、混乱不堪的主题。作者“以凌乱的变幻的片段,表现这个失去信仰的时代中破碎的理想和生活状态”。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是一部黑色幽默经典小说。作者运用黑色幽默小说情节结构混乱无序的形式,反映了作品“黑色”的主题——世界的无序和荒诞性以及现代人的扭曲和异化。巴塞尔姆所创造出的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艺术风格,自然有着悲剧色彩的特殊幽默效果。小说一反传统小说完整、缜密、以时间为序的叙事结构,把大量毫无内在联系的片断拼接在一起,以其逻辑混乱、内容杂乱无章而又毫不连贯的拼贴艺术手法,形象地表现出了后现代社会混乱不堪的状况以及人类自身碎片化的生存状态,嘲讽了人们所幻想、追求并不存在的纯洁美好的童话世界的破灭的残酷社会现实,带给读者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①杨仁敬等:《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青岛出版社2004年版,第48页。

②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青岛出版社2003年版,第556页。

③⑧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25页。

④转引自龚敏律:《西方反讽诗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⑤文章中所有关于《白雪公主后传》的引文均出自唐纳德·巴塞尔姆:《白雪公主后传》,虞建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⑥⑨⑪⑬虞建华:《后现代环境与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后传〉(代序)〈白雪公主后传〉》,唐纳德·巴塞尔姆著,虞建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第8页,第5页,第24页。

⑦吕岳:《浅析〈白雪公主后传〉中的反讽手法》,《英语广场》2013年第3期。

⑩⑫拉里·麦克弗里:《垃圾美学: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唐纳德·巴塞尔姆:《白雪公主》,周胜荣译,哈尔滨出版社1994年版,第361页,第384页。

作 者:李淑敏,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巴塞尔白雪公主
2020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正式取消!2021年见!
黑色幽默
巴塞尔表展2017初选
雾凇岛
黑色幽默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万圣节变装秀
《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
白雪公主
中西雕版印刷艺术相逢巴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