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的旅程

2017-07-10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薄言情思朴素

春日正好。

草虫嘤嘤,是鸣了千年的情思;桃花灼灼,是撒了衷心的祝福;琼瑶美玉,是连了暗吟的心语。难得时光如此美丽,于是捧一本《诗经》,悟那些“思无邪”,在千年之后的今天溯洄从之,只为拾得那些淳朴歌谣中的温暖。即使道阻长,汉江广。

仿佛是立在那广远的汉水旁,任水花溅湿衣裳,徒留满世界的清凉舒爽。何曾呼吸过如此纯净而又快活的空气?那是个春天,相约结伴的妇女们,着一身朴素的布衣,相约于原野:“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秸之。”在他们的眼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就是件闲事。或许是因为太单纯,更或许是自然太过原始与神秘,他们何尝不乐?何尝不暖?

桃花似新娘的脸,青春、娇嫩、美好,甚至闭上眼,都仿佛可看到“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幸福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名出嫁的女子,含睇带笑,在她一生最美丽的时候,面若桃花,三月的暖风晕了她一脸红颊,更暖了她的心,暖了庆祝之人朴素又甜蜜的祝福。

《诗经》中有太多道不完的纯美爱情,就像那桃花,柔软而又芬芳。“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翱,佩玉将将。”木槿花开,清新浅白。“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永世不忘,永世难忘。“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白茅般洵美,悸动所以心慌。那时的人们葛布粗裳,却种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单纯的愿望;心是透明的,所以无须保留,更不用费心猜度。只需在某个水畔、荒原、车中,轻吟一句便诉衷肠。的确,搏名争利又有何用呢?用青春和闲逸去创造一个天堂,何乐不为!求之庶士,迨其今兮。

心被这些清浅的歌谣静静洗涤,涌来一丝丝暖流,浸润那简单的生活。

然而它可以美得无瑕,也可以悲得浓郁。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的决绝与悲愤,江有汜,叶有落。心之忧矣,如匪浣衣。是长路漫漫、征战在外的士兵发出的一声声哀痛叹息:“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思归不得,何以言乐?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即便是在那个美好的时代,现实仍是残酷的,王事未定,不遑启处,只能采薇作食,咽下满心悲苦却无人可诉。“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只有醉酒方能解忧,可却只是愁上加愁,辗转今夜。那醉的又岂是今夜?将心麻痹了多少余载!但这愁再浓,也抵不过她独守家室的憔悴面容:“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可我始终坚信,在这层层悲凉底下,仍埋着一丝温暖。他从来总没有放弃过回家的念头,他坚信家中总有一盏青灯在守候,她也坚信他不会弃自己不顾。只有默默地等待,等待,等东方须臾,等那个无期的约定。这是如此单纯的希望与温暖,不然,就不会有那戍边兵士对远方妻子的坚贞誓言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真诚到没有一丝渣滓。

一首首读罢,心是很平静的。其实生活本就该如此——清,淡,静。该喜便喜,该忧便忧。总以一个最真的自己来面对昨天,今天,明天;面对朋友,家人,自己;面对绚烂,平淡,枯败。最美是《诗经》,倒不如说最美是单纯。这些歌咏里的情思,都那么容易被人探到底,那么容易触动人的心灵。暖暖的,就像春日里洒下的光亮,千年如一日地给予人温存和平静。

如今的世界太過喧嚣,我们都快要找不到自我了,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本该有的温暖。追名逐利,劳务繁多,事事追求完美,累得喘不过气来。可人生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先民们早就发现了。吃惯了多味调料,早该喝喝无味的矿泉水,不然怎么排解心里的毒呢?倒不如歇下来,任那和暖的古风吹来,涤荡出最清澈、最真实的自己。那些古老的言辞是一幅幅质朴淡雅的国画中最美的注脚,浮萍,桑园,纤草,幽虫。没有任何粉饰,却不失淳朴意蕴。

生活,就是如此温暖。

猜你喜欢

薄言情思朴素
隔离朴素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十月情思
《周南·芣苢》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王力《古代汉语》中“薄言”注释的商榷
当归寄情思
丝路情思
拗九粥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