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譬于水说盛会

2017-07-10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十国集团包容性峰会

杭州,古称水城,有西湖之秀、钱塘之雄,也有运河通畅、名泉涌流。当G20迎来“杭州时间”,正可以水为喻,瞩望名城盛会,思辨经济规律。

经济如水,水流则活。中国古代,货币又称“泉”,是取泉水用之不竭、流川不息之意。明代沈周有《咏钱》诗云,“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深”。各朝货币,也多有名“通宝”者。现在,经济学家在谈论货币时,还有“流动性”一说。这是经济与水“能近取譬”的一个例子;而杭州峰会“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关键词,同样可以借水来理解。

水往低处流,是取势;经济发展,同样要取势。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二十国集团理应“谋大势、做实事”。当大数据成为生产与消费的风向标时,当显示屏可以卷曲、折叠起来带走时,经济发展之势,正在创新。可以说,创新是蓝海、是洼地,是世界经济之水的流向。杭州峰会既聚焦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要素,也谋划国际金融、税收、货币制度等新变革,并有望达成近30项主要成果,成为历届峰会成果最丰富的一次。寻找新的增长点,正需要顺应浩荡的创新潮流,寻找更开阔的水域。

有人说,中国文明的一些特质,源于治水。鲧禹治水,从盗取息壤到挖渠开山,“堵”与“疏”的更替之理,也可放之于经济治理。习近平主席曾说,“如果气滞血瘀,难畅其流,世界经济就無法健康发展。”世界经济之河被堵住,有发展乏力、金融动荡的淤积,也有贸易保护主义的阻塞,既缺少流速,还容易决堤。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资源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高效配置,这也像是大禹的疏通淤堵、开渠导流,能冲决旧有体制的机制束缚,让世界经济如大河奔涌,充满活力。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滴水穿石,体现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方法论。一滴又一滴水,锲而不舍、前赴后继,向着同一个目标行动,才能达到滴穿石头的“总体成功”。“一个强劲的增长的世界经济来源于各国共同增长”,只有各国合作联通,才能减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以优势互补让经济稳步发展。应对挑战、实现发展,需要各个国家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集众智、聚合力”,追求为人类谋福祉的“总体成功”。

水唯善下终成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为万水之归,有着极强的包容性。G20杭州峰会,是二十国集团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赞叹,中国“使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包容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让沿线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倡议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筑美好家园,这些包容性极强的举措,显示了中国如大海般广阔的视野和胸襟。为促进公平公正,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球,G20的圆桌也应该放得下整个世界。

《庄子》开头,就是关于水的传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水深,所以能生长“不知其几千里”的大鱼。经济也是这样,唯有让水活起来,让发展的基础更牢、底气更足,才能负载起人类的巨舟,扬帆启航,驶向世界的未来。

(作者金苍,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9月5日)

猜你喜欢

十国集团包容性峰会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
图志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历届峰会回顾
二十国集团和全球环境治理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