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记者:中国旅游一周有感

2017-07-10

环球时报 2017-07-10
关键词:印度人体制民众

美国《硅谷人》杂志网站7月8日文章,原题:在中国大陆一周 在京沪旅游一周以上后,笔者得出结论,尽管语言障碍可能产生些许不解,但中国人既友好又亲切。还有,印度在几乎任何可见的进步标尺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无论是基础设施、清洁度,还是公共交通,印度都难以企及。这不仅会让人怀疑民主和发展能否共存,还会质疑民主和基本公民意识是否兼容。

与中国人相比,或许会说英语是印度人的优势之一,这使印度人更容易为全世界服务,但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尽力使印度人难以如愿。相反,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强国,而开办工厂不必懂英语。

中巴是曾与印度交战的国家,但出乎预料的是,笔者的体验是这两国的民众都对印度人极其友好。在中国带着15岁和6岁的女儿旅游使我们受益匪浅。这有助于我们在机场和火车站排队时“加塞”。在京沪等城市出行也十分方便,因为机场和火车站都有英文标识。购物也不存在问题,品牌店内的大多数商品都有英文价格标签,许多ATM机和自动外币兑换器提供多语言选项。当看到中国街上和旅游景区干净整洁的厕所后,我更深感印度人随地大小便的社会风气有些不可原谅。此外,笔者还发现不少当地人对印度文化也有所了解。在上海某酒店,我大女儿就与一位同龄的中国女孩兴致勃勃地聊起印度电影。

尽管在跟当地人的沟通中,他们对中国政府也非完全满意,例如他们问我如何看待北京的空气污染。我回答说,与一些国际媒体的报道截然相反,我发现北京的天空很清澈。“你很幸运,北京5月的空气很干净且天气相当好”,当地一位姓王的居民表示。但我说:“任何政府都不完美。我们的政府也有问题,例如屠宰牛行为已被政治化等。”短暂的交流后,我们在告别前紧紧拥抱。“印中亲如兄弟”,我自言自语说。

按照多名在中国居住过的印度人反馈,中共的运转就像“法人实体”,地方“办事处”主管对其所在区域的民众福祉和社会运行负责,而当地居民经常填写一些评估政府治理状况的“秘密表格”。来自民间的负面评价会被认真对待,且有关官员经常因此被追责或迟迟得不到提升。尽管投票权或绝对的言论自由或不存在,但该体制已为中国民众带来优质生活和法治。这对防止动荡至关重要:已经发展起来的人拥护体制,正在为梦想打拼的人也相信在体制中,努力就有机会成功。▲

(作者为该杂志印度记者锡达斯·斯里瓦斯塔夫,丁雨晴译)

猜你喜欢

印度人体制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验
经典来信
以退为进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