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团队研究

2017-07-09陈婧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企专业企业

陈婧

[摘 要] 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专业团队具有学生自主、教师指导、企业协助、规范化管理等特点,它与现有体制兼容,有学校、企业、学生三分共同推行的内在动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专业团队中能够被有效激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得多需人才。

[关 键 词] 自主学习团队;培养模式;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084-02

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将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效与企业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将会培养出一大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高的人才。校企合作会更大的丰富高校的教学资源,给高等教育中实习实践环节提供一个真实有效的平台;校企合作会给企业培养更适合的人才,更有效地促进企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传承。随着校企合作的大量推广,采用各种合作方式,例如,集中学生去企业实习、企业高管演讲、企业现地访问、职业发展辅导等,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一种载体能够顺利地与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接轨,又能够有效结合企业因素,真正达到联合培养的目的。自主性学习专业团队就是这样一个有效的载体。

一、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概念及特点

(一)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概念

自主学习专业团队是以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为基础建立的,为了完成实践性学习及能力培养目标,由4~6个学生组成,由1~2名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合作企业提供实践学习平台的学习实践型组织。自主学习专业团队能够将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成就感激发出来;自主学习专业团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专业团队能够让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自主学习专业团队与学生的创业、就业直接相关。自主学习专业团队作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载体,要有规范化的管理,要与学校、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有传承性,团队组建可以跨界,本届团队成员可以指导下届团队。

(二)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特点

1.自主学习专业团队具有主观能动性

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建立是立足于学生本人对本专业某个方向的兴趣。通过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主动联系相关专业老师和学生,然后再主动了解和联系相关企业,找到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确定企业实践导师,整个组建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能够通过这样的专业实践性团队活动,一直致力于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学习、钻研,其收获有可能超过计划内的培养目标。

2.自主学习专业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具有专业特色

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由专业老师指导,使团队活动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得到保证。学生自行联系专业指导老师为主,主管职能部门提供为辅。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方向会更加清晰和明确,整个团队能更有效地突出其专业性。老师通过对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指导,老师多了一条接触实践、接触的企业的途径,从而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把握更好精准。

3.自主学习专业团队是基于企业支持的

自主学习专业团队需要和企业协同合作,需要企业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存在,大量企业有了合适支点去参与高校教学活动。企业出自本身的利益,有支持和参与高校专业团队建设的内在动力。这是自主专业团队之所以成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优质载体的根本原因。

二、工程管理专业自主学习团队作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载体的可行性

(一)工程管理专业校企联合指导核心决定了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有效性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新工科培养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设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相关的技术经济与法律政策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土木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全面获得造价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审计、投资、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从事投资与造价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程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指导核心就是为定向培养工程管理类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有效的途径。在这种指导核心下建立自主学习专业团队,会得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二)校企双方有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内在动力

校企联合模式是学生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前提。校企双方是否有推行这种联合培养模式的内在动力,决定了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企校双方必须具備从多方面相互渗入的内在动力和长期机制,才能使自主学习专业团队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兴趣小组、学习小组,才能真正成为校企联合模式的载体。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硬件环境达不到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方案企业因素的缺乏、师资的企业经历和经验不足、学校提供的硬件环境与施工企业实际环境差距较大等因素,造成学生在毕业时达不到到施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企业方面,人力资源的不稳定、企业文化得不到认同、用人成本显著上升,使许多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自身的企业文化提前进入校园,参与人才的培养进程,加强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和对企业的认同。人才培养有了企业的参与变得更加完善,也是企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国家相关政策对企业也有相关的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三)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联合培养高度关联

经费支持和需要技术指导是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发展的必要条件。自主学习专业团队所致力研究的领域未来在社会上的应用前景学生需要有一个深刻直观的认识。在这些条件下,自主学习专业团队才能可持续发展。学校提供的条件是十分有限的,但是企业不但容易做到,而且大部分企业愿意这样做。自主学习专业团队标明关联企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得奖的新闻报道中突出关联企业,这些做法大大增强了企业参与自主学习专业团队建设的积极性。

三、工程管理专业自主学习团队组织构建及提升途径

(一)学生根据专业知识的兴趣自主组建学习团队

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概况有一定认识之后,由专业老师发起,有兴趣的学生自发组建的一个与专业某一领域相关的团队,规模不宜太大,一般5~6人。团队以兴趣相同为基础,以自愿参加为原则,以相关专业为纽带。这个组建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把兴趣集中在不同专业的交叉领域和边缘学科。专业团队必须有名称、制度和传承性,体现其专业规范性。

(二)自主学习团队能力提升途径

自主学习团队与企业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企业参与高校教学活动有了合适的切入点,专业团队能够在企业里面得到一个真实有效的实习平台。专业团队成员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开展技术和理论创新研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专业理论知识的发展。相关企业可以由学生自行联系,也可以由专业老师协助联系。选择一种适合双方的合作模式,制订专业团队与企业合作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1.专业团队介绍,包括名称、研究方向、人员组成结构、专业团队的学习目的、学习计划以及预期的学习成果简单介绍;

2.企业介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历程、企业的规划(短期、中期规划)、企业的薪资待遇级员工晋升平台;

3.合作协议书制订,明确甲方(企业)和乙方(专业团队)双方权利和义务。

(三)自主学习团队相关制度制定

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实习教学计划和实习教学大纲。将自主学习专业团队校企联合培养作为一项特殊的实习教学列入实习教学大纲。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学生可以不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学习,他们在专业老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习,包括相关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任务。对实践成果的要求要比其他学生的要高。

2.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立。院系要设立一个专业团队管理部门。团队的设立必须经过审查批准。审查学生及企业与专业的关联度有多大。为了保证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学生在企业里学习研究顺利进行,学校和企业应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共同制定出详细的实习管理条例,由企业根据条例对实习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学校则应经常派老师去进行指导。

3.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避免流于形式,应对自主学习专业团队的学习质量进行全面考核,采取以实习报告、实习日志、现场操作、理论考试、答辩等形式进行全面检查,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

总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团队的构建作为校企联合的培养的一种载体,能够有效地达到培养效果,具有学生兴趣、企业支持、教师指导、规范化管理等特点,它与现有体制兼容。但是还有制度化的问题需要完善,组织框架需要细化,与企业的合作具体分工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参考文献:

[1]王超,郭文成.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的哲学反思[J].神州,2012(35).

[2]贾广社,尹迪.基于全过程自主学习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3]翁馬巷,陈三明,陈扼西.本科制造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研究: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103-106.

[4]吕晶红.高校体育自主学习团队模式的构建研究:以武术教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1).

猜你喜欢

校企专业企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部分专业介绍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专业修脚店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