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017-07-09于馨颖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办院校高职

于馨颖

[摘 要]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势必紧跟时代潮流,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载体,积极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有利于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主要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相关策略。

[关 键 词] 新媒体;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034-02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以提高信息化水平为载体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依托当前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的基础上,让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意识形态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成为向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新型媒体[1]。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一方面给民办高职院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模式,对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声誉,引领校园文化、凝聚师生人心,已经成为当前民办高职院校亟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认识做好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不仅担负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技术技能的重要任务,也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普遍参差不齐,教师的主要精力都在新技术与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网都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高职学生在“微时代”很容易与朋友圈里面的各类观点产生共鸣,从而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民办高职院校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需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没有做好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规划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总要求、进行了新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部署、总动员[2]。目前,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缺乏合理的规划,普遍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政治性太强,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缺乏真正人文关怀的元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改进,要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政治理论素质有待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大部分人没有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经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場、观点、方法来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较弱。

二、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现状

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对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当下民办高职院校需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才能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强烈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新媒体给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悄然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受众对媒体的选择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时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在新媒体中尤为凸显,丰富生动的内容以及多元化的形式,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力在民办高职学生中越来越产生深远的影响[3]。另外,新媒体的普及,给民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载体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新媒体载体不仅可以有效拓宽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信息传播渠道,还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辐射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热点、难点问题。因此,通过新媒体载体的创新,使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新媒体给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挑战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更加“快捷”。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或者“00后”,他们人人都拥有一个或以上的QQ、微博、微信账号。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学生之间的正面交流越来越少,完全被QQ、微博、微信等代替。长此以往,部分学生由于交流障碍引发了自闭、孤僻等严重的心理问题,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带来了新的考验。当然,民办高职院校在宣传思想实际工作中,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一方面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助教学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也只是新闻宣传的一个平台,在宣传教育方面,不能过于依赖新媒体,忽视传统宣传思想工作模式的运用,这样,肯定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实践路径

高校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同时也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是应对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挑战的客观需要。当前,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新媒体的最大受众群体。民办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其对做好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推动学校中心工作具有全局性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树形象、聚人心”的宣传理念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校园媒体的整体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日益突出,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只是将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没有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能够创造出巨大的无形价值。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宣传思想工作过于保守,太依赖于传统媒体,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要用好新媒体,就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外树形象、内聚人心”新闻宣传工作理念[4],把新媒体工作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来开展。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新媒体的性能和作用,掌握新媒体的技术,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新媒体在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有效性。

(二)严格规范新媒体的管理和制度,培养“懂政治、善创新”的工作队伍

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成员要懂政治、善创新。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媒体运营管理办法》《新媒体运营部门工作条例》等相关制度,成立以学校分管领导为负责人的领导小组,以学校宣传部牵头的新媒体中心,组成教师和学生的队伍。整个新媒体的运营主要由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负责具体实施。整个队伍需要定期加强培训和充电,引导师生自觉加强学习,这样才能确保整个队伍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与时俱进。

(三)充分整合新媒体的连接与协作,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平台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做好媒体资源的整合,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平台,这样才能实现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充分搭建好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博客等平台,学院各部门之间相应地启用新媒体平台,形成新媒体群。(2)在媒体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高效率、有效果的宣传舆论体系,让文明使用新媒体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使新媒体成为既高度开放、又高度文明的宣传平台。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学校领导需要高度重视,并以此作为契机,结合自身特色,不断改革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质量。新媒体在民办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运用是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之举,对民办高职院校思想宣傳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5]。

参考文献:

[1]廖宇飞.新媒体冲击下民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应对与创新[J].新乡学院学报,2014,1(1):8-10.

[2]王贤军.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2(4):77-78.

[3]沈林.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路径选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6(18):91-93.

[4]黄子响.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6):58-60.

[5]梁桂兰.高职院校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研究[J].林区教学,2015,12(12):75-76.

猜你喜欢

民办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民办高等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