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产动画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策略

2017-07-07郭格

视听 2017年7期
关键词:动漫动画文化

□郭格

浅谈国产动画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策略

□郭格

中国动画曾拥有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们匠心独运的剧情和富含中国元素的画面,蕴藏着中国动画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九十年代后,国产动画的停滞不前却让人扼腕叹息。笔者通过中外动画、现当代动画作品对比,深入剖析国产动画的不足,探索国产动画的创作之路。

国产动画;动漫产业;传统文化;动画团队

一、国产动画发展的整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的满足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递增。相关统计数据可以显示出当前中国动漫现状:去年中国动漫产业产值已突破11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预计到2017年产值有望突破1400亿元。2016年,国产动画在年轻的团队生产和创新的理念制作下,开始崭露头角。前有2015年创下佳绩的《大圣归来》,后有每年暑期都会上映的《熊出没之熊心归来》以及紧接而来的《小门神》《大鱼海棠》等,在这些作品之中,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仅有《大鱼海棠》和《熊出没之熊心归来》两部。2016年仅《疯狂动物城》一部就占到全年动画电影票房的22%,这让其他国产动画电影望尘莫及。撇开票房不说,光是剧情的展现、动画技术的娴熟、对社会以及生活的领悟,就能发现差距不容小觑。到2016年底,打开豆瓣2016年电影榜单之时,评分最高的动画片以及评分最高的动画短片中,却找不到国产动画的身影。

如今的国产动画,在画面上已经得到一定的突破。无论三维动画还是二维动画都已经相对成熟,然而形式上的生硬、精神层次的缺乏、剧本的单薄以及对白的空洞,使观众无法达到精神层面的享受。

有形无神,是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惨淡的重要原因。

二、国产动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空洞,作品缺乏内涵

我们知道日本动画《白蛇传》吸收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美国动画《花木兰》以及《功夫熊猫》也将中国元素展现得出神入化。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资源却被别的国家深入开发,而我们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应该将属于自己的文化元素、传统思想融入影视作品之中。做好本土动画,尤为重要。然而,相当多的动画生产团队,缺乏中国文化的内涵,盲目地生搬硬套美日韩动画模式,导致生产出来的动画缺乏思想,不中不洋,不伦不类。没有文化价值必然没有文化消费,更谈不上市场的影响力。

(二)生产制作模式落后,团队缺乏“工匠精神”

国外动画制作团队,已经将动画产业化,形成一条专业的生产模式。巧妙的剧本设置,精美的人物造型设定,精准的市场定位,当动画生产制作出来后,水到渠成地开发一系列衍生品。产业规模严谨而规范,团队中的人各司其职,在一个领域中突破和创新。而国内的制作团队剧本和形象还没有考究和推敲,就急于创作。做后期的还要来写剧本,搞音乐的还要考虑绘制人物……成品制作完成,便急于开发所谓的“动漫产业链”,盲目的开发只会在这波小浪潮褪去后了无声息。

(三)政府扶持缺乏审核机制

国家扶持政策规定,每年生产动画2000分钟的企业,才能得到每分钟一千元的补助。这也就意味着,年产量越多,每分钟的补助就越多。这样的政策对于一些真正追求动画艺术的团队来说是严重的打击,而众多动画制作公司,为了得到政府的补助,舍弃动画质量,降低艺术标准,甚至最后制作全片的也许就是三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我国民间不乏真正追求动画艺术和热爱动漫的人才,但为骗取补助扶持,粗制滥造的动画公司也不在少数。

图1 豆瓣2016评分最高的动画片

图2 豆瓣2016评分最高的短片

三、国产动画未来的发展策略

(一)提高动画剧本质量,促成年龄分级机制

动漫编剧与影视编剧不一样,需要用画面来构建整个故事。如何用推、拉、摇、移、特写等影视艺术语言,如何巧妙地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如何从有限的画面中塑造情节进而凸显人物性格,如何选择叙事方式能引起更多观众注意……这些都是动画团队在动画前期创建剧本的时候需要认真考量的关键问题。由于剧本质量的缺乏,直接导致我国动漫题材选择的受限,内容往往比较空洞。老酒新瓶、抄袭、题材狭窄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来解决。日本的动漫作品相对来说,题材和涉及面就更为广泛,且对人性有更深层次的挖掘。例如,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就是以“寻找”和“成长”作为动画的主题,主人公情感的主线也十分清晰。

要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动漫作品,大人也爱看的动漫作品,让动漫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老少皆宜。中国的动漫产业,不能仅仅满足于低龄化,而降低制作的艺术标准。在动画团队分析市场、定位市场的同时,国家政策也应积极促成动漫作品的分级。国外严格的划分源于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与定位,满足了从儿童、少年、青年到成年,甚至少女等各个观众群体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为不同层次的人群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动画;低幼儿化的动画,我们要把握寓教于乐,避免太于深刻的剧本;青少年的动画,应以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校园、热血等题材为主;成人的动画则应对社会、人性世界观进行更加深刻的阐述和剖析。

(二)提高传统文化吸纳,注入东方美学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然而要将传统文化巧妙地结合到动画中去,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动画创作团队深厚的文化底蕴。早期的国产动画,都是与独特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如1958年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以及定格动画《大盗贼》、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木偶定格动画《阿凡提》等。正是因为多彩多样的民间艺术,得以通过动画的方式展现在电视上,才铸就了国产动画片的“黄金时期”。

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跟着改变。我们在得心应手地运用传统文化搭建动画本体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注入符合现代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对于动画中的对白、音乐、特效、节奏感也要赋予一种含蓄而秀美、古朴却包容的东方美学。

(三)接受新媒体浪潮的推动

如今,网络自媒体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是人类科技创新实践的产物,它具有多样性、交互性、广泛传播性等特征,而且目前发展极其迅速。全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有八亿是网民。新媒体的兴起,对动漫产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传播作用。利用“新媒体时代”的高效信息传播的有利条件,实现与动漫作品体验者的交流与互动,更有利于动漫文化的传播,并在传播过程,通过及时收集与反馈双方问题。人们不用再像以前等候在电视机前,准时准点才能收看,而是打开电脑或者手机,轻轻一点,便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动画。

新媒体对于动漫产业的影响,既有利亦有弊。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借助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趋势,来促进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应该打破“动画”的固有的传统观念,从一个全新的、动态的和超越边界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新媒体动画。新媒体对动画产生的影响,这些理论和研究不仅有着专业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动画人才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动画是一门影视艺术,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往往能够看出一个国家文化传播的先进与否以及民族的精神面貌。如今新媒体传播迅猛发展,国产动画犹如蚌中的细沙,在潮水的冲刷和打磨中,期待涅重生,成为一颗闪耀的明珠。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等待我们去开发。

1.彭玲.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任义.中国动画电影困局中的启程[J].电影世界,2011(8).

3.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42-50.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

猜你喜欢

动漫动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谁远谁近?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我是动画迷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