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采油机械小工具

2017-07-07马钥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5期
关键词:沉砂泵筒油阀

马钥

摘 要:我国石油资源蕴藏丰富,但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石油资源短缺问题,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近几十年,人们必须要提高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收率,这样才能保证油田的高产、稳产。下面是本文对新型采油机械小工具做出的一系列分析。

关键词:采油;新型抽油泵

一、自锁式脱节器

(一)工作原理。1、对接时,随抽油杆下入泵内的锁爪首先套住中心杆的缩径部分,在其导向作用下而下移,当触及中心杆的轴径部分时,在杆重作用下径向张开并继续下移,张开后的锁爪外径大于锁紧套内径,从而迫使锁紧套压缩弹簧下移,当锁爪移至中心杆的第二个缩径部分时,在其本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形,同时锁紧套在弹簧压缩力作用下而上移,套住锁爪,该脱接器对接过程完成,使抽油杆与活塞可靠地连接在一起。2、正常抽油时,锁爪受锁紧套的包紧作用不能张开,能可靠地承载。3、检泵时,只需上提抽油杆,当脱接器上提至释放接头处时,锁紧套受其阻碍下移,从而解除对锁爪的锁紧,使锁爪与中心杆脱开,并顺利起出抽油杆。

(二)特点。自锁式脱接器结构简单,下井操作简便。上、下冲程双向锁紧,工作可靠,过流面积大,流阻小。

二、新型抽油杆扶正器

(一)结构。新型抽油杆扶正器由扶正器中心杆、抽油杆尼龙扶正体、抽油杆接箍三部分组成。

(二)原理。采用国内高强度耐磨单体尼龙一次成型,套在抽油杆扶正器中心杆上,在井斜部位或斜井随抽油杆配套下入该扶正器,起到抗磨扶正作用,有效保护油管、抽油杆不受磨损,延长管、杆使用寿命。

三、可溶式扶正器

(一)结构及特点。可溶性扶正器,是针对机械滤砂管下井中与井壁磨擦易损坏,引鞋和滤脱开等问题而研制的。可溶性扶正器的扶正体,采用高强度可溶性材料加工成型,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它的使用既实现了防砂管柱下井过程中的扶正与保护,又不影响防砂失效后对防砂管柱的后期处理。从而提高了防砂成功率,延长单井生产周期,降低采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主要技术指标:

密 度:1.67g/cm3

抗压强度:20.7MPa

抗折强度:6.3MPa

在60℃污水、卤水、HL压井液、 1%HCL和1%NaOH溶液中浸泡72-96h后基本失去强度。

四、超越离合器

抽油机安装超越离合器,是在不改变抽油机原有工作制度、不改变其井下人工举升设备的条件下,达到提高机采系统效率(进而达到节能或增产目的)的有效技术手段。

(一)主要原理。抽油机安装超越离合器后,使得原双向动力传动系统变为单向动力传动,不平衡负荷不再反拖电机发电,提高了电机和皮带的传动效率;单向传动(或超越)造成平衡块以不均匀的角速度进行旋转,使得抽油杆“慢下快上”,提高了井下泵阀的工作效率和液体的上行流动效率。

(二)主要特点。1、提高抽油机机采系统效率,进而达到节能或增产的目的; 2、改善井下流体的流动状态,减弱脉动性的负面影响,减轻结腊和砂卡现象的发生; 3、延长井下采油泵的检修周期,改善电机和皮带的工作状态;

五、新型抽油泵简介

CYB44/63型防砂式稠油泵

(一)结构及其特点:。1、结构:该泵由泵筒、抽稠结构、环空沉砂结构组成。2、结构特点:A 泵筒为一整体缸筒,它由双通接头和扶正体固定在泵的外套中间,泵折装方便。B 抽稠结构:采用反馈长柱塞使泵在下行过程中产生下行加压力,克服了因油稠造成的光杆下行困难。C 环空沉砂結构:由泵筒和外套所形成的环空与泵下部连接的沉砂尾管连通,组成一个沉砂通道,沉砂管底部接丝堵,形成泵下沉砂口袋。从而防止泵在停抽或工作中砂卡和砂堵。

(二)工作原理。上行程时,下柱塞的进油阀关闭,泵筒储油腔中原有油井液体,随着腔室减小,压力增大,液体打开反馈长柱塞的排油阀排至泵上油管内,完成泵的排油过程。下行时,反馈长柱塞的排油阀关闭,下柱塞中的机械开启式进油阀打开,井内液进入泵储油腔室,完成一次进油过程,随着泵的不断抽汲,将井内液体排至地面。下行程时,由于排油阀呈关闭状态,泵上液柱压力作用在长柱塞上,推动泵柱塞下行,克服了原油粘滞阻力过大造成杆柱下行困难,保证了泵在稠油井中的正常工作。

泵在抽汲中或停抽时,如果砂子下沉,由于泵上柱塞挡在泵筒上部,使砂子不能再落入泵筒内,而是通过泵筒与外管之间的沉砂通道沉到泵下沉砂管内,从而可防止泵在抽汲中或停抽时砂卡。作业时,起出泵下尾管清除沉砂管内砂子。

(三)适用条件:1、油井固井质量好,套管完好无变形、无破损。2、原油粘度≤4000MPa.S的稠油井、稠油出砂井。(地面50℃脱气原油粘度)。3、油井含砂≤2%,含砂>2%的油井应与其他油层防砂工艺结合起来应用。4、泵内橡胶件适应在井温≤250℃条件下工作。

(四)施工步骤:1、压井,起出原井管柱。2、探冲砂至设计位置。3、下防砂稠油泵管柱,泵下尾管根据井况确定在100-300m,尾管下端接丝堵。下泵前,必须检查柱塞及泵的各部螺纹是否牢固。然后方可下井。(若方案要求防砂则应先进行防砂)。

下脱接器上接头及抽油杆柱,杆柱下到泵上15m时,应放慢下放杆柱(以防撞坏脱接器)对接脱接器后一定要碰泵。上提防冲距,一般按抽油杆每1000m上提0.8m为宜。若用作业机试抽,上提杆距离不要超过泵的最大行程,以防柱塞出泵筒。试抽合格后交井。

参考文献:

[1]吴昊,李玉凤.浅谈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展望[J].化工管理,2016(02):87.

[2]谢安平.浅谈石油钻井中跟套管钻进技术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4(12):126.

猜你喜欢

沉砂泵筒油阀
浅论抽油泵结构和制造质量对防砂效果的影响
中排气式防气抽油泵防气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进油阀参数对大流量高压共轨供油泵容积效率的影响
基于FLUENT的变径防气抽油泵性能数值模拟及研究
高压燃油泵溢油阀断裂失效分析
注气防垢泵的研制及应用
胜坨油田沉砂底筛堵的改进研究
沉砂技术研究及工程进展——雨水系统
自动变速器离心甩油阀动态特性研究
计量站气液两相分离器沉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