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学生实际并突出针对性

2017-07-07芦净

文教资料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实际

芦净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176)

摘 要: 毛泽东写于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倡导调查研究,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促成思想路线初具雏形,在党的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理论意义。研读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其明确提出的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及调查研究的方法论等,为高职院校重视研究学情、从学生思想困惑和实际需求出发、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反对本本主义》 思想政治课教学 学生实际

《反对本本主义》(当时原题为《调查工作》)是毛泽东写于1930年的一篇重要文献。在1927年——1937年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在不了解中国革命现状和具体国情的状况下指导中国革命,而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内部一些干部不加分析,对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俄的经验盲目听从和照搬,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的损失。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在总结当时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为打破党内和红军中对苏俄和共产国际的迷信,摆脱教条主义束缚而创作了这篇文章。《反对本本主义》明确提出的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以及调查研究的方法论等,不仅对当时的中国革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当今高职院校探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也有现实指导和启迪。

一、《反对本本主义》的主旨

(一)阐明本本主义的危害

本本主义就是教条主义,当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本本主义”,它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一切从书本或权威话语出发,把原则、理论、公式、权威话语等当作教条,而不是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本本主义的危害性:“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他分析有些人习惯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原因在于“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本本主义的这些表现及危害导致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因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恒久不变的公式和包治百病的药方生搬硬套,使中国革命遭受惨重的损失。

(二)纠正本本主义的方法

1.倡导从实际出发

毛泽东在文章中阐明马克思主义“本本”的真理性和实践标准性:“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但同时又强调,反对本本主义并不意味着要抛弃“本本”,而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況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那么,怎样纠正本本主义呢?“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谁最了解国情和实际情况呢?当然是中国人自己,所以“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毛泽东认为,中国搞革命不能盲从和过于依赖共产国际,而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要学会深入群众获得实情和经验。这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态度蕴含的道理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可以说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使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初具雏形。

2.重视调查研究

第一,提倡调查研究。毛泽东认为,要反对本本主义就必须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为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因为“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为此,毛泽东倡议:“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第二,讲究调研方法。毛泽东不仅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论。一是调查研究必须是有目的的,有的放矢,唯此才能真正获得实际效果。二是调查研究要坚持全面的原则,“作为我们社会经济调查的对象是社会的各阶级,而不是各种片断的社会现象……是要明了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是各阶级现在的及历史的盛衰荣辱的情况”。三是调查研究要掌握科学的技术,毛泽东就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要求做了阐述,详细列举了“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人数、“要定调查纲目”、“亲自出马”、“要深入”、“要自己做记录”等方法。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倡导调查研究,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它不仅首次提出并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而且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也蕴含在其中,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对本本主义》并不只是一个对当时中国革命有理论指导意义的文献,其核心思想中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理论联系实际等理论,即使在今天我们的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也处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联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如何把握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高实效性也可从中得到启示。

二、《反对本本主义》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性的启示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所谓“针对性”,是指事物的指向性,尤其强调其所指向事物的重点、关键与核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教育对象的需要和思想实际的差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部分教师课前备课只备教材,不备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调查和研究授课班级学生情况。因没有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忽略学生的思想困惑,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不能解答学生最渴望、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教学方法简单,主要是教条化、抽象化的灌输,缺乏师生的思想沟通和碰撞。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育人的课程,如果一味地说教,就不能切入学生内心,找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联动点”,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性的策略

1.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教学对象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前提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告诉我们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被人誉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主要得益于他身体力行的一个口号:到学生中去。这说明尊重、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性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对此,我们要进行深入的学情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论,启发我们在进行学情调查时不能浮于表面和形式,做到在内容上要全面,在方法上要多样。

第一,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群体特征、专业特点、思想需求等。一要把握群体特征。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训练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一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较低,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心态较消极,缺少学习方法与策略,缺乏恒心与毅力,往往浅尝辄止,稍遇挫折即丧失学习信心。了解这些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心理特点。二要把握专业特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性、专业性强,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课程设置、核心技能、相关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要求等。了解这些有助于教师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三要把握思想需求。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处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变革时代,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急剧变化,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充满矛盾的多元取向。高职院校开设的主要思想政治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围绕课程搞调研,征集学生希望学习和探讨的问题,了解这些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困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第二,调查方法既可以问卷调查,又可以座谈访谈;既可以整体调查,又可以抽样调查或个案调查;既可以在学期初征求学生学习意愿,又可以在学期末请学生反馈学习感受,提合理化建议,等等。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定性和定量、本质和现象分析,教师掌握了第一手翔实客观的资料,才能“心中有数”,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

2.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贴近实际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关键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而且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性的关键。这里的“理论”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实际”包括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做到:

第一,内容贴近社会实际。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倘若教学脱离了社会现实,不留意甚至回避社会热点、难点、焦点,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只能是无的放矢的空谈。正如学者金一鸣所言:“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但缺乏与中国当前实际结合的内容。学习理论而不能解决当前改革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自然就不受青年一代的欢迎。”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社会现实的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每堂课都有让学生期待、吸引人、感染人的“亮点”内容。在讲授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对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实事求是的分析,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中。

第二,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对象的层次、需求确定教育内容。一要把握学生的层次水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要体现“精”和“够用”的原则,教师要把控好教学的理论难度。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针对一些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未来就业大多在基层等特点,教学内容应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教育,着重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自信自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人际交往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之能够在毕业后顺利从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二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需求。学者张耀灿认为:“必须联系他们的思想實际,讲出他们想听之理,讲清他们要知之理。否则理论一大篇,对解决他们的实际思想问题没有帮助,就难免产生厌烦情绪。这就是说,说理一定要有针对性,引导一定要打动心灵,才有成效。”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契合教育对象的需要时,他就乐意接受并顺利内化。所以,教学要从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抓住他们最关心的热点和最烦恼的困惑,如学业、人际交往、恋爱、心理、就业、择业等方面的问题,答疑解惑,这样做学生会觉得亲切、实际有效。

3.内容决定形式——方法使用得当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学者金一鸣认为:“脱离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死记教条,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因材施教,切不可用一个僵化固定的教育模式禁锢个性各异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寓教于乐,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图片、音像资料,多用疏导、参与、对话、讨论的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其学习兴趣。

当然,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真正体现教学针对性,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对网络媒体有一定的依赖性。日常最主要的信息渠道是网络,手机上网率、微信使用率很高。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对这类媒体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教学,掌握网络话语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效度和覆盖面。

4.理论结合实践——躬身社会实践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载体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如果说理论教学侧重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的话,那么实践教学就侧重于学生的“信”和“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教育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求真务实、提高教学针对性的重要载体。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到:“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实际调查”本质就是要躬身实践,认识社会。毛泽东说:“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这是强调实践出真知。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重视并指导学生选择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如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社区志愿者服务、参观访问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等,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真实的社会,增强对社会的体验和深层的认识,深刻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服务社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验证,检测自身的实践能力,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视野和知识面,丰富人生经验。

综上所述,研读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使我们领略了毛泽东经典文献的精彩,从理论渊源上探循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和毛泽东思想精髓,通过原著更切实理解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毛泽东的这篇文献没有止步于历史的、理论的价值,其哲理至今依然对现实的思想和實践有启迪和指导作用。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取得实效性,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提高教学针对性的策略是:了解教学对象是前提,内容贴近实际是关键,方法使用得当是保障,躬身社会实践是载体。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1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118、139.

[3]金一鸣.教育原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384.

[4]金民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4):27-33.

[5]赵勇,王金情.人的需要差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J].江苏社会科学,2012(1):62-66.

[6]曾令琼.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研究[J].高教学刊,2015(4):47-4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实际
人本主义思想关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
我的教学生涯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乡镇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及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