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7-07-07陈宏英

文教资料 2017年12期
关键词:构建原则构建策略

陈宏英

(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漳州 363000)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改变,职业教育以“宽进宽出”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所学专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进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将进一步发展教育评价理论及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同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原则 构建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转型时期,需要大量的对技能要求不高的服务型劳动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带来《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助力扶贫攻坚的提案》,使得职业教育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我们应当看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广大老百姓比较关心的话题。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笔者就结合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来谈谈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含义

所谓评价,就是对某事物的价值作出评判。教育质量评价,是指根据相关标准,专门针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求的水平做出评判的活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普通教育的质量评价是有所区别的,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教育目标——培养顺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所谓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所以职业教育以培养顺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为教育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性,这与普通教育是有着明显区别的。职业教育的专业方向是根据企业需求的职业岗位设置的,培养出的学生经过短暂培训就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而且对相应岗位的业务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的人才。

(二)教育方式——强调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结合

对于普通教育,一般注重理论性。比如,某些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学得很好,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还是一个学徒,工作方面的很多东西需要向师傅们学习。而对于职业教育,其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岗位以后,几乎不需要经过“实习”这一关,就能干好工作,因为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就包含相应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和技术,他们毕业后能将所学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到相应的职业岗位中,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应该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内容包含很多方面,如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业评价、专业与课程评价等。为了便于分析与归纳,现将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分为如下三类: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

(一)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外显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满意度、职业能力等所作出的评判。学生的外显评价,是指来自于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所作出的评判。学生是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的主体,职业教育质量如何,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学生能否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所以,学生评价可以算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忽视学生评价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是当前职业学校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指标,往往得不到重视。

(二)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专业与课程评价、教员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学生就业评价等多个方面。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其专业与课程设置应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保障培养出的人才满足相应的职业岗位的要求。

但是,某些职业学校的专业与课程评价和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没有完全对接,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与科学的剖析、处置信息的方法。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的量化有一定的难度,职业学校就因难而退,常常以传统的“笔试”代替“操作、演示评价”,缺乏比较科学系统的评价措施。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发挥,达不到有效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管理没有达到精细化的程度,对不同专业岗位的教师,没有制定专门的评价标准,更谈不上对专业职业岗位特殊要求的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各职业学校对理论性教学的质量缺乏严格的要求。

(三)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主要是指独立于职业学校之外的较为公平的第三方所进行的评价。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主要由如下三方组成:①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②职业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③与职业学校无利害关系的社会中介机构。由于企业希望通过评价改善毕业生的技能,教育主管部门希望通过评价达到对职业学校宏观管理的目的,社会中介机构希望通过评价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因此职业教育质量的社会评价还算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但是,某些職业学校在对用人单位做出的评价反馈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方面,某些职业学校对用人单位的评价信息不重视,不主动积极地了解评价信息。另一方面,某些职业学校没有针对评价反馈信息制订相应的处理或改进计划。某些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存在问题,一方面,某些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多元的监视与评价机制,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滞后于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例如,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学生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却不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某些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参照学历、职称等标准,忽视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评价。

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关系到职业学校的专业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所以在构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开放性与教育性统一、客观性与科学性统一、导向性与激励性统一、主体性与多元性统一、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统一等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开放性与教育性统一

职业学校通过“教育”这一形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最终是要走进企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要接受企业与社会的考验,所以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社会化教育,对其教育质量评价应当坚持开放性与教育性统一的原则。通过社会评价的信息反馈,职业学校了解到当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如何培养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而为职业学校建立和改进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制订以“提高技能”为目标的教学计划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使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客观性与科学性统一

既然是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那么就要力争让评价更客观。因为不同职业学校的教师、学生、设施设备、管理水平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如此,就要在评价透明的基础上采取多层面评价,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同时,在建立职业学校评价体系时,要根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指标,以职业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幅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客观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三)导向性与激励性统一

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其最终目的是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同时促进职业学校改进专业课程设置,调整教育方向。所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通过教育质量评价,职业学校立足长远,制订较高标准的长远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企业而言,要激励他们为职业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家长,要激励他们配合职业学校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出努力。对于教师,激励他们结合岗位需求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能力与水平。

(四)主体性与多元性统一

虽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对象是一所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但是其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一方面要把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定位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要通过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看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程度。同时,一所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不是由学校或某部门单方面评定,而是由企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教育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化共同进行评价。多元性的评价,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职业学校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客观公正地反映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要坚持主体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五)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统一

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可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包括的层面多、信息量大,所以制定的评价体系要相对简单,量化程度高,这样才便于操作,才不会使评价结果失真。同时,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浅显易懂,操作起来容易把握,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有实效,从而客观反映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真实状况。因此,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坚持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

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结论的可信度与评价的方法是否科学有直接的关系,方法科学,可信度高。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法

所谓定性评价,就是根据评价实施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侧重于对职业学校的抽象分析与评价。所谓定量评价,就是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对其教育质量进行评判。对职业学校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实施者,多数是职业教育过程的参与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科学。

2.调查研究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如果在调查的基础上评价,则能够使评价结果更真实可靠、有说服力。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如,对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进行评价,可选用抽样调查法,而对于教师个体的评价,则可选用问卷调查法。

3.实验研究法

所谓实验研究法,就是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制定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是否符合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认知规律,在正式实施评价之前都是求知数。为了使评价不脱离实际,使评价结果更有可信度,可以开展评价之前,在不同范围进行试用,创造条件进行多次实验,为求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4.行动研究法

这里所说的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职业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评价实施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解决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多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准确程度产生影响。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法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复杂性,是一种解决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问题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评价内容的确定

1.培养目标的评价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必须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展开。与此相适应的,构建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实施,把培养目标的评价列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组成部分,而且要占有比较大的分量。

2.培养方式的评价

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与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职业学校如果不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那么培养出的毕业生必然不能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当前有很多职业学校试行“前厂后店”、“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效。所以对职业学校培养方式的评价,应当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3.职业能力的评价

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是评价教育质量的一个根本性标准。当毕业生走进企业以后,如果很好地快速地適应工作岗位,就能充分说明该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很好。相反,如果毕业生上任后,工作干得不怎么样,甚至很差,说明职业教育质量不好。所以,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应当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当前的职业教育评价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并坚持相关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才能发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最佳效用。

参考文献:

[1]宋爱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3):139-139.

[2]黄秋兰.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4).

[3]谢树方,唐以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7):55-63.

猜你喜欢

构建原则构建策略
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高职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构建原则及方式研究
吉林省农业生产能力评价指标构建新方向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