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小主题”做活“大教育”

2017-07-07石家庄市育英小学张国欢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家长活动孩子

石家庄市育英小学 张国欢

着眼“小主题”做活“大教育”

石家庄市育英小学 张国欢

如今的校园主题活动可谓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但热闹之余,其教育效果却每每被忽略。作为活动策划者,应铭记:主题活动无论以何种形式开展,都应以终为始,不忘教育的终极目的——立德树人。育德是久久为功的工作,因而,开展主题活动应立足于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

主题活动应着眼于何处?如何丰富其内涵及形式呢?下面笔者就结合石家庄市育英小学蒲公英班的主题活动来谈一谈。

一、着眼“三关注”,拓展主题活动的内容

1.关注自然。追随自然的律动,围绕二十四节气课程、农历课程、四季课程、百花课程等,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唤起保护自然环境的忧患意识。

以春天课程为例,我班开展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诵读诗词,走进诗意春天;通过“用慧眼发现春天”“读绘本认识春天”“家长进课堂介绍春天”“游园活动融入春天”等活动,走进科学的春天;通过“音乐绘春”“歌曲唱春”“古诗吟春”等,走进艺术的春天;通过健身、播种等实践活动,走进生活的春天。

2.关注社会。学生虽小,但眼界不能小。关注社会现象,放眼时事焦点,不能只搞纸上谈兵的主题活动。气象日,我们带孩子一起走进石家庄市气象观测站参观学习,了解天气监测预报知识,接受气象科普知识教育,并亲身体验观测气候、学习气象知识的乐趣。世界读书日,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河北教育出版社、思维与智慧出版社、新华联合印刷厂,了解书籍和杂志的编写、印刷、出版过程。我们还开展了“光盘行动中的作为”“雾霾之下的思考”等活动,在班级中开展小小文化节、绿色生态时装秀、元宵灯迷会等亲子活动,激起整个家庭对文化、环境、社会的关注。

3.关注文化。蒲公英班的“小小文化节”已历经三届,第一届:“中国传统文化”,第二届:“春节习俗”,第三届:“绿色生态文化”。这些有趣的活动,孩子们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我们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从京剧国粹到中国水墨画,从压岁钱的来历到年的传说,从文化解说员到时装表演秀……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艺术天地的文化之窗。

随着经济浪潮的冲击,节日的商业味道越来越浓,消费成了节日重心。但实际上,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节日文化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忽视和淡忘的财富。因此,我们在每个有特殊意义的节日,挖掘节日内涵,创新地度过每个节日。

我们在班级开设了节日课程,每逢中秋、重阳节、冬至等节日或节气时点,都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冬至,孩子们制作九九消寒图,大家一起包饺子;腊八节,我们开展“共食一碗粥”活动,孩子们带来自家的五谷杂粮,一起熬腊八粥、尝百家饭;端午节,孩子们吃粽子,读屈原的故事,品端午文化;元宵节,我们开展了“做灯笼、猜灯谜”活动。所有的家庭都参与,一齐动手做灯笼,感受亲子共同DIY的快乐。元宵节之夜,我们开展了网上猜灯谜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开动脑筋,增长知识,领略灯谜文化的魅力。

二、抓住三个“度”,丰富主题活动的载体

1.丰富载体,拓展广度。我们以多种形式呈现主题活动,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学会感恩”系列主题活动中,我们采用不同形式培养孩子感恩的情怀和敬老爱老的美德:邀请爷爷奶奶到学校共度重阳节;请社区医务工作者为孩子们讲解中医按摩常识;让孩子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孝道等。母亲节,所有妈妈共聚,和孩子们一起读绘本故事《爱心树》,感受母爱的伟大。孩子们靠劳动积攒零用钱,为母亲送上自己喜欢的图书。我们还开办“美的课堂”,给妈妈们讲美容、仪态、服装的搭配,打造心态健康、形象靓丽的时尚妈妈。

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我们开设了科学小讲堂:学生走上讲台,揭示科学奥秘,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科学生活常识等。开展春季种植、果核小盆栽的种植活动,学习科学观察;进行小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究能力。

2.以人为本,挖掘深度。主题活动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增进活动内涵,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系列主题。

以中秋节主题活动为例:一年级:学习儿歌《八月十五月儿圆》,歌曲《爷爷教我打月饼》,观看《月亮你好》动画片。家长进课堂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二年级:请家长一起共度美好时光,在分享月饼的同时分享友谊的快乐。聆听家长进课堂讲《登月》故事,了解人类登月历程和太空的奥秘。

中年级段:在中国古诗词中,咏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引领学生进行“月”的古诗词诵读,与古典文学来个美丽的约会。

高年级段:我国的“月”文化博大精深,师生一起走进“月”文化,进行主题研讨探究。

3.加强沟通,提高家长参与度。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教师常感到自身教育力量的微弱。征得家长支持,与家长联手,才能发掘更多教育资源。

首先,要提高家长的认识。如何使家长成为开展主题活动最好的助手呢?首先要从提高家长认识入手。当前,校讯通、家长QQ群、班级博客已为家校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应发掘网络平台潜在的作用,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知识传播功能。如利用网络平台举行家长微课堂,传递教育正能量,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长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一次次学习交流,多数家长都意识到:在孩子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亲子旅游、共读等各种途径扩展孩子的知识面,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孩子的课余生活充实、生动、有益,以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得以和谐健康地发展。

其次,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发挥家委会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成为主题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家委会成员可以和教师一起,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学期活动计划,并积极参与组织、监督活动的落实。家委会定期换届,以吸引更多家长主动投身到教育活动中来。

再次,吸引家长的关注与参与。教师不能以“命令”的方式强迫家长参与,而要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其中。主题活动只有真正致力于学生的发展,才能唤起家长的高度认同。例如,我们围绕读书开展了“亲子共读一本书”“大人孩子一起晒书单”等系列主题活动。在妇女节、母亲节、妈妈生日等属于妈妈的日子,开展“妈妈今天真高兴”活动,父子(女)齐心为妈妈过节。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将家长引进课堂,带入学校生活。开放的主题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学生带进社会这个大舞台,也更新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营造出良好的家校互动氛围。

学生能否在主题活动中得到健康的自我发展,是衡量主题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蒲公英”小课堂、时装表演秀、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良好平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掌握安全生活的技巧,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意识,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形成乐观、豁达、乐于助人、服务社会的生活态度。

总之,唯有关注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才能将主题活动开展得入眼、走心、动人。

猜你喜欢

家长活动孩子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