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生命成长留下一路芬芳记河北省优秀班主任玉田县实验小学教师沈彦青

2017-07-07宋国珍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沈老师小鬼班委会

本刊记者 宋国珍

关注生命成长留下一路芬芳记河北省优秀班主任玉田县实验小学教师沈彦青

本刊记者 宋国珍

“校长,沈老师今年跟班不?我儿子还想在她的班。”“校长,我闺女去年沈老师教一年,进步很大,孩子特别喜欢她,就听她的话。”“校长,我孙女最佩服沈老师,说在她的班上学习轻松。”……

这是开学前校长接待家长的场景,家长们啧啧称赞的沈老师就是沈彦青。2004年,她怀揣着梦想进入玉田实验小学,当时,在人才济济的教师队伍中她只是无名小辈,而2014年,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河北省素质教育先进班”,她也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班主任、唐山市骨干教师、唐山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玉田县优秀教师……仅仅十年,她完成了华丽的转身,精彩的蜕变,赢得了学生的赞誉、家长的认可、领导的器重、同事的青睐。

沈彦青,用母亲的“慈爱”、父亲的“严爱”、教师的“博爱”对待学生,用自己的真诚与爱心赢得学生的尊重。她始终坚持“班级是个家,班主任就是妈,让爱心温暖整个家,让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充满阳光”的观点,力争“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温情感化人

在担任住宿班班主任的时候,沈彦青遇到过这样一个“小鬼”,个子不高,瘦瘦的,小眼睛,尖下巴,就像动画片《黑猫警长》里的“一只耳”,看着就顽皮。他上课坐不住凳子,老师讲课他随便接下言,弄得几个任课老师都忍无可忍,经常请他到办公室“做客”。他的家长知道自己孩子不争气,不但自己严加管教,还主动给老师写信,让沈彦青联合其他老师,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怕老师“狠”,不怕老师“严”。可是沈彦青认为:教育应是智慧的行为,动粗解决不了问题。一次住宿生加餐,发的是苹果。发着发着,只见“小鬼”拿着一个苹果理直气壮地来找沈彦青。“老师,我的这个苹果没法吃!”沈彦青拿过来看了看,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哦!这个苹果的伤疤是有些特别。”“小鬼”愣了一下,沈彦青接着问:“它烂了吗?”他说:“没有。”沈彦青耐心地告诉他,这个苹果在很小的时候遇上了冰雹,这个伤疤就是冰雹砸的。可是,冰雹毕竟没有摧毁它,它有幸生存了下来。没有受伤的部分奋力生长,长得又大又红,而且,往往这样的苹果格外甜。“小鬼”半信半疑,沈彦青鼓励他:“你尝尝!”他一口咬下去,脸上立即露出了微笑。沈彦青趁机问他:“甜不甜?”他点点头,美美地说:“甜。”沈彦青继续鼓励他:“苹果被砸坏的只是一小部分,没被砸坏的另一部分努力生长,不也结出了甜甜的果实吗?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喜欢上这个苹果!你也一定能成为老师喜欢的孩子!”那个“小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接着,沈彦青与他达成协议:老师写一篇班主任日志,题目是“没人喜欢的苹果”,学生写一篇作文“最好的苹果”,写完后师生交换阅读,“小鬼”受宠若惊。后来他告诉沈老师,感谢那天他得到了一个最好的苹果,并向老师保证,他要做那个“最好的苹果”。从此“小鬼”像是突然长大了,上课不再故意违反纪律,对同学也变得友善了,就连他的家长也惊讶于孩子的变化,多次问老师用了啥高招儿。沈彦青总是笑笑,说:“要感谢那个苹果!”

沈彦青以情换情,以爱换爱,用母亲般的温情感化着学困生。在她的班里,学困生越来越少,学习的氛围也越来越浓。2009年玉田县小学毕业会考,她所教的住宿班各科总成绩在9个平行班名列前茅,创造了玉田县实验小学有住宿班以来的奇迹,书写了她教学生涯的神话。沈彦青工作肯付出,有章法,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每一个字都能成为她教育的突破口,进而深入地挖掘,形成一股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灵海洋卷起波澜。

活动历练人

在玉田县实验小学,沈彦青如鱼得水,但她深深懂得: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无力;风之积不厚,则其负大翼无力。在各项工作轻车熟路之后,她开始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让班级管理走向自主化、自动化、人性化。

每接手一个新班,沈彦青都要先摸清学生的底细,哪些学生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哪些学生能带动全班学习的积极性,哪些学生有潜力可挖,哪些学生管理起来比较棘手,哪些学生成长环境特殊,她都要心中有数。开学一两周后,在学生相互了解的情况下,她会通过竞聘演讲,民主选出两个班委会,实行单双月轮岗制。每个班委会在自己“执政”的那个月,负责班级纪律、卫生、学习,协调组织各个导生小组,收发作业,完成值日,安排每周一班队会活动,协调科任教师上好每节课。班委会竞争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双套领导班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开展班级活动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每学期初,确定班委会后,班委会成员首先要设计出两个月的班队会主题,有开学初的“开学第一课”“畅谈假期见闻”“规范管理我争先”,有针对不同节日的“老师您辛苦了”“感恩我的妈妈”“迎六一、改缺点、养习惯”,还有结合学校大队部开展的“做社区文明小公民”“做蓝丝带环保小卫士”等等。班委会成员同班主任老师一起确定主持人选,指导学生搜集材料,确定活动设计,制作简单课件,练习模拟主持。沈彦青在指导的基础上逐渐放手,她所带的班级,每一年都能培养出几个独当一面的班干部。为此她玩笑地说:“我的班主任费有一大部分应该分给孩子们!”

走进沈彦青所在的班级,墙壁文化异彩纷呈,“祖国在我心中”“翰墨飘香”“巧手绘童年”“我的得意之作”等各具特色的版块都是在沈彦青的精心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不仅如此,整齐的桌凳、有序摆放的卫生用具、一尘不染的黑板,无不显示着她的管理有方。沈彦青相信学生,她时刻谨记“给孩子多么大的舞台,孩子就回馈你多么精彩的人生!”

教学成就人

2004年,沈彦青由乡镇中学来到了县实验小学。初来乍到的她,感觉自己就是娇艳花丛中的一片绿叶,渺小无比,微不足道。然而,倔强执着的她,没有轻言放弃,不想甘拜下风。于是她在这片沃土上,开始了新的耕耘。

为了快速适应小学数学教学,她每天早早起床,即使前一天备好的课也要再对着镜子反复试讲几次,每天晚上下班,她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不把第二天的课备好她不放心。每节数学课,她坚持先听组长怎么讲,自己再揣摩着讲。她还主动邀请教研组长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自己把脉听课,并在每节课结束时都把教研组长和老教师提出的意见做好记录,每节课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她都一一记在备课札记中,以备改进。经过一年的努力,沈彦青的数学课逐渐吸引了孩子们,因为她经常把生活情景引入数学课程,并且讲课语言幽默风趣,教态自然大方,很有亲和力。

更令沈彦青骄傲的是,她和同事在大班容量教学环境下,探索出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导生负责制。实验小学班容量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个性差异光靠“压、卡”是行不通的。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她依据学生性格、学习成绩、爱好等特点,把前后座位的5、6个人组成一个导生小组,尽量做到:就近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导生要竞争上岗,也可随时替代。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当好导生、争当导生的兴趣。导生在组内检查作业、指导同学修改作业、引领小组课堂讨论、带头汇报学习收获,还要监督各个学科课上纪律,俨然就是小老师。既锻炼自己,又帮助了别人,更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中等生进步后争着当导生,学困生也想为小组争光,努力进取。导生制使学生优势互补,班级形成了一种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氛围。老师的说教指责少了,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强了,学生改变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久而久之沈老师所带的班级总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而好的班风为她带来了不菲的收获,她任教的班级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年级榜首,而她总是谦虚地说:“没有学生的努力怎能体现我的价值!”

“从教二十几年,走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云卷云舒,但品味最多的是成功的快乐。我感谢实验小学,是这个优秀的团队成就了我!”在接受采访时,沈彦青依然这样谦虚地说。虽然一系列荣誉的光环罩在她的头上,但她依然没有停下追求梦想的脚步。

猜你喜欢

沈老师小鬼班委会
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电子版委会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的竹笛老师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工作机制研究
了不起的老师
把杯子放下
我是你小鬼
冲吧,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