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城市养老难 河南有个“魏都样本”

2017-07-07韩争强李俊芳丁姜岚

中州建设 2017年7期
关键词:办事处服务中心居家

文 / 韩争强 李俊芳 丁姜岚

破解城市养老难 河南有个“魏都样本”

文 / 韩争强 李俊芳 丁姜岚

当我们老了,我们去哪里养老?

据外省媒体报道,在一些城市,想就近养老仅排队就得等上100年,有的养老院年收费还超过100万元,让公众直呼老不起、等不起、养不起。

在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为了破解城市养老难题,今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切入点,将建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托老站纳入民生工程,引导专业团体运营,同时把数万名居家老人纳入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被誉为幸福养老的“魏都样本”。

魏都区是如何破解城市养老这个难题的,该区打造的幸福养老“魏都样本”又对其他城市破解城市养老难提供了哪些参考与借鉴,魏都养老样本能否复制?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深入该区探访“魏都样本”。

【现场】没了后顾之忧养老服务中心笑声多

魏都区西关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未曾入内,老人们开朗的笑声已飞到耳畔。

“在这里,我感觉太幸福了,有人给我梳头、捶背;有伙伴儿一起聊天儿;饿了,有人把饭菜端到门口;时不时还有孩子们给我们表演节目,陪我们聊天儿。”87岁的王翠文老人笑着说。

“西关街道办事处辖区人口6.4万,60岁以上老人近万人,老龄化程度高,空巢、失能老人越来越多,社会养老服务要求极为迫切。”魏都区西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尹飞说。

作为许昌市的中心城区,魏都区目前总人口5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5万;预计到2020年,全区老年人口将增至8.5万,老龄化率达17%——魏都区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突出特点。

新加坡:公园串联网络

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其公园绿地系统由区域公园、新镇公园、邻里公园、公园串联网络四级体系组成,其中公园串联网络相当于“绿道”,在公园绿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联通作用。新加坡于1991年在其发展概念规划中提出建设一个遍及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串联网络。

新加坡通畅的、无缝连接的串联绿化廊道将外围的区域绿色开敞空间与城市开敞空间连接起来,在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提供了足够的场所和空间让人们去尽情娱乐和享受,并创造出城市在花园之中的感觉,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情趣、激动人心的城市。

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养老事业发展的严重“不匹配”——目前,魏都区依法登记民办养老机构7家,床位980张,入住860人。

养老困局,如何破解?

2016年年初,魏都区委、区政府在实施“民生365工程”中,明确提出,每个办事处均要建设集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2个以上的社区托老站,满足辖区不同层次老年人社区服务和上门服务的需求,并在充分走访调研、外出考察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资金扶持,市场运作;统一标准,规模运营;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养老模式,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有力破解了养老工作中的难题,被誉为幸福养老的“魏都样本”。

【做法】政府多措并举寸土寸金地有了养老场所

“当前我国老龄化加速发展伴随着‘未富先老’的特点,解决养老问题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尤其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家庭的协同作用。”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河南安泰养老服务公司董事长刘泰告诉记者,其中,政府主导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政府主导,养老场所的场地、规划、建设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处于许昌市老城区和中心城区的魏都区,就面临这样的诸多问题。

“魏都区现在的土地可谓是‘寸土寸金’,而养老场所建设又有着严格要求,想找到合适的场地非常难。”魏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都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托老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苏海民表示。

针对养老场所选址难等问题,魏都区委、区政府提出,要运用有解思维破解难题,通过“新建、改扩建、租赁”等多种方式,大力实施城区养老服务网络工程,为老年人营造健康、舒心、美好的养老环境。

为加快养老场所建设,魏都区出台了《魏都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托老站建设实施方案》,每个街道建设一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辐射到每个街道的所有社区;社区利用现有条件,打造社区托老站,将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门口和床头。

同时,结合魏都区发展现状,魏都区委、区政府还明确提出:养老设施上,中高档和中档相结合,满足不同收入老人的需求;养老规模上,大中型和中小型相结合,满足养老合理布局的需求;在养老方式上,医养相结合,满足健康养老的需求。

截至去年年底,魏都区已建成3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4个社区托老站,4个改扩建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托老站也将陆续建成,还有3个新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工建设。

【运营】政府提供资金扶持专业机构市场化运作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有效解决了养老场所及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等问题。那么,建好后,由谁负责运营呢?

为妥善解决养老场所及设施建好后的运营问题,魏都区一方面将养老设施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予以资金扶持,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社会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据了解,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社会托老站项目完工验收合格后,魏都区分类给予补助:新建项目,区财政全额承担,分三年补贴完成(第一年补贴40%,第二年补贴30%,第三年补贴30%);改扩建和装修项目区财政给予补贴50%;社区托老站建设项目,区财政最高一次性给予建设补贴5万元。

同时,对入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本辖区户籍的老年人,魏都区还给予每张床位每月70元的运营补贴;此外,还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减免一些相应的费用。

魏都区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市场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魏都区已先后引进河南安泰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4家专业养老机构和3家专业医疗机构,通过输出管理团队、输出资金、开展服务指导等方式,参与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近300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托老站建设。

【管理】高标准建设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发展

五一路街道办事处万里社区托老站内,85岁的莫新华告诉记者,自从社区托老站建成后,每天她都会来这里活动,看看报、聊聊天儿。

万里社区托老站内,日间休息室、阅览室、康复训练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而这些也是魏都区所有托老站所必须具备的“硬件条件”。

据魏都区民政局局长李兵介绍,为加强和规范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托老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保障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魏都区提出“五统一”,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功能设计、统一形象标示、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监督管理”。

“在实行‘五统一’建设、管理的同时,我们还统一委托专业机构参与社区托老站的前期设计和建设,并由他们承接运营,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发展,培育具有魏都特色的本地化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李兵告诉记者。

【意义】魏都养老模式可以复制的城市养老样本

“想坐坐水上公交”“想去公园转一转”……在西关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心愿树”上,老人们贴出了自己的小小愿望。而这些愿望,也都将很快得到实现。

“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该中心主任吕建生说,为更好地服务老人,他们还组建了一支专业护工团队,只要老人有需求,就会及时出现在老人身边。

一部手机就是一个“电子保姆”,让79岁的刘秀萍无需走出家门就能得到上门护理和陪伴服务。这是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魅力。

刘秀萍手持的“电子保姆”,与普通手机不同,不但按键大、字体大、声音大,而且机身上镶嵌着一枚“SOS”呼救键。无论白天黑夜,她只需按下“SOS”键,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电脑显示屏上就会显示来电者的姓名、年龄、住址、病史等个人信息,也可享受预约挂号、餐饮配送、家政保洁、生活照料等上门服务。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座席人员还能同步通知紧急联系人或老人家属,提供24小时紧急救助服务。

“魏都区以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以社区托老站为网点,以智能化养老为手段,构建‘以长期托养为基础、兼顾日间照料、延伸居家服务’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创建‘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破解了困惑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题。”刘泰说,该模式对我国绝大部分城市解决养老问题都具有借鉴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魏都区“三位一体”养老模式先后得到省民政厅、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2015年7月底,全省老龄工作会议在许昌市召开,与会人员到西关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五一路街道办事处许继社区托老站和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文峰街道办事处河西社区托老站,进行了参观学习。

猜你喜欢

办事处服务中心居家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纪事
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