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21世纪的参与式公民

2017-07-06MurrayPrint

中国德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公民澳大利亚法律

Murray++Print

Murray Print,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教授,澳大利亚公民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领衔和参与澳大利亚公民教育课程发展和政策制定。

进入21世纪后,世界上很多问题都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这些问题都突破了国界的限制,解决起来相当棘手。许多国家的政府要面对更多提出质疑、不信任、不积极的公民。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曾经指出:“学校的关键任务就是对下一代进行公民教育。”在20世纪,这一观点广受认同并得到了教育实践上的推行——在教育系统中培养服从的、民族主义的未来公民。面向21世纪,我认为需要进行全球化公民教育,重新思考“好公民”的定义。

一、何谓“参与式公民”?

在澳大利亚,“好公民”意味着做参与式公民,这又与培养积极、知情的公民密切相关。在澳大利亚,“好公民”的教育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培养积极、知情的参与式公民。“积极的公民”是指“深入参与地方、州、国家、区域和全球等不同社会维度的公民与政治活动的公民”。针对这一目标,学校课程所讨论的积极的公民主要指学生在学校、社区中的公民身份,帮助学生最终成为成年公民。积极的公民与个人和集体的参与行为相关,特别强调学生要能参与到不同情境(如学校、社区、市民组织)之中,发展技能,获得目标明确地开展行动的能力。“知情的公民”意味着学生需拥有理解政治生活的议题或具体情况,且能做出合理判断的充分、可靠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公民具有政治、法律、社会方面的知识,具有批判态度和理性对待各种事件的能力,在很多方面都很积极。唯有教育青少年成为积极、知情的参与式公民,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倡公民教育,并以此来促进国家的发展。在全球化和21世纪双重背景下,参与式公民成为我们需要关切的议题。

何谓“参与式公民”?首先它是一种教育方式,是适应当代公民从消极公民转为积极公民而产生的。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将“参与式公民”概念纳入小学教育内容的提议,就是希望教育能顺应时代发展。

我们要明确公民首先是个法律概念。一个人取得了某一国家的国籍,就成了这个国家的公民,他就可以享有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且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法律属性是指公民以一个国家成员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如果你是中国公民,你就有相应的权利,同时需要尽到相应的义务。权利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中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等,义务则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在澳大利亚,公民同样有着权利和义务,比如投票在澳大利亚是被强制的,你到了18岁你是必须要投票的。当然,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也有责任去保卫国家,这是传统意义上对公民身份的解读。现代意义上,公民身份包含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政治的(参与和言论自由)、社会的(价值观和公共参与)三个方面。

二、面向未来思考小学公民教育内容

公民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要顺利推进公民教育,培养下一代成为全球化公民,澳大利亚研究者认为小学教育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而小学教师本身的素养更是决定了公民教育如何推进。

在21世纪的小学课程中,哪些公民教育内容应该纳入其中呢?小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和持有怎样的态度来顺应时代的发展?

毋庸置疑,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及老师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有条理性地对上述问题作出相应的回答。因此,我们要基于他们各自的教育背景并结合我们教师自己已有的心理学知识去了解孩子。实际上,小学六年期间,孩子们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接受不同观点,并且能够通过日常经验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对于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分析。

近年来,公正和公平已进入孩子们的关注范围之中。为了能让他们对此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直观的了解,我们可以鼓励他们逐步参与对国家、社会、个人等问题的讨论之中。他们只有关注当下的热点话题,才能对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以及为谁作出决定进行深入思考。千万不要小觑我们的孩子,他们知道什么是公平。至于孩子们如何参与到国家、社会、个人等大事的讨论,则可以列入公民教育内容中加以探究。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希望他们对世界有更宽广的认识。鉴于11—12岁的孩子已经对全球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便可以对他们从全球维度开展公民教育。

在澳大利亚,我们始终在思考怎样使孩子成为全球化公民问题。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家庭都缺乏民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难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一般来说,民主是需要后天学习的。在小学的公民教育内容中,我们首先应该教给他们如何在学校、班级里实行民主。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之一,教室里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国,由于文化的多元,实行民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时要教给学生们民主是怎么运行的,我们要让学生们去了解政府的功能和存在的意义,了解法律,进而遵守法律。还有身份(identity)认同问题,即对公民身份具体内容的认识,也应该纳入小学公民教育课程之中。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理解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體系、风土人情等。为了让学生们对政府有更好地理解,学生需要去调查不同的公民事件(civicissue),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培养他们对国家、民族、地区的理解,进而对公民身份有更深入的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成为积极的、知情的公民。

三、按年级“因材施教”

教学要因材施教。我认为公民教育应该从低年级抓起,即便此时的公民教育内容是最基础、最浅显的,但是其存在的意义是无穷的,像中国的俗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学生对公民教育理念的接受和理解亦是如此。在澳大利亚,正式的公民教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是在孩子八九岁的时候,但是许多老师实际上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一些非正式的公民教育,也就是在孩子六七岁的时候。有的小孩子是会理解一些基础性的概念的,比如分享、公平等。公民知识学习集中在三到六年级。因此,我们主要谈一谈对于这四个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分别应该传授哪些内容并如何传授?

(一)三年级小学生应理解民主決定的含义,树立规则意识

三年级的小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公民教育内容呢?首先,三年级的学生们要知道如何民主地去作决定,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决定。因为在生活中学生会面临多重选择,从每天的一日三餐要吃什么到应该报什么兴趣班,乃至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需要知道如何决定以及为什么这样决定。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就是政府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提出与此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应结合具体事例给出详细的说明。我们会给任课教师和学生一些纲领式的指导。那么,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知道并理解如何作决定以及为什么要作决定呢?最直观的方法应是讨论与投票。比如,学生们在一个课堂活动的时候,学生们可以通过讨论决定他们要选择的活动内容,或舞蹈,或话剧,或游戏……三年级的学生要知晓什么场合可以更民主地作决定。学生们可以自己决定要讨论的内容和场所,比如说可以在运动俱乐部,在社区等。这就是知识层面,教育学意义上的民主。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应有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说,澳大利亚人习惯在路的左侧开车,但当我来到中国,发现靠右行驶才是合乎当地规则的,一旦了解了规则,我就会加以注意,否则很可能出现交通事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晓规则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规则是如何制定的,以及制定的理由。我们需要去探索规则背后的文化规范。比如,说中国人一起吃饭,有人非常礼貌地前来询问是否需要刀叉,我会非常感谢,但我会用筷子,这是这里的文化规范。当你去澳大利亚,他们不会给你筷子,进餐时使用刀叉则是澳大利亚的文化规范。这种文化规范和衣着规范、行为规范都是密切相关的。制定规则时不仅要考虑是否对自己有意义,还应考虑对其他人是否有意义。我们还要让学生知晓谁有权利来制定规则,知道有什么权利,以及权利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二)四年级小学生应具有批判意识,辨别是非真伪

四年级的学生,人们会期待他们拥有哪些公民素养呢?

首先,他们应该能够提出一些关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的问题。我们希望这部分能够涵盖一般性的课程理念,同时需带着批判的视角来看待。

四年级的学生能够针对一个当前发生的事件讨论寻找信息的不同的途径与方法。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利用谷歌等引擎搜寻资料,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一些资源和设施。在美国有“假新闻”(fakenews)一说,顾名思义,假新闻就是不准确的信息。我们想让孩子通过不同的途径利用多种多样的资源去辨别是非真伪。

其次,他们应该有区分观点与事实的能力。比如,今天的天气比昨天好,这是观点。今天的温度是24℃,这是客观事实。虽然区分观点与事实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并不容易,但是这种能力是不得不具备的。那么,到底什么叫事实,什么叫观点呢?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区分,我们可以让他们做调查研究,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报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理解政府、法律、身份等相关术语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在澳大利亚,当你走在十字路口,汽车必须停下来,这是法律,如果不停车,你就违背了法律。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理解这些,并且尝试利用数码技术来向同学完成汇报。

(三)五年级小学生应尝试民主选举,习惯合作学习

到了五年级,首先,我们会让学生们理解怎样实现民主化选举。选举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理解它的概念以及如何运作是至关重要的。无记名投票(secretballot)是选举的方式之一,它诞生于19世纪的澳大利亚,因此,也被称为“澳大利亚式投票”。另一种投票方式叫做强制投票(compulsoryvote),超过18岁的公民就必须投票,这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目前,大多数国家中的投票都是自愿的,但是在澳大利亚,投票仍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因此还有选举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协助组织完成投票。当然,还有更复杂的投票体系,我们可以简单介绍给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一定的法律内容以及法律体系。如今,小学生触犯法律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普及法律知识迫在眉睫。我们鼓励学生去采访法律相关工作者,比如说警察、海关人员。大多数国家都会有专门针对16岁以下孩子的法律手册,学生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了解,更全面地认识自身所要遵守的法律。

其次,五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合作学习技能。我们需要西方国家尽可能去打破“纯个人主义”,倡导合作以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你想做出一些改变或者看看你的建议是否会奏效的话,那就加入到一个团队组织中去,清晰地知道小组合作策略和任务,认清问题并找到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六年级小学生应掌握公民概念,明确公民权利义务

六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作为公民需具备哪些条件。作为移民国家,澳大利亚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文化多元。对移民来说,如果想成为澳大利亚的公民,首先要学习澳大利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容。我们希望探索移民到加拿大的学生经历,例如我们会招收一些亚洲学生,他们来到澳大利亚,学习和从事公民教育。我们想让这些学生知道,公民与非公民分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第一,鼓励学生关心国际事务,帮助学生明确世界公民的义务,例如对人权问题的重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以及对全球问题始终保持的积极态度。第二,讲述双重公民身份,以及这种身份的含义及其属性。第三,带领学生通过最新的国际事件的案例讨论世界公民的概念。此外,要确定广泛的公民议题。

(本文由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李敏博士等整理)

责任编辑︱郭文佳

读者热线:010-62027829

栏目投稿信箱:zgdy_jiangtang@163.com

猜你喜欢

公民澳大利亚法律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
行在澳大利亚
政治法律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
澳大利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