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络欺凌及干预

2017-07-06方伟

中国德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社交青少年英国

方伟

英国的经验表明,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政府和社会机构,都强调事前预防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以降低欺凌行为发生的概率,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新媒体技术亦是如此。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使用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用以自我展示和表达、与同伴交往、结识新朋友和公共参与。新媒体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广泛普及,一方面为青少年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那些危害青少年成长的活动提供了便利。

青少年新媒体使用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即是网络欺凌。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网络欺凌都成为困扰政府、学校、家长和青少年的重要问题,并引起广泛关注。世界很多国家对网络欺凌问题日益重视,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予以预防和改善。

根据2016年新闻报道,过去5年,英国青少年关于网络欺凌的咨询量增加了88%,而实际情况是遭受网络欺凌的青少年数量远高于报道中的数量,日益严重的网络欺凌使众多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伤害,甚至有7岁大的儿童诉诸儿童热线,坦露自己因遭到折磨和恐吓而不敢去上学。[1]下面以英国为例,介绍英国网络欺凌的问题、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政策,最后基于英国的经验得出啟示,以期对我国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一、英国网络欺凌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基于社交媒体的欺凌问题日益严重,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Bullying UK近年来对网络欺凌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该机构2006年的调查显示,有69%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曾被欺凌,其中有7%经受了网络欺凌,这些欺凌主要以邮件、手机短信和即时通讯平台接收到骚扰信息为主要方式。[1]

2014年,该机构又发起了针对英国青少年欺凌及其影响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青少年、家长、教师和相关从业者,调查最后收到了8,970份回复。调查结果显示,自上次调查后的近十年间,随着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发展及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欺凌问题日益严重,英国青少年在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57%)、Instagram(38%)、SnapChat32%上受到欺凌的比率较高;其中有52%青少年遭受谣言的困扰,46%在网上受到过威胁。此外,调查还显示,79%青少年曾目睹他人被网络欺凌,有38%青少年在网上没有安全感。

针对日益严重的网络欺凌事件,英国政府和学校采取了多重实质性的保护措施,以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欺凌的发生率及其对青少年的伤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校园预防为主

校园是发生网络欺凌的重要场所,很多欺凌虽然发生在网络空间内,但主要的欺凌和被欺凌对象多为同一学校的学生,因而校园内的预防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英国的校园干预措施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基于传统的校园欺凌预防措施,结合网络欺凌的新特征,作出了相应的应对举措[2]:

1.理解和讨论网络欺凌

理解何为网络欺凌以及网络欺凌的危害之处,是在校园内进行网络欺凌干预的重要基础。学校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网络欺凌的主题讨论,提升全校师生对网络欺凌的类型、具体形式以及可能对他人造成的严重伤害的认识。此外,也需要强化青少年及家长使用网络的责任意识,提醒他们滥用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2.更新现有的政策和实践措施

基于学校针对传统欺凌的政策和实践,结合网络欺凌的新特征,更新、完善现有的欺凌应对政策,如制定处理方案、精神关怀、在线学习等相关策略。学校应该对每个网络欺凌案例进行记录,追溯在校网络使用记录,从而对欺凌者形成有效震慑,减少学生在校内利用学校设施进行网络欺凌的可能性。

3.简化网络欺凌的举报程序

学校有责任提供简单、便捷的举报途径和程序,为被欺凌者提供便利。此外,学校应该确立形式多样的举报途径和方式,并广泛宣传,使得学生能根据自身遭受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式。这些方式主要包括成立学生委员会专项工作小组、同伴举报、匿名举报以及提供相关工作人员信息等。

4.开展正面使用互联网的教育

引导学生积极、正面使用互联网,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减少网络欺凌的发生概率。鼓励学生正面使用互联网,更多将互联网视为辅助参与、有效学习以及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工具,而非欺凌的工具。更进一步,学校应该推动关于网络礼节、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的讨论,以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规范网络行为,从而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

5.对现有预防措施进行评估

预防网络欺凌措施的建立,并非一劳永逸之事,因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欺凌也会发生形式上的变化。因此,学校需要对预防网络欺凌的措施进行定期评估,以检验现有措施的有效性,并在必要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这种针对现有措施的定期评估,有助于提升学校网络欺凌干预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线上多方联动

除了学校之外,还有其他相关政府和社会机构致力于网络欺凌的预防。这些机构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通过网络向监护人、青少年和教师提供网络安全方面的信息和支持,旨在对网络欺凌进行预防。如英国儿童侵犯在线保护中心(Child Exploitation and Online Protection Centre, CEOP)发起了ThinkUKnow项目,该项目面向英国11到16岁儿童,已获得英国教育部和教育技术机构的支持,旨在为青少年、家长和教师提供关于网络欺凌问题方面的建议,以及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信息。

除了运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有的机构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社交优势以及青少年群体的互助精神,开发在线分享和互助平台,以应对网络欺凌。如英国反青少年欺凌慈善机构Beatbullying开展了“网络导师”(CyberMentors)项目,该项目面向11至25岁的青少年,将其中一部分人培训为线下和网络导师,从而为同龄人提供相应的帮助。这些网络导师中的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本身也曾是欺凌的受害者,他们能结合自身经验和所受培训,通过社交网络为有需要的同龄人提供帮助。

(三)法律干预

英国出台相关法规,要求学校针对校园欺凌采取措施。如1998年出台学校标准和框架法案(School Standards and Framework Act),该法案明确规定英国所有学校必须有反抗欺凌的方案。同时,政府还有相应机构对各个学校反欺凌方案及执行程度进行监察,如英国的教育标准办公室(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OFSTED)会定期进行检查,查看学校是否存在欺凌问题,以及是否对欺凌采取有效措施,并针对校园欺凌定期发布报告,提供指导意见。

上述主要是针对校园内发生的欺凌,虽然英国尚未出台针对网络欺凌的法律,但一些民事和刑事法津已被应用到网络欺凌情境,如施行于1988年的《恶意通信法》(Malicious Communications Act)、1994年的《刑事司法和公共秩序法案》(Criminal Justice and Public Order Act)、1997年的《防止骚扰法》(Protection from Harassment Act)、2003年的《通信法》(Communications Act)、《扰乱治安法案》(Breach of the Peace)以及2013年的《诽谤法》(Defamation Act)。[3]此外,皇家检察署于2012年12月发布了指南,解释如何在当前立法下对网络欺凌案件进行评估。

二、英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英国在网络欺凌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经验,结合当下我国青少年网络欺凌的现状,笔者认为,解决网络欺凌,我国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对网络欺凌的内涵作出明确界定

网络欺凌虽然与传统欺凌有相似之处,但是受新技术的影响,又存在其特殊之处。较之传统校园欺凌,网络欺凌所发生的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样、匿名度更高,导致对网络欺凌内涵的界定存在一定难度。虽然存在困难,但也需要对何为网络欺凌作出明确的界定,否则后续的防范和干预将无从谈起。

在对网络欺凌的界定方面,英国的经验可以借鉴。虽然英国的不同学派对网络欺凌的定义不同,但是这些学派对网络欺凌的概念都能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网络欺凌是借助网络通讯手段,在一段时间内对无法正常捍卫自己权益的个体实施的蓄意侵犯行为。不仅如此,英国一个致力于研究网络欺凌问题的公益机构Bullying UK甚至对网络欺凌的行为进行了详细分类,具体包括:网络骚扰、网络诋毁、网络欺骗、网络追踪等。因此,鉴于国外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对何为网络欺凌作出界定,识别哪些行为属于欺凌,从而为提前预防和事后干预打下基础。只有对哪些行为属于欺凌有明确的认识,才能清楚哪些行为属于欺凌,哪些行为需要事前防范,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干预。

(二)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做好事前预防和事后干预工作

英国的经验表明,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政府和社会机构,都强调事前预防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以降低欺凌行为发生的概率,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在我国,现今网络欺凌问题引起关注,很大程度上缘于青少年中发生了欺凌事件,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伤害,从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社会舆论主要围绕欺凌的危害和影响,相关的讨论更为强调事后的干预,对事前防范的重要性有所忽略。鉴于此,我们需要加大青少年网络欺凌防范工作的力度,切实从源头上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

具体到实践层面,需要切实联合学校、家长和学生多方力量,加大对网络欺凌危害的宣传,加深家长对网络欺凌问题严重性的理解,强化青少年使用网络的责任意识;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欺凌预防机制,如通过记录校园网络使用情况,加强对青少年校内手机使用管理等,对欺凌者形成震慑;另外,学校需要对相应措施定期进行评估,确保其适应青少年、技术和社会的变化。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加大网络平台反欺凌力度

新媒体虽然为欺凌提供了新平台,但同样可以成为预防和干预欺凌的新阵地。英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不仅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老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和建议,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和交往特征,鼓励有过类似经历的青少年作为导师,为同龄人提供基于人际交往的互助。同样,鉴于我国较高的新媒体使用率,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面向青少年、家长和相关群体,传播网络欺凌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提升对网络欺凌及其影响的认识,加大对网络欺凌问题的解决力度。此外,目前青少年已成为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因此还应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社交优势,加强青少年之间关于网络欺凌的讨论和分享,传播网络欺凌的危害,提升对欺凌的防范意识,以及对受到欺凌的青少年给予情感和信息支持,引导其成为青少年寻求帮助和获得支持的平台。

参考文献:

[1]Bullying UK.National Bullying Survey[R].London:Bullying UK,2006.

[2]Marczak M,Coyne L.Cyberbullying at school:good practice and legal aspects in the united kingdom[J].Australian Journal of Guidance & Counselling,2010(20):182-193.

[3]Legal perspective:UK law[EB/OL].(2016-5-16)[2017-02-14].https://www.cybersmile.org/advice-help/category/cyberbullying-and-the-law.

【方偉,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 庭

读者热线:010-62003990

栏目投稿信箱:zgdy_huati@163.com

猜你喜欢

社交青少年英国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