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视角的冰雪旅游开发探讨

2017-07-05商军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

摘 要:冰雪旅游作为特殊地域性的旅游项目,目前主要是还是以发展冰雪体育旅游、冰雪观赏类旅游为主,旅游者娱乐性、互动性相对不足。本文以东北冰雪民俗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对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探讨,尤其认为非原生态节事的开发更具时代意义。

关键词:冰雪旅游;民俗旅游;冰雪文化遗产

一、背景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冰雪旅游也渐渐地被大众关注。从长期来看,冰雪旅游与当地的经济具有正相关;其比率是1:0.509;即冰雪旅游收入1%的变化就可能对经济发展带来同向0.5097%的变化(张娜和佟连军,2012).)。传统冰雪旅游热点地区东北三省之外,北京、天津、河北、内蒙、新疆等地也都加大冰雪旅游产业的扶持与投资,在一些南方城市也搞起了室内冰雪运动场所。与这些新兴冰雪旅游目的地相比,东北的冰雪项目除了常规的冰雪运动、观赏类项目之外,还有很多其它地方所不具有的独特内容,尤其是传统的多民族冰雪民俗文化遗产。因此,从冰雪文化的视角去挖掘冰雪旅游项目是未来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冰雪文化遺产,从广义上看,是指所有与冰和雪相关的文化形态;狭义的特指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冰和雪为环境基础所创造的符号化的生活方式、人类文明。这里的关键词是冰、雪,符号化,生活方式、文明。这里所指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起居、工作、娱乐、休闲、人际交往、劳动、消费等。本研究主要是指狭义的概念。

冰雪文化遗产存在与发展的前提要素是冰雪生态环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与冰雪环境中与社会、自然互动交往过程中,以独特方式创造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情境和模式,在一定的区域内传播与发展的文化布局。换言之,冰雪文化有其鲜明的地域性,尤其与地理与气候分不开,只有在特定的地区才可能出现。

影响冰雪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人口特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程度。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这关系到冰雪文化的内容选择、加工、消费以及发展模式。

东北的冰雪文化遗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自然地理性。这是其地理区位所特有的。北纬40度以上,冬季气候寒冷,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

2.文化发展性。原始的东北冰雪文化是以历史上的土著文化,这包含农业文化、狩(渔)猎文化、草原文化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上世纪前半叶,中国革命时期如火如荼,革命事业所遗留的红色文化,加上建国后开发北大荒所形成的知青文化。所以,东北的冰雪文化成了一个混合的文化形式。东北周边是蒙古、俄罗斯、朝鲜三国,由于人员、经济的往来,东北冰雪文化中自然也溶入了这些国家的冰雪文化内容。东北曾经被沙俄、日本统治,这里的冰雪文化内容也自然渗入了一些异国的成份,比如欧式、日式建筑、政治、军事遗址,把这些地域性资源好好利用,使之成为具有异国情调的冰雪文化因子。

3.体育运动性。在特殊的地域气候下,东北当地的各民族同胞在日常生产生活的历史长河中,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创造了很多独特的民族体育运动,如满族的冰嬉,赫哲族的冰磨、冰爬犁等(李艳茹等,2007)

4.仪式节事性。这包括生产劳动、衣着服饰、居家生活习俗、礼仪礼节习俗、典礼节庆、娱乐休闲等习俗。生活在东北地区的蒙古、满、回、鄂伦春、朝鲜、达斡尔、锡伯、鄂温克、赫哲、柯尔克孜族等民族,根据本民族的传统及其审美态度,保留了各自的生活习俗,形成独特的冰雪生活习俗,如服饰,各种交通、劳动工具、饮食习惯,建筑艺术,宗教礼仪等等。

二、冰雪旅游的发展的开发中难点

1.冰雪旅游项目多样化不足

冰雪旅游目前操作最好是哈尔滨,产品上有冰灯、冰雕、雪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的运用,使得这三类观赏性的冰雪旅游产品,在制作上更精美,但是,这类产品主要工艺的表达,如果从文化层面看,艺术的含量不高,文化内涵不深。换言之,这类冰雪旅游产品很容易被复制,很难保持特色,而在东北的传统冰雪文化中,民风民俗之类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冰雪项目不多,所以,经营者还应该更多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2.冰雪旅游开发的可进入性差

由于冰雪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一些冰雪旅游项目,尤其是体育运动类冰雪项目,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实际潜在市场之间还有不少的空间距离,导致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较差,这也是制约一些地方发展冰雪旅游项目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雪地探险、冰钓、冰上汽车拉力赛等冰雪都是在远离主城市和交通要道的荒野举行,为之配套的跟踪、救援等服务难度很大。一些地区的通讯也不完善,这也制约冰雪旅游项目快速发展另一因素。

3.冰雪旅游产品中,文化精品少、地域性不强。

冰雪旅游中,冰灯、雪雕、滑雪仍然是三大最受旅游者欢迎的项目,董欣和杨斌霞(2004)的研究表明,游客看的多,而玩的则少,能做到景与人互动的更少;如何让冰雪旅游项目多样化,开发更多的精品冰雪项目,仍然值得进一步挖掘潜力;对于旅游六要素的满意度,根据调查数据排序是:游览、娱乐、住宿、饮食、交通、购物。特别是在服务、交通、营业时间上,旅游者的满意度较低。

三、文化导向的冰雪旅游的未来开发

1.多角度开发冰雪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三大旅游产品,还可以开发一些新的冰雪项目。(1)冰雪养生文化遗产。很多地方有温泉,让旅游者在一边淋浴着温泉,一连连观赏冰雪世界;在冰炎两重天的奇妙体验之后,又获得了疗养保健的效果,还有五大连池的火山的磁场、矿泉和矿泉泥的也会让旅游者感受到神奇。(2)冰雪乡村民俗文化遗产体验。还可以在交通便捷的乡村开发乡村冰雪旅游,体验乡村传统的民俗民风,这比与民族村的表演性民俗相比,更有原汁原味;可以包冻饺、杀年猪、暖冻梨;可以吃冰糖葫芦,尝朝鲜族泡菜;可以剪窗花、贴春联;还可以捕鱼,打滑哧溜、抽冰尜、撑冰车、打雪仗等等,所有这些冰雪旅游中的传统文化体验,都可以让让远道而来的旅游者尽兴而归。(3)冰雪艺术文化遗产旅游。冰雪文化的旅游开发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如拍摄冰雪影视、舞蹈、音乐、摄影、书法、绘画以及冰雪文学等艺术形式。优势的冰雪生态环境,可能为这些艺术家们提供众多素材;这些元素融入,可以极大地提高相关冰雪项目的文化内涵。

此外,各地方还可以开发冰雪红色文化遗产旅游、冰雪知青文化遗产旅游;在一些边境地区还可以开发冰雪异国风情遗产旅游。

2.多渠道进行旅游产品营销,尤其新媒体的利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之间的互动以微博、微信的运用最为频繁,加强微博、微信的营销开发,也是相关冰雪旅游经营单位的重要手段。微博、微信的营销应当创新发布内容,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及时咨询解答。同时加强粉丝的分析研究,进行分类管理,并推出相关的配套举措,做到精准营销。在发生危机或特殊事件时,及时公布真相,消除谣言。

3.创新旅游纪念品开发

旅游者返回家乡后,如何让他们宣传冰雪旅游目的地呢?旅游纪念品就是最好的形式之一,旅游者把纪念品带回之后,或自己使用,或赠送亲友,都可以对旅游目的进行二次传播。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尤其是注重民族性,以鲜明的地域特色来让拥有者有爱不释手的感觉。纪念品的开发还要关注实用性、系列化。

4.加强冰雪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建设

在旅游产品开发出来之后,如果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品牌建设至关重要。尤其服务品质的提高与保持。旅游项目中的文化含量是目的地竞争的最终取胜点。要在日益激烈的冰雪旅游竞争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东北地区旅游业者不仅要保持传统的冰雪旅游项目,还应该深入挖掘传统冰雪文化的内涵。

5.基于文化遗产的非原生态节事开发

节事做为一个特殊旅游吸引物,可以给目的地形象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商军和沈慧婷,2016)。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一些冰雪节事在形式与内容上不一定受当代年青人的认同,旅游管理与开发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冰雪文化遗产与节事,开发设计一些非原生态的节事活动,以更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从事使青年休闲旅游者更有兴趣。

总之,在冰雪旅游项目中更多地融入文化遗产,从中深入研究,根据旅游消费者的特征开发适当的冰雪旅游产品,使冰雪旅游脱离原先的单一的观赏类或滑雪类项目,在文化内涵和品味上更进一步,打造冰雪文化旅游品牌,才能使冰雪旅游项目为更多的喜爱,从而带动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娜,佟连军.吉林省冰雪旅游与区域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检验[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73-77.

[2]李艷茹,汪普健,张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7):88-91.

[3]董欣,杨斌霞.哈尔滨冰雪旅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对春节黄金周期间来哈国内外地游客的调查分析[J].冰雪运动,2004(3):92-93.

[4]商军,沈慧婷.节事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月刊,2016(8).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
甘肃节事民俗旅游体验性提升研究
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冲突及协调
论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研究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