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后肿瘤手术麻醉治疗方法的研究

2017-07-05刘家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全麻腹膜插管

刘家驷

(河北省滦平县医院,河北 滦平 068250)

腹膜后肿瘤手术麻醉治疗方法的研究

刘家驷

(河北省滦平县医院,河北 滦平 068250)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麻醉方法与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3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与麻醉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气管插管内全麻应用于腹膜后肿瘤手术的效果较好,可减轻术后疼痛指数,改善术后康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麻醉;气管内插管全麻

腹膜后肿瘤是指起源于腹膜后腔隙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脂肪以及肌肉等的肿瘤,发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而随着病程延长,肿瘤体积增加,导致周围组织脏器受压或受侵,继而出现恶心、呕吐慢性肠梗阻等压迫性症状[1]。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但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时多已经存在可触及的腹部肿块,手术难度相对较大[2]。因此,完善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分析了3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在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方式与效果,以期为临床手术管理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膜后肿瘤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2~65岁,平均(44.13±4.15)岁;病程1~10年,平均(3.22±1.25)年。肿瘤类型:5例神经节细胞瘤,14例畸胎瘤,6例纤维肉瘤,5例脂肪肉瘤。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腰背疼痛及腿痛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脏器受压刺激症状。均经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术前常规完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及麻醉禁忌证者。患者入室后,予以芬太尼0.3 mg、咪达唑仑5 mg、罗库溴铵0.6 mg/kg、依托咪酯0.2 mg/kg进行麻醉诱导,予以面罩通气后进行气管插管。术中予以地氟醚3 mg/(kg•h)持续吸入,予以瑞芬太尼0.5 mg/kg靶控输注,予以维库溴铵0.08 mg/kg间断性静脉注射以维持麻醉。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心率、血样饱和度及体温等变化。

1.3 观察指标:观察和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数字疼痛指数(NRS),总分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x ±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在60~125 min,平均(98.25 ±10.36)min;术中初学量120~360 mL,平均(220.15±30.15)mL。术后患者的疼痛指数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疼痛指数比较

3 讨 论

腹膜后肿瘤在临床中并不多见,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确诊患者为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显示,越有80%的腹膜后肿瘤属于恶性肿瘤,而恶性腹膜后肿瘤尤其是肉瘤具有极强的侵袭性,从而导致周围脏器组织浸润或者破坏性生长,且具有较高的复发以及远处转移风险[3]。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并积极采取有效治疗对于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治疗大部分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且多可完整切除病灶而获得治愈。由于腹膜后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及神经,且腹膜后肿瘤常与腹腔内神经及血管粘连,手术难度较大[1]。术中为确保患者的内环境稳定及呼吸循环功能平衡,合理有效的麻醉管理至关重要,这也是确保手术安全有效的根本要求。目前,应用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方式较多,既往常用椎管内麻醉虽然具有较好的麻醉阻滞效果,但可能造成局部呼吸肌麻痹,导致通气量降低,影响手术安全性。此外,椎管内阻滞麻醉可导致交感神经节血管扩张,从而影响机体对手术失血所产生的代偿机制,对于低血容量患者应用风险较高[2]。全身麻醉多适用于病情危重的手术患者,由于腹膜后肿瘤患者的手术区域解剖关系特殊,加之部分患者肿瘤体积较大,且多为恶性肿瘤,手术时间较长、难度较大,应用气管内插管更为适合[3]。术前应用依托咪酯、丙泊酚以及咪达唑仑等进行麻醉诱导,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在气管插管钱予以舒芬太尼可进一步维持麻醉效果。关于肌松药物的选择,可选用去极化或者非去极化,但对于存在肝肾功能损害患者,推荐使用阿曲库铵。为确保手术安全性,在麻醉诱导时应尽量使用小剂量诱导,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用量。主要是由于部分肿瘤体积较大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在应用麻醉、肌松药物后,极易导致肿瘤血管压迫效应加重,影响术中血液流动力学,尤其是将加重血压波动,影响手术安全性[4]。同时,气管插管全麻的可控性较好,术中可根据患者的反应调节生理功能,对于手术时间较长者也能确保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全身麻醉手术对于麻醉管理质量的要求较高。既往观点认为,对于危重症患者术中应尽量达到浅麻效果,以减轻麻醉所致心血管抑制。但浅麻容易导致术中应激反应加重,甚至可能导致病情恶化[2,4]。因此,在腹膜后肿瘤手术中,麻醉不宜过浅,以免导致手术应激反应加重,可予以芬太尼分次追加,在加深麻醉效果的同时减轻心肌抑制作用。本组30例患者在遵循上述麻醉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治疗,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患者的疼痛指数明显降低,手术安全顺利。

综上所述,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及麻醉管理难度较高,应用气管插管全麻并完善麻醉监护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关键。

[1] 王维明,魏铁钢.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9):52-53.

[2] 张立君.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42-44.

[3] 牛金柱,李坤,王卉,等.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腹膜后肿瘤一例术中麻醉处理并文献复习[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7):113-115.

[4] 唐胜平,李强,曾琪,等.巨大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腹膜后肿瘤手术中麻醉应急处理1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5):881-882.

R735.5;R614

B

1671-8194(2017)13-0086-02

猜你喜欢

全麻腹膜插管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