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CTA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2017-07-05金洪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硬化性敏感性冠脉

金洪文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心内2科,辽宁 营口 115007)

冠状动脉CTA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金洪文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心内2科,辽宁 营口 115007)

目的 对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CTA)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时的意义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81例,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1例患者共计324支主要冠状动脉均显影良好,其中冠状动脉CTA提示存在病变者(+)116支,无病变者(-)208支;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病变者(+)122支,无病变者(-)202支;两种检查均提示病变者111支,均未发现病变者213支,可见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诊断敏感性为90.1%(111/122),特异度为97.1%(202/208)。结论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同时有费用低、创伤性小等优点,可临床作为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

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筛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对冠心病的早期明确诊断是规范治疗的基础,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是心内科医师的重要临床课题。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公认的对冠心病进行明确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较大,费用较高,对医师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患者多有顾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CTA的应用日益普遍,为对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1]。作者对我院近期81例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分析冠状动脉CTA在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判断其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且排除明显心率不齐、心功能不全及碘试验阳性者;81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29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8.6±5.6)岁,均有明显的胸闷、心前区不适或胸痛等典型症状。患者均先行64排螺旋CT造影检查,并在7日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2 检查方法

1.2.1 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心率控制成功后,嘱患者上检查床,教育患者保持正确的呼吸频率,使频率误差控制在10%内,如患者检查时心率≥70次/分,则口服倍他乐克将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2];然后进行CT扫描,患者仰卧位,下颌稍抬高以减弱下颌骨伪影,开始扫描前先给予患者碘比醇2 mL/kg进行肘静脉推注,推注速度为3~5 mL/min,推注完成以相同速度后继以生理盐水40 mL。先行胸部定位扫描,最后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扫描结束后把数据传送至Syngo工作站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要求清晰显示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支、左前降支、右回旋支四支主要冠状动脉[3]。

1.2.2 冠状动脉造影: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冠状动脉狭窄位置进行定位等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处理,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80例患者扫描时心率控制良好,一次扫描成功,1例患者检查时紧张致呼吸频率过高,休息后行二次扫描完成检查。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均显影清晰。

2.2 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81例患者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支、左前降支、右回旋支四支主要冠状动脉均显示清晰,病变血管数据提示在各条血管检出率方面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冠状动脉CTA提示存在病变者(+)116支,无病变者(-)208支;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存在病变者(+)122支,无病变者(-)202支;两种检查均提示病变者111支,均未发现病变者197支,可见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诊断敏感性为90.1%(111/122),特异度为97.5%(197/202),具体见表2。

表1 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病变血管对比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结果对比

3 讨 论

在我国冠心病在临床上发病率日益增高,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冠心病将可能进展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群众的健康。本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采取规范治疗,延缓病变进展。冠状动脉造影是公认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因其创伤和风险较大,费用较高,对医师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4];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用CT对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扫描成像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在临床日益受到重视,因其具有费用低、创伤性小、无风险、操作简便迅速等突出优点,患者的抵触心理明显减轻。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两种检查方法在4条主要冠状动脉的病变诊断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总的数据对比来看,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诊断敏感性为90.1%,特异度为97.5%,结果一致性为96.7%,充分说明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准确率、特异性,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因CT检查易受到患者体位、呼吸、心内支架、钙化点等的影响,最终图像的清晰度不如冠状动脉造影,细小的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模糊,也不能动态显示冠状动脉血流的变化,因此对准备介入治疗的患者建议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5]。而对耐受性差,或不准备行介入或搭桥手术的患者,冠状动脉CTA的准确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便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

[1] 杨林飞.冠脉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3):52-53.

[2] 黄水平,左敏静,袁斌.倍他乐克在冠脉CTA的临床应用[J].江西医药,2012,47(9):815-817.

[3] 曾苗雨,易旦冰,陈晓亮,等.64层螺旋CT冠脉动脉支架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再狭窄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 (5):60-62.

[4] 徐海杰.对冠脉CTA和冠脉造影在临床检查和治疗中的几点认识[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8):149-150.

[5] 于兰英.冠脉CTA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3):153-154.

R541.4

B

1671-8194(2017)13-0130-02

猜你喜欢

硬化性敏感性冠脉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の稲作限界地帯におけるもち米の硬化性,糊化特性および炊飯米物理特性の年次間地域間差異と発生要因(日语原文)
CR1500HF热成形钢氢脆敏感性能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