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丙酚对不同CVP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与麻醉学研究

2017-07-05陈继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3期
关键词:麻醉学异丙酚插管

陈继超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异丙酚对不同CVP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与麻醉学研究

陈继超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研究异丙酚静注对不同CVP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1~2级、心肺功能正常行全麻插管的患者120例,依CVP不同分为1组(CVP<6 cm H2O)、2组(CVP 6~10 cm H2O)、3组(CVP 10~12 cm H2O),监测记录三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2、3 min的ECG、SBP、DBP、MAP、HR、SpO2值,并将所得参数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诱导后三组患者血压均下降,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SBP组间相比:2组与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与1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2组与3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DBP、MAP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插管后三组血压均回升,但未达到诱导前水平。HR在诱导后均下降,1组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3组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三组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诱导后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抑制,可使SBP、DBP明显下降,其对SBP的影响大于DBP,最大使SBP下降达40.3%,使脉压减小。但对不同CVP的患者,影响又有差异,当CVP>10 cm H2O时,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CVP<10 cm H2O者小,特别是比CVP<6 cm H2O的患者影响轻微。采用异丙酚诱导时,应监测CVP,补充血容量,最好使CVP接近10 cm H2O,以减轻异丙酚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心静脉压;异丙酚;全麻插管

异丙酚以其诱导快、维持时间短、恢复迅速而广泛用于临床,但异丙酚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方面研究较多,而与CVP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组以不同中心静脉压(CVP)的患者使用异丙酚麻醉诱导插管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年龄在25~65岁、ASA1~2级、心肺功能正常的全麻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依CVP不同分别分为1、2、3组,每组40例,1组CVP<6 cm H2O、2组CVP 6~10 cm H2O、3组CVP 10~12 cm H2O。各组间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基本相同。术前用药为鲁米娜0.1 g、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入手术室后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监测CVP。诱导前5 min给氧去氮,始终维持SPO2100%。麻醉诱导用药为芬太尼0.2 mg、异丙酚2 mg/kg(50 s~1 min推完)、司可林1~2 mg/kg静注,插管后接北美Drager2B麻醉机,诱导期间用太空循环监护仪分别监测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2、3 min的ECG、SBP、DBP、MAP、HR、SpO2,所得参数以(x-±s)表示,并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诱导后三组患者血压均下降,1、2、3组SBP分别下降(40.3± 7.2)%、(30.2±10.74)%、(22.2±7.26)%;DBP分别下降(33.4 ±10.32)%、(27.4±10.96)%、(21.0±14.13)%;MAP分别下降(33.8±12.25)%、(29.9±11.84)%、(26.2±12.96)%。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SBP组间相比:2组与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与1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P<0.01),3组与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DBP、MAP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插管后三组血压均回升,但未达到诱导前水平。

诱导后三组HR均有下降,1组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3组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插管后三组均回升并达到诱导前水平,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麻醉期间心血管指标的变化(n=40,x-±s)

3 讨 论

异丙酚作为一种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广泛用于临床,但其心血管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临床研究表明,异丙酚可明显降低健康志愿者和患者的SBP和MAP,对HR和CI也有一定的抑制,其影响的程度与人体状态、药物剂量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有关[1]。本研究结果证实,异丙酚可明显降低患者SBP、EBP、MAP及HR,且异丙酚对SBP的影响较对DBP的影响大,尤其是在CVP<6 cm H2O时,可使SBP下降达40.3%,说明异丙酚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更加明显。这一结果与Altkenhead所著教科书《麻醉》上所述相似:即静脉注射异丙酚使动脉血压下降最大可超过40%[2]。当CVP>10 cm H2O时,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减轻。

在本研究中,三组患者诱导后HR均下降,表明异丙酚有减缓HR的作用,静注阿托品心率可恢复正常。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相对兴奋迷走神经有关[3]。

CVP反映右心前负荷,在右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能提示机体血容量的多少,故CVP可以作为判断心脏对液体负荷的安全指标[4]。本研究依CVP不同使用相同剂量异丙酚(2 mg/kg)诱导麻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异丙酚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与CVP的联系:异丙酚对低血容量患者循环的抑制较明显。Smith等也报道异丙酚对低血容量和心功能储备有限的患者,即使最小剂量的异丙酚(0.75~1.5 mg/kg)诱导也能造成严重低血压[5]。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术前低血容量、CVP过低的患者,应用异丙酚诱导前应先开放静脉,在监测CV卫的情况下补充一定血容量,使CVP接近10 cm H2O,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剂量和静脉注射速度,方能有效地防止异丙酚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6-7]。

[1] 慕容洋洋,崔蕾,江宁.异丙酚对不同CVP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与临床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45(2):99-100.

[2] Altmayer P.Propofol binding to human blood proteins[J].Arzneimittelforschung,1995,45(10):1053-1056.

[3] Grounds RM.The haemodynami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nduction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iopentone and propofol[J].Anaesthesia, 1985,40(8):735-740.

[4] 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02-210.

[5] 李长宏,荣根满.麻醉后期选择普鲁卡因静脉维持对苏醒质量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5,25(1):31-33.

[6] 龙洋,马寅龙,江山.异丙酚对不同CVP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与研究应用[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15,46(1):33-36.

[7]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83-1088.

R614

B

1671-8194(2017)13-0111-02

猜你喜欢

麻醉学异丙酚插管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在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异丙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