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输血产业造血打造脱贫攻坚印江模式

2017-07-05

中国品牌 2017年7期
关键词:印江食用菌贫困村

张 佳

金融输血产业造血打造脱贫攻坚印江模式

张 佳

从金融输血,教育提升,再到产业造血,医疗特惠,印江人不等不靠,从贫困落后的实际出发,从促就业稳增收着眼,走出了一条符合印江实际、具有印江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为国家级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出了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也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地区贫困县。

据资料显示,2013年印江实现整县按贵州省级标准“摘帽”。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户1.3952万户,4.2942万人,贫困村185个(其中一类贫困村84个、二类贫困村64个、三类贫困村37个)。

着眼实际 科学制定脱贫攻坚计划与战略

当前,中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尤其中西部一些地区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印江县委宣传部告诉中国品牌杂志,近年来,印江县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发展主基调、主战略和铜仁市委市政府“一区五地”的决策部署,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体要求,凝心聚力谋发展,勇于探索抓改革,始终坚持在开放中开发,在创业中创新,在实践中实干,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探索实践出了符合印江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人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宣传部还给出了一组数字。2016年印江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0.53亿元,财政总收入5.4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2亿元。工业总产值3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亿元。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8.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9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2.76亿元、贷款余额79.53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3971元、7352元。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在全省县域第三方阵15个甲类县中排名第7位、全市3个同类县中排名第1位。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也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八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印江县正是按照这个规划,着眼实际,将扶贫脱贫攻坚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印江提出2017年,计划减贫8400人,89个贫困村出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3%的发展目标。

据了解,印江已全面启动“精扶贷”工程,完成1.8亿“精扶贷”贷款资金,安排1800万元用于风险补偿金,安排扶贫资金900万元用于贴息,支持5000户以上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2万人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

此外,积极引导部分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帮助外出务工转移就业,还大力鼓励外出能人回乡创业实施“雁归工程”,大大激活了农村要素资源。近年来,印江共转移农村劳动力9201人,其中5500余人参加相关转移就业培训。

多措并举 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

如果说“精扶贷”是为印江减贫脱困“输血”的话,那印江也正积极培养其“造血”功能。印江宣传部告诉中国品牌杂志: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基本目标,我们因地制宜,精准选好有市场需求和有资源条件的产业扶贫项目,做到产业项目到村到户到人。完成制定了《印江自治县2017年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以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等为主导产业,统筹推进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畜禽、蔬菜产业。

以生态茶产业、精品水果产业、林产业、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三沼”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等项目建设推动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做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目前,印江全县茶园面积37万亩,投产茶园21.6万亩,引进和培育茶叶加工企业258家。“梵净山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梵净山翠峰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经2016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其品牌价值已达9.13亿元;以“红香柚”、“印江药柑”为主要品种的水果种植面积达11.25万亩,投产果园5.77万亩,2016年精品水果总产量6.92万吨,实现总产值1.66亿元。今年全县实施特色精品水果5.2万亩,目前已超额完成,主要区域在沙子坡、杉树、天堂、朗溪、木黄、新寨镇等区域,主要打造印江特色产业,明确了红香柚、土柑为优质品种,提高特色品牌效应;结合草地生态畜牧业、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草地、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林草结合)工程、建设草地50100亩,促进了牛羊养殖方式的转变,改放养为圈养,减少了对生态的影响,有力地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

为扎实探索创新有效的产业化扶贫新模式,建立健全与贫困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印江以木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拓展辐射新业、合水、紫薇、朗溪、板溪、新寨、杨柳、洋溪等8个乡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加工、统一市场销售。已引进培育食用菌企业、合作社45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劲嘉集团),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通过企业或合作社对园区产品进行加工销售,完善食用菌销售市场建设,实现农业园区的接二连三,园区商品化率达95%以上。目前已在木黄、板溪等9个乡镇,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15个,菌棒集中生产加工厂房15个,贮藏冷库20座,冷链配送中心1个,菌种厂1个,产品安全检测中心1个,生产菌棚10万余平方米,木黄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致认可。食用菌产品以鲜菇直供内销为主,主要销往重庆、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干菇主要是通过淘宝网、代理商销往全国各地,“梵净蘑菇·世界珍品”先后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标识认证,并成为贵州省著名商标。

印江宣传部表示自脱贫攻坚指挥部成立以来,印江县结合日常监督、专项督查、按季督查等方式,制定了《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暂行办法》。重点对县级领导干部到定点包干村开展蹲点调研情况,深入帮扶村开展走访、回访调研工作。通过督查有效地推进了“春季攻势”行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地。

与此同时,印江县还积极实行“一户一扶、一人一策、一人一方”政策,认真做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集中专项救治工作。深化医疗扶贫“普惠+特惠+精惠”医疗模式,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从金融输血,教育提升,再到产业造血,医疗特惠,印江人不等不靠,从贫困落后的实际出发,从促就业稳增收着眼,走出了一条符合印江实际、具有印江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为国家级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出了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为实现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做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印江食用菌贫困村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