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枣盆栽模拟科学施肥配比研究

2017-07-03赵利杰李忠春郑秀社董秀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肥量果率冬枣

赵利杰,赵 谦 ,李忠春 ,郑秀社 ,董秀华

(1.山东省东营市林业局,山东 东营 257091;2.胜利油田胜大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3.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91)

随着冬枣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国冬枣种植面积及产量逐年增加,但亩产量降低、果品口感欠佳等问题逐步显现,究其原因,科学施肥是一个关键因素。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确保冬枣产业科学、稳定和健康发展,科学解决用肥种类、数量和配比的问题,借助模拟实验和分析化验手段开展冬枣科学施肥配比研究,探索冬枣栽植土壤主要营养需求很有必要。

1 盆栽模拟实验及分析化验方法

1.1 实验素材的准备和肥量处理

盆栽模拟实验以两年生金丝小枣砧木冬枣嫁接苗为实验素材,为确保良好的栽培环境,待秋季将嫁接苗移入栽培缸后,进行塑料膜封扎缸口处理[1]。栽培缸因土质差异分两类:A类装入过筛混匀的砂壤土,每缸50kg,有机质含量1.163%,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 65mg/kg、76mg/kg、200mg/kg, 用于不同肥量配比下的盆栽模拟实验;B类装入混匀的壤土,同样确保每缸50kg,有机质含量1.151%,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为 91mg/kg、37mg/kg、98mg/kg,作为对照参考,提高模拟实验的客观性。

为研究不同肥量情况下冬枣长势及果品质量,实验设置了10种肥量处理方式,氮、磷、钾肥分别使用尿素、磷酸及氯化钾。缸土肥量(施入量和土壤含量之和)分高、中、低 3 个水平:氮(200mg/kg、100mg/kg、50mg/kg), 磷 (150mg/kg、100mg/kg、50mg/kg), 钾(300mg/kg、200mg/kg、100mg/kg)。[2-5]用肥配比 1—9在A类栽培缸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用肥配比条件下冬枣各方面的差异;用肥配比10在B类栽培缸进行,不做施肥处理,实验结果仅供对照参考。

1.2 实验用肥等处理手段

为实现不同的用肥配比条件,于发芽前测定出缸土自身肥量情况,确定需补充的用肥量并于四月中上旬(发芽前)、六月中下旬(盛花末)分两次平均施入,肥料需溶于2L水中,以实现均匀下渗的效果。用肥配比9需特殊处理,用粉碎的棉子饼替代一半的用肥量,在发芽前将其混入缸土的5~7cm土层内,进而确定氮磷钾的补充用量以满足设计配比。浇灌水量按消耗量补充,将含水量控制在最大持水量的五至八成。

2 实验数据获取与分析

2.1 实验数据获取

实验数据需主要获取花后座果率、采前座果率、单株产量、平均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等信息。其中花后座果率和采前座果率分别于六月下旬和八月下旬通过调查不同枝龄段获取,每个枝龄段需调查15条结果枝,用果/枝比反映座果率;单株产量和平均果重需于九月下旬果实成熟期进行测量;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用于反映果品质量,分别通过手持测糖仪、HCI转化—铜还原—直接滴定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来测定获取[6-7]。

2.2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座果率、产量及果实品质在不同用肥配比条件下的差异。

2.2.1 座果率受不同用肥配比的影响

从表1和图1中数据分析可见,不同用肥配比条件下冬枣树的座果率各异。磷、钾用量为中等水平(100mg/kg、200mg/kg)时,高氮用肥配比 2 的落果率为45.8%,其中采前座果率(果/枝)和花后座果率(果/枝)分别为1.73和0.91,明显高于中、低氮用肥配比1、5和对照参考10;中氮用肥配比1采前及花后座果率显著高于低氮用肥配比5和对照参考10。提高磷和钾用量水平(150mg/kg、300mg/kg)时,高氮用肥配比2和8的花后座果率无明显差异,仅采前座果率和落果率略有差异,实验中发现用肥配比2结果枝系合理搭配、生长适中,可一定程度提高座果;而用肥配比8由于磷钾用量同样处于高水平,导致冬枣树生长过旺而不利于座果。当氮、钾处于中等水平(100mg/kg、200mg/kg)时,高磷用肥配比 3的花后座果率显著低于中、低磷配比处理1、6。当氮、磷为中等水平(100mg/kg、100mg/kg)时,中钾用肥配比1的花后座果率显著高于高钾用肥配比4,落果率最低。施用1/2有机肥的用肥配比9与无机肥用肥配比1肥量及比例相同,无明显座果差异。

综上所述,土壤中氮磷钾含量是影响冬枣座果的一大因素,氮含量较高时,确保中磷中钾的配比,对提高座果、降低落果有促进作用;氮含量较高时,高磷高钾的配比会导致过旺生长,影响座果,需加强管理,提高修剪来控制生长,以提高座果;氮含量降低时,中、高磷钾配比均不利于座果。

2.2.2 产量受不同用肥配比的影响

当磷、钾为中等水平(100mg/kg、200mg/kg)时,高氮用肥配比2的平均株产高达7.79kg(表1),明显优于中、低氮用肥配比1、5。当提高磷用量水平(150mg/kg、300mg/kg)时,高氮用肥配比 8 的平均株产为5.49kg,较高氮用肥配比2的产量略低,从用肥量的角度分析认为,高氮用肥配比8的磷钾用量同样处于高水平,导致冬枣树生长过旺而不利于座果,进而导致产量下降。当氮、钾用肥量为中等水平(100mg/kg、200mg/kg)时,中磷用肥配比 1 的产量较高、低磷用肥配比3、6和对照参考10具有明显优势。当氮、磷用肥量为中等水平(100mg/kg、100mg/kg)时,中钾用肥配比1的产量要明显优于高、低钾用肥配比4、7,由此可见适量用肥可控制冬枣树过旺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施用1/2有机肥的用肥配比9与无机肥用肥配比1肥量及比例相同,株产量无明显差异。

表1 不同用肥配比条件下冬枣幼树的座果和产量统计表

图1 不同用肥配比条件下冬枣幼树的座果和产量柱状图

表2 不同用肥配比条件下冬枣幼树果品质量统计表

综上所述,用肥量与产量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适当提高氮肥用量水平,同时配合中等水平的磷肥和钾肥,有利于冬枣产量提高。

2.2.3 果实品质受不同用肥配比的影响

冬枣果实品质不仅受不同用肥配比的影响,而且还与肥料种类有莫大关系[8],胡新艳等(2007)研究认为矿物质肥、氨基酸肥和稀土肥提升冬枣果实品质的功效是依次降低的[9]。在本次实验中,不仅从改变施肥比例的角度,而且从不同肥料(有机肥、无机肥)的角度,研究分析了肥料对冬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表2和图2中数据分析可见,不同用肥配比下冬枣的单果质量及果实品质差异明显。当磷、钾为中等水平(100mg/kg、200mg/kg)时,中、高氮用肥配比1、2的平均单果质量显著高于低氮用肥配比5和对照参考10,综合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析,高氮用肥配比2的果品质量较好。当氮、磷为中等水平(均为100mg/kg)时,中、高钾用肥配比1、4的平均单果质量略高于低钾用肥配比7,综合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析,高钾用肥配比4的果品质量最好。通过控制变量法反复比对不难发现,栽培土壤中钾肥含量的高低与果品质量的相关性较大,提高钾肥用量,对于改善冬枣品质效果明显。

图2 不同用肥配比条件下冬枣幼树果品质量柱状图

另外,相同用肥配比条件下,施用1/2有机肥的用肥配比9的冬枣果实具有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维生素C含量,明显优于无机肥用肥配比1的冬枣果实,由此可见有机肥在改善冬枣果实品质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栽植中不应过度依赖无机肥而忽略有机肥的使用。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表明:氮、磷、钾按2∶1∶2的配比施用时效果最佳,枣树的生长量适中,对提高座果率、增加产量有明显效果,在指导冬枣用肥时可作为首选;提高磷钾比例,按2∶1.5∶3的配比用肥时,可显著促进冬枣树生长,但需加强管理,合理修枝以保证产量,可作为用肥参考;氮磷钾按0.5∶1∶2、1∶0.5∶2、1∶1∶1 的配比施用和不用肥时, 冬枣的座果、产量及果品质量明显降低;高钾配比条件下(氮磷钾为1∶1∶3),虽然有利于提高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但座果率和产量却明显降低,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施用适量有机肥可改善冬枣果实品质,有利于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改善果实口感,因此在用肥过程中不能忽略有机肥的使用。

[1]胡根长,冯建国,周红敏,等.木荷容器育苗基质肥料配方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9, 29(6):22-25.

[2]曲泽洲,王永惠,申莲英.枣树盆栽试验(Ⅰ)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枣幼树生长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报,1990,13(2):20-25.

[3]冉启玙,江流治,李恩信,等.枣树不同施肥量及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试验[J].中国果树,1991(3):1-4.

[4]申莲英,毛永民,王永蕙.枣树盆栽试验(Ⅱ)——不同氮素从应水平对树体各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2,15(1):73-76.

[5]申莲英,毛永民,王永蕙.枣树盆栽试验(Ⅲ)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植株氮磷钾总量的影响 [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2,15(2):60-62.

[6]仝月澳,周厚基.果树营养诊断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7]胡桂娟,刘嘉芬,刘寄明.果树营养成分测定法[M].泰安:泰安市新闻出版局,1997.

[8]介晓磊,王镇,化党领,等.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氮磷钾及烟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09-114.

[9]胡新艳,王贵禧,梁丽松,等.不同肥料对冬枣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6):750-754.

猜你喜欢

肥量果率冬枣
基于EDEM的带状深松全层施肥铲作业参数优化与试验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叶面积及产量的调控研究
枣树如何提高座果率
不同施肥量对椰糠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
尿素微胶囊缓/控释肥料制备工艺研究*
我的冬枣卖了13万!
枣树杂交育种中提高着果率和种子得率的措施